抖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
時間:2022-05-06 09:07:43
導語:抖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網絡自媒體的飛速發展,各種社交短視頻已經占領高校大學生的流行高地,這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和機遇。文章在此背景下,從“抖音”使用概況、“抖音”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的優勢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并從把握青年需求、捕捉熱點話題、創新敘事手法、注重線上互動等方面提出短視頻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徑。
[關鍵詞]短視頻;載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2019年,在推動全媒體時代的媒體融合發展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演進,短視頻已經成為青年群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為何如此受青年人追捧,短視頻是否可以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短視頻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合已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通過對“抖音”及其使用概況的分析,探討如何彌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發揮短視頻優勢,將短視頻作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豐富時代內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起到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一、“抖音”及其使用概況分析
“抖音”是“今日頭條”針對年輕人孵化推出的一款可以拍攝短視頻的音樂創意社交軟件。用戶通過軟件選擇各種背景音樂,運用文字、圖片等素材拍攝制作15秒左右的短視頻并上傳平臺,其他用戶通過點贊、關注、留言、轉發等功能完成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從而滿足用戶展現自我、社交娛樂的多元需求。根據Qustmo⁃bile數據調查顯示,截止到2019年6月,在“抖音”使用人群中,80后、90后、00后總占比超過80%,其中,90后占39%,95后占19%,00后占10%。“抖音”的內容可大致分成娛樂與學習兩大類,其中娛樂類視頻包括自拍、搞笑短劇、舞蹈、創意視頻,學習類視頻主要有辦公技巧、學科教育、生活妙招、行業攻略等。相關調查發現,90后、95后、00后經常使用“抖音”的地點按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學校、交通工具、家里,喜愛的主題類型按程度由深到淺依次是旅游、美食、穿搭、影視、讀書。“抖音”作為大學生社交、娛樂、資訊獲取的重要平臺已經融入其日常生活中。2019年11月至12月,筆者面向南京工業大學安全學院本科生及研究生共發放問卷610份,回收有效問卷479份,其相關統計數據如下:在“‘抖音’線上互動方面的表現”調查中,89%的學生會對自己喜歡的視頻點贊,75%的學生會評論,47%的學生會分享視頻,58%的學生會關注賬號,41%的學生會查看消息或私信,27%的學生會瀏覽“同城”;在“你是否容易被‘抖音’內容影響”的調查中,53%的學生會向別人推薦視頻內容,48%的學生會觀看視頻中呈現的電影或娛樂節目,47%的學生會查找視頻中提及的內容和信息,31%的學生會參觀或到訪視頻中提及的地方,30%的學生會下載視頻中提及的APP或游戲;在“抖音”視頻創作方面的數據顯示,31%的學生會使用“抖音”自己創作的視頻,其中大一、大二學生創作視頻的意愿更加強烈;在“你為什么‘抖音’視頻”的調查數據中,64%的學生表示因為“可以獲得大量粉絲”,31%的學生表示因為可以“表達自我”。由此可見,“抖音”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它不僅向青年學生輸出內容,還能引起大學生的討論與參與,成為大學生展示與表達自我的工具。
二、“抖音”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的優勢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可以承載和傳遞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被教育主體運用、主客體能夠以此發生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抖音”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可以把“抖音”平臺作為與思想政治教育客體互動的中介,讓“抖音”短視頻承載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開展更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筆者根據“抖音”的制作特點、內容特點、受眾特點等方面的情況認為,“抖音”之所以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抖音”操作便捷
“抖音”的短視頻制作非常便捷,無論是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思政教師、輔導員等還是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大學生,都可以運用“抖音”工具包進行個性化剪輯創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期望和教育目的,制作相應的短視頻用于思想政治教育。
(二)““抖音”擁有大量青年用戶
“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由于“抖音”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很多青年大學生在“抖音”中施展才藝、線上社交,找到存在感與滿足感,因此,大量高校大學生成為“抖音”的“粉絲”,而這些受眾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抖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可以從中了解95后、00后大學生在想什么、追什么、信什么,也可以通過“抖音”平臺合適的短視頻對青年大學生進行引導感化,打造新的網絡教育陣地。
(三)““抖音”有良好的育人環境
近年來,“抖音”陸續開展了凈網行動,不斷清理、刪除不合法、不合規以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的短視頻,逐步打造健康向上的平臺。除了休閑娛樂、技能學習等主題視頻外,有大量紅色教育主題類的短視頻紛紛上線,比如“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央視新聞”等官方賬號登錄“抖音”,與大眾分享愛黨愛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的主題視頻,獲得了大量的點贊、轉載。此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一部分高校也逐漸登錄“抖音”,嘗試把“抖音”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校園文化的新載體,這不僅獲得了其本校學生的認可也受到了其他高校及社會人群的關注,這些“抖音”賬號的運營模式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啟發。
三、“抖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徑
(一)精準把握大學生群體的網絡特征和網絡需求
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如果想要充分發揮“抖音”在高校思政育人中的作用,就必須全面了解大學生群體的網絡特征和網絡需求。首先,青年大學生更加注重“個性化”表達。95后尤其是00后,“他們成長于一個提倡開放、獨立和自由的時代,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更加關注自我的情感表達和價值體現”,更擅長在網絡空間表達自己的情緒、觀點并渴望獲得認同;一些觀點新穎、視角獨特的意見領袖所發表的言論更容易引起青年大學生的關注和思考。其次,青年大學生更加熱衷于“娛樂化”的生活。娛樂化、明星化、庸俗化的網絡產品已經成為當下網絡文化的一部分,而青年大學生對這種輕松、休閑、娛樂的網絡產品趨之若鶩。“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會傾向于在網絡中尋找心靈的歸宿、情感的寄托”,這些“娛樂化”的網絡產品可以讓他們暫時忘卻現實的苦惱和挫折,從某種程度上安撫了當代青年群體孤獨、焦慮、迷茫的低落情緒。最后,青年大學生更加喜歡“碎片化”的學習。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青年大學生更加愿意在手機應用程序上瀏覽信息、了解資訊,這種“碎片化”的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需求搜索、利用手機網絡上的信息資源,滿足了大學生學習自由的需求。
(二)敏銳敏銳捕捉大學生身邊的熱點話題
“抖音”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載體,本身就具有時代特色。這個教育載體所承載的內容是否能夠引起青年大學生的興趣,是大學生群體是否接受的主要原因。從“抖音”短視頻受追捧的原因來看,生活化、接地氣、輕松樂觀的內容備受用戶的喜愛,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必須緊跟時代潮流,對當下大學生喜歡什么、熱議什么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時效性,在內容上一定要與時俱進,要講新故事。因為只有及時關注熱點、分析疑點、回應關切點,才能吸引學生關注并起到“先入為主”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貼近生活,要善于運用學生身邊的故事、挖掘典型、宣傳榜樣,讓內容更貼近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學習、就業、考研、戀愛等主題為切入點,把高大上的說教融入接地氣的校園故事、生活故事,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功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創新運用短視頻敘事手法
“抖音”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一大挑戰就是沿用短視頻風格化的敘事手法。由于“抖音”短視頻本身有時長的限制,要在15秒至1分鐘之內清晰傳達創作者的思想或觀點,這就要求創作者要將所傳達的內容進行修改、整合、拓展、提煉,形成新的文本。比如可以添加能體現視頻內容的背景音樂,通過背景音樂來影響瀏覽者的情感和情緒;可以增加標題或內容,用反問句或疑問句給受眾帶來強烈的沖擊,使瀏覽者加深印象,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還可以用反轉或留有懸念的視頻內容,改變受眾原有的心理期待或者留給受眾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間。總之,通過創新敘事手法,將傳統的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教育理論轉變為有聲有色、有情感有溫度的短視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思政育人效果。
(四)注重在交流與對話中進行引導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抖音”視頻并不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已經結束了,因為一個內涵豐富、有良好育人效果的視頻必定會收到多方的反饋,一般是直接在評論區留言或轉發這個視頻。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應該以良好的政治理論素養、專業技能素養及時回應青年群體的反饋。在短視頻平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客體不再是傳統的灌輸與接受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對話、相互溝通、相互接納包容的關系。青年大學生可以公開發表言論,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應該在對話中主動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答疑解惑、敢于亮劍,既要有自己的態度也要熟練運用大眾喜愛的網絡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給予正確的引導。此外,“抖音”的短視頻作品以及短視頻下的留言討論,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運用于思政課堂,鞏固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結語
網絡媒體的發展、短視頻的興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載體。目前,以短視頻為載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機制還不夠完善,需要多方面的協調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還要在短視頻的娛樂性和教育性之間找到平衡,發揮短視頻的最大優勢,與青年大學生加強聯系,創新更隱蔽、更親和、更高效的溝通和教育方式,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求是,2019(6):4-8.
[3]沈千帆,付坤,馬立民,等.“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征及教育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4):55-56.
[4]李菲,趙國權.信息繭房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泛娛樂化對策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12):122-125.
作者:樂鳳 單位:南京工業大學紀委
- 上一篇:鄉村旅游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 下一篇:思想政治課知性美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