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廉政文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10-26 04:13:25

導語:建國初期廉政文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國初期廉政文化建設研究

摘要:廉政文化建設對反腐敗具有重要意義。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黨便意識到了這一點,并深入地開展了廉政文化建設,進行了反腐倡廉思想文化建設、反腐倡廉制度文化建設、反腐倡廉社會文化建設。一系列舉措使黨經受住了執政和腐敗的考驗,促進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深入研究建國初期的廉政文化建設,對新時代的黨建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廉政文化

注重廉政文化建設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轉為執政黨,面臨的考驗眾多,形勢十分復雜。為防止資產階級及舊政權貪污腐化思想的影響,防止驕傲自滿情緒的產生,帶領全黨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廉政文化建設。這使得黨的面貌煥然一新,經受住了執政的考驗,化解了腐敗風險,密切了黨群血肉聯系,為社會主義事業的起步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一、反腐倡廉思想文化建設

“反腐倡廉教育是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和實踐舉措”[1],對黨員干部具有重要的引導、教化作用,有利于筑牢反腐防腐的思想防線。建國初期,針對黨內存在的驕傲自滿情緒和貪污浪費現象,加強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在思想上建黨,成為建國初期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首先,加強馬列主義理論的教育。理想信念不堅定,是黨內產生腐敗的重要原因。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對全體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進行馬列主義理論的教育是筑牢反腐防線必不可少的手段。1951年2月,黨中央作出了《關于加強理論教育的決定(草案)》,認為黨內之所以存在信念不堅定的黨員,之所以存在經驗主義、官僚主義現象,根源就在于未掌握馬列主義、思想,因此,很有必要對全體黨員進行一次理論教育。這次教育有很詳細的規劃,十分貼近實際情況。一是注重因材施教。根據黨員文化水平的不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分別設置了政治常識、理論常識、理論著作三種不同的理論內容。二是設定了嚴格的學習時間。規定每周學習不少于八小時,每年學習八個月。三是規定了嚴格的考試制度。由上級黨委出題,每期考試合格者可以領取合格證書,不合格者繼續接受教育。四是根據實際情況培養理論教員、學習顧問,解決教員缺乏的問題。另外,還結合報紙等刊物加強宣傳,強化理論教育。為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黨中央還用兩年多的時間組織出版了《選集》1到3卷。全黨掀起了理論學習的高潮,黨員干部堅定了共產黨人的信仰,擰緊了“總開關”,反對腐敗的思想入腦又入心,提高了拒腐防變的能力。其次,加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建國后,針對部分黨員變質,蛻變為人民的主人的問題,黨不斷強化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教育,強調黨的權力來自人民,決不可用來謀取私利。要樹立公仆意識和服務觀念,清除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1949年我國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其中就明確規定我國的一切機關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后來,在1954年的憲法中又重申了上述思想。1951年開始的整黨運動中,黨中央決定對全體黨員進行一次共產主義教育。同年3月,劉少奇明確規定了執政后黨員必備的八項條件,其中之一便是“一切黨員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公共的利益,即黨的利益,擺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2]63。此外,黨還通過各種靈活的教育方式對黨員進行宗旨教育,比如,通過發行各種以革命先烈事跡為主題的書籍、拍攝電影、演出戲曲等,宣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通過宗旨教育,黨員干部普遍樹立起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密切了黨群關系,自覺地劃清與腐敗的界限,以權謀私貪污腐化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反腐倡廉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建設是廉政建設的關鍵,是廉政建設的治本之策。制度好了壞人才能無機可趁。建國初期,黨的廉政文化建設是以制度建設為著眼點,通過制度約束構建廉政文化認同的。黨中央通過在黨內外建立立體化的反腐監督制度,為反腐敗提供了最為嚴密的監督機制;通過建立相關法律制度,為反腐敗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通過嚴格財經管理制度,減少了黨政機關工作人員腐敗的可能性,對腐敗起到了有效的預防作用。首先,建立反腐監督制度。對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實行嚴格監督,是廉政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對該問題也極為關注,認為唱對臺戲比單干好。這一時期,一是建立廉政監察制度。1949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成立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各級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前者主要負責檢查各級黨的組織和黨員干部違反國法黨紀的情況,后者主要負責對國家公務人員實行監督與檢舉。1954年1月,又對處分黨的組織和黨員的標準作出了詳細規定。1955年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又設置了黨的各級監察委員會代替了原來的紀委,獨立性更強,職權也更大。監察制度的設立對腐敗人員起到重要監督作用,保障了黨政機關的廉潔。二是虛心接受派的監督。曾指出互相監督是好辦法,可以促進黨的事業迅速進步。派有其各自聯系的對象,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對社會現象進行考察,是對共產黨進行監督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三反”運動中放手發動派進行監督,對反腐倡廉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重視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具有廣泛、普遍的特點,是廉政建設的重要依靠力量。建國初期的反腐運動是把群眾監督力量發揮得最充分的運動之一。1951年,政務院作出《關于處理人民來信和接見人民工作的決定》,強調各級黨政機關應該熱情接待群眾來信,不得積壓、推脫。之后,還建立人民監察通訊員和人民檢舉接待室,充分調動了人民群眾參與反對貪污浪費的積極性。此外,建國初期,報刊發揮了重要的監督作用。很多貪污腐敗的典型案例被公開發表在人民面前,貪腐分子無處藏身。同時,還對廉潔自律的榜樣作了宣傳,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其次,建立相關法律制度。建國伊始,黨中央就比較重視法律法規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在建立相關司法機關的基礎上,不斷建立反腐敗的法律。1952年,隨著反腐敗斗爭的進行,黨中央深刻認識到我國反腐領域法律法規的欠缺,并決心要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條文。如,1952年4月,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條例指出,“凡侵吞、盜竊、騙取、套取國家財物,強索他人財物,收受賄賂以及其他假公濟私違法取利之行為,均為貪污罪。”[3]135并根據貪污錯誤的嚴重性和貪污數額的大小制定了不同的處分規定。這成為建國初期制裁貪污犯的重要依據,并一直沿用到1980年,對懲治腐敗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再次,規范財經管理制度。建國初期,國內經濟亟待恢復,但是由于經濟方面各項制度的不完善,部分人員鉆了制度的漏洞,不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規范財經制度成為一項迫切的任務。一是建立統一的財經制度。建國初期,中央與地方在經濟方面存在財政上不統一和收支機關之間脫節的現象,很多環節都是腐敗易發區。1950年3月3日,陳云作了《統一財經經濟工作》的報告,要求統一財經管理制度,堵住了制度漏洞。二是禁止一切部隊機關從事商業活動。建國后,部分機關保持了建國前從事生產工作的習慣,但不是為了支援國家建設,而是利用機關權力去謀取小集團的利益,引發了嚴重的貪污問題。為此,1950年4月,《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嚴禁機關部隊從事商業經營的指示》,規定“任何機關、部隊、學校不得從事商業經營?!盵4]172如果不遵守該指示,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或沒收、或上報。之后,國家又反復強調機關工作人員必須與生產脫鉤。上述舉措有效解決了機關人員投機倒把的問題,既防止了腐敗現象的發生,又對國家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保障了政治的清廉與國民經濟的恢復。

三、反腐倡廉社會文化建設

廉政文化建設不僅需要良好的廉政思想文化、廉政制度文化,還需要良好的廉政社會文化環境。反對腐敗,提倡勤儉節約、清正廉潔的社會風氣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建國初期,面對舊社會遺留的娼妓、煙毒痼疾和封建愚昧的婚喪禮俗,黨中央決定堅決鏟除娼妓制度、禁止販毒吸毒、改革封建繁瑣愚昧的婚喪禮俗,鏟除了產生貪污腐敗的社會根基,形成了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氣。首先,鏟除娼妓制度與煙毒痼疾,去除導致腐敗的外界誘因。很多貪腐問題都是和煙毒、等社會惡習聯系在一起的。建國初期,部分黨員干部、機關工作人員沒能經受住這些誘惑,逐漸改變了革命的本性,走上貪污腐敗的邪路。如劉青山就是典型的吸毒成癮、腐敗墮落的案例。為了杜絕這些舊社會遺留的惡習,黨中央實行了一系列舉措。一是肅清煙毒。建國初期的反腐運動中暴露出很多毒販和國家工作人員甚至部隊人員勾結的現象,通過多種手段對黨的干部進行腐蝕。1950年2月,政務院頒布《政務院關于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要求宣傳禁毒,并對種毒、販毒、吸毒行為嚴懲。1952年4月國家又發出《中共中央關于肅清流行的指示》,認為在全國范圍來一次集中的徹底的掃除,是十分必要的。為此,國家采取了很多措施。結合“三反”、“五反”中暴露的線索,根除煙毒,對實行了“四禁”,即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二是鏟除娼妓制度。娼妓制度在我國古代和近代延續數千年,建國前夕仍有數萬所妓院,部分黨員干部的貪污腐化犯罪行為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影響極其惡劣。建國后,國家決定鏟除娼妓制度,凈化社會風氣。先是關閉妓院,懲治班主。這場運動首先在北京展開,1949年11月21日晚,北京市2400多名警察集體出動,一夜之間關閉所有場所。其后又在天津、上海等地掃除了污毒。關閉相關場所的同時,還處理了很多逼迫婦女的班主。之后收容部分娼妓,并對其進行醫治、教育和改造,鼓勵她們靠合法勞動致富??傊?,鏟除娼妓制度與肅清煙毒痼疾的活動,極大地凈化了社會風氣,鏟除了腐敗的社會基礎。其次,改革封建婚喪禮俗,打造勤儉節約的社會新風尚。崇尚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是廉政文化建設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建國初期,改革封建婚喪禮俗,從日常生活出發去改變人民的思想觀念,打造以勤儉節約為榮、驕奢淫逸為恥的社會新風尚成為黨和政府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舊中國的婚喪禮俗十分繁瑣,講究大操大辦,浪費十分嚴重,且封建色彩濃厚。為此,黨和政府作出了實際行動,帶領人民改變了這種社會風氣。一是廢除封建婚姻制度。1950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盵4]148實行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并且禁止以婚姻關系為由索取財物。之后大力宣傳新婚姻法,并讓黨員干部帶頭執行。解除了人們思想上的桎梏后,在城市與農村都開始出現崇尚簡單樸素的婚禮形式的風氣。其次,改革殯葬制度。封建制度下,喪事講究厚葬久喪,禮節十分繁瑣,部分窮苦家庭甚至為此而陷入破產的境地。為了改變封建殯葬制度,黨和國家領導人首先做出了表率。提倡所有人死后都實行火葬,認為火葬一方面可以節約木材和土地,另一方面可以節約葬禮的高額費用,且火葬對緬懷親人無根本影響。他在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上第一個簽了名字,、等國家領導人也紛紛簽字,表明自己的意志。人民大眾也逐漸被這些先進、文明的思想影響,紛紛改變以往大辦喪事的做法,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傊?,改革封建婚喪禮俗,不僅僅是改變了這些社會行為,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人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在他們的頭腦中樹立起了以勤儉節約為榮、驕奢淫逸為恥的價值觀,形成了一種廉潔的社會生活文化,這為建國初期我國的廉政文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綜上,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廉政文化建設思想已十分豐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廉政思想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廉政社會文化。實踐證明,建國初期的廉政文化建設,促進了黨的建設,使剛成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更加成熟,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新時代,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并取得重大進展??疾旖▏跗谥袊伯a黨廉政文化建設的相關思想,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對新時代黨的廉政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孫立軍.論廉政文化建設思想[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5).

[2]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3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4]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作者:劉俊霞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