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機制分析
時間:2022-10-10 08:44:57
導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機制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時代大學生能夠接受到大量龐雜的信息,這些充滿各種思想觀念的、魚目混珠的信息往往能左右大學生的三觀,給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帶來巨大挑戰。當前中國高校思政教育忽視了大學生的主體作用,以至于大學生懈怠、淡化和漠視思想政治學習。
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優化校園文化和媒體宣傳建設工作,與時俱進地改革思政教育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和完善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接受機制,以深化思政教育的內涵和實現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目的。當前,中國高校思政教育接受機制在環境、主體和內容等方面還存在嚴重的缺陷,導致思政教育接受機制實效性不強,需要進一步構建大學生思政教育有效接受機制,積極改進思政教育工作思路,并提出有效的強化思政教育對策以保證思政教育符合大學生的現實需求,從而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在信息技術時代必須結合社會現實和大學生自身需求,深入研究大學生思想特點、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與內涵;還要加強大學輔導員培訓工作,讓他們深刻認識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接受機制。網絡海量信息的快速傳播也帶來了中西文化的沖突,網絡給大學生提供了虛擬的快餐文化和語境的碎片化,使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難以滿足大學生的接受需求。為此,由李書華等人撰寫的《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機制研究》一書,有助于信息技術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接受機制的研究。該書探究了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接受機制的概念、特征、影響因素、運行和優化等問題。
為改善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接受機制的針對性,作者從積極滿足大學生學習與生活需求角度提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措施和對策。作者認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大學生網絡引導作用,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的情感意志、家國情懷和綜合素質。作者通過思政教育實踐活動和新媒體優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提供了理論支撐,也為未來思政教育研究方向指出了一條可供借鑒的道路和方法。作者對新媒體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研究非常有深度和邏輯性,分析了新媒體所具有的便捷快速的特征及帶來的思政教育弊端。作者能夠融合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契合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發展方向,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細致入微地研究了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的各種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對思政教育接受機制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所列舉出的措施有理有據,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科學性與實踐性的統一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增強他們的是非辨別能力。在書中,作者首先概述了國內外有關高校思政教育接受機制的研究現狀、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在此基礎上闡述了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積極與消極影響,并闡述了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其次,概述了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接受機制的概念、內涵和特征,以及思政教育接受機制的動力、導向、加工、反饋和調節等各種影響因素。作者認為動力因素是接受主體的內在需要,建立以價值觀為核心的觀念體系,不斷重構接受圖式以揭示接受主體的行為表現,還闡述了接受機制影響因素之間的聯系。第三,論述了高校思政教育接受機制的運行情況。在反映和擇取階段主要受動力因素、導向因素和調節因素的影響作用;在整合和內化階段主要受加工因素和調節因素的影響作用;在外化和踐行階段主要受反饋因素和調節因素的影響作用。最后,論述了如何優化高校思政教育接受機制問題。作者認為要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大學生群體的學習與生活的實際需求,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多種形式和充分發揮保證動力因素的作用,以滿足不同群體大學生的切實需求;還要加強網絡積極引導以保證導向因素的正確方向的引領作用,通過加強網絡監管來管控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還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新媒體培養情感意志,通過開展挫折教育增強大學生意志品質,促進調節因素及時排解消極情緒,不斷創新思政教育形式以增強接受效果,通過融合多因素形成合力教育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
網絡思政教育接受機制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認識論、西方美學接受理論、傳播學理論和心理學理論,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機制的靜態與動態的構成要素及特殊性、運行過程和運行規律,分析思政教育接受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如接受主體動力不足、傳導方式不健全、積極作用未能有效發揮等,以及接受主客體需求契合度較低、傳導方式方法相對單一、接受環境存在一定的復雜性等。目前,中國高校思政教育接受機制失效主要因為接受機制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接受機制創新體系也不太完善。筆者認為我們還需要不斷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接受機制的措施,增強思政教育內容的吸引力,提升教育內容的時代性和層次性,突出教育內容的現實性和實效性;還要采用適應信息技術時代的教育方法,不斷提升接受環境的感染力;還要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以提高工作素質,如加強輔導員培訓,讓輔導員聘任行政崗位或評聘職稱,提高輔導員的待遇等措施以激勵輔導員;還要構建健全的管理機制、科學的預防引導機制和科學的監督考核機制;還要改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注重方式的綜合性,突出方式的針對性和重視方式的外延;還要建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監督評價機制,注重監督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監督評價內容的可行性。
作者:譚爽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派隊伍思想政治建設路徑
- 下一篇: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就業管理體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