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多元統計分析
時間:2022-09-20 04:27:50
導語:農業生產多元統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生產已逐漸向著現代化的方向邁進,農業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農業占比很大,農業經濟發展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的是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生產條件會直接影響到糧食產量,進而影響到農業經濟的發展。目前,農業生產經濟發展中逐漸應用多元統計并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針對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多元統計分析。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生產條件;多元統計分析
我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關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眾多,如氣候、土壤和水分等因素。不同地域的農業生產條件存在著差異,有些地域地勢復雜、土壤質量差,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的產量和質量,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運用多元統計能夠弄清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此,運用多元統計方法來分析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多元統計分析概述
(一)多元統計分析。多元統計分析是數理統計的重要部分之一,當對多個指標進行分析統計時,通常要用到多元統計分析。多元統計分析的方法有多種,如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在多元統計分析中,通常要將多個統計指標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在農業生產條件中應用多元統計分析,能夠充分掌握各種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如氣候、化肥、農藥等條件因素,找到各因素之間的關聯性,建立數學模型,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就能夠清楚地了解各條件因素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從而制訂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政策制度,合理分配農業資源,從而保障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二)多元統計的重要性。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有多種,為了不斷發展農業經濟,加強農業的多元統計意義重大。農業多元統計包括影響農業經濟的諸多因素,如土壤情況、氣候條件和化肥農藥的使用等,應用多元統計數據來指導農業經濟的發展。運用多元統計的結果來改善土壤、規避惡劣氣候,保護農業生產,從而提升農業生產的質量和產量。農業多元統計的過程也是優化農業資源,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過程,合理配備農業生產人員,配置或更換農業設備和設施,從而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影響的多元統計分析
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生產條件有:農用固定資產、農村用電量、農用塑料膜用量、農機總動力、農藥用量、化肥用量、耕地面積、灌溉面積、農村勞動力人數等,在不同的時期,各種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一)農用固定資產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多元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不同的時期,農用固定資產與農業經濟的關聯度始終高于其它農業生產條件與農業經濟的關聯度。農用固定資產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始終排在第一位,這充分表明農用固定資產對農業經濟的發展起著首要的作用,并且農用固定資產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相對穩定。(二)農業勞動力人數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多元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勞動力數量與農業經濟發展關聯度比較低。表明勞動力數量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比較小,可見,農村勞動力人數并不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農業可利用自然資源的減少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需要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數量必然要逐漸減少,同時,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農業經濟所占的份額將越來越小,農業勞動力不斷轉向非農業部門,使得農業勞動力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逐漸減弱。近年來,農業勞動力人數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有所提高,說明農村勞動力過多、過快轉移對農業生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作用。由此看來,促進農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需要維持一定數量的農村勞動力。(三)耕地面積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多元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農業經濟與耕地面積的關聯度也較低,表明耕地面積不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度的加快,耕地面積不斷縮小,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資本的提高,農業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使得耕地面積對農業經濟的貢獻率逐漸降低。在考察不同時期耕地面積與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來看,近年來,耕地面積與農業經濟的關聯程度有了提高,究其原因是因為近幾年耕地的大幅減少加大了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四)物質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多元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物質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的影響不斷發生變化。1991~1995年,農業物質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農村用電量、農膜用量、農藥用量、化肥用量、農機總動力、灌溉面積。從1996~1999年農業物質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化肥用量、農藥用量、灌溉面積、農膜用量、農機總動力、農村用電量。從2000~2004年農業物質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農機總動力、農膜用量、化肥用量、農藥用量、灌溉面積、農村用電量。分析表明,20世紀90年代初期農村用電量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排在物質條件的首要位置,當時的農村用電對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在90年代后期及近年來,農業用電量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在不斷降低,在物質生產條件中,由首要位置降低至末尾的位置。究其原因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農村用電量中用于農業生產的電量比例逐漸減少,特別是隨著農業生產中科技投入的逐漸加大,使得農業用電量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進一步減小。
三、利用多元統計分析完善農業生產統計指標體系
(一)保證報表的質量。以往由于基層農業報表頻繁、數量較多,一些農業統計部門為了完成指標任務,隨意填寫報表,使得農業統計報表失去了真實性。所以,必須減少基層農業統計的工作量,減少農業統計報表的頻率和次數,比如只做年報和定報,“定報”可以結合夏收、秋收填報。通過減少農業統計的工作量來提高農業統計數據的質量,以保障農業報表的真實性,使上報的數據既真實又準確。針對畜牧領域的統計,可以減少統計對象和統計指標。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只對當地代表性較強的畜類進行統計。果蔬類也可參照畜類的方法進行統計,合并相似的指標,精減數量較少的統計對象,通過減少農業統計人員工作量來提高統計工作的質量。年報工作中,可以向先進的農業統計地區和單位學習,將本區的農業生產總值、消耗值以及特色指標納入農業統計體系中。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農業的發展,將農村合作社、土地流轉等體現在多元統計體系中,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實用價值的數據參考。(二)采用科學合理的統計方法。目前,很多地區的農業經濟是由技能統計站報上去的,數據多數來源于鄉村統計員,這些基層的統計員大多數是由鄉村干部兼任,這些人員多數文化水平不高,對專業統計知識知之甚少,不可避免在農業統計工作中出現偏差,甚至出現錯誤,致使報上去的數據根本不準確。這就使得上級部門的農業經濟統計數據不真實,統計分析的數據難以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和依據,使得農業經濟的統計效率大大降低。要想提高農業經濟統計的準確性和統計質量,就必須采取合理的、科學的統計方法,改變農業調查的傳統方式,抽樣調查要做到周密和全面,記錄要準確。如今是農田家庭聯產承包,統計涉及到千家萬戶,跟原來的集體制相比,統計對象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若依然采取原來的老一套統計方式,根本適應不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所以,必須采用抽樣調查的統計方式。如由村鎮兩級來填寫播種面積和產量等報表,村鎮必須準確掌握有關數據,以保障縣市級制作的統計報表更加符合農業生產實際,從而全面提高農業統計質量。
四、結語
通過多元統計分析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可以看出,各種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影響顯著,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是農業生產條件。近二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和資本成本投入的加大,耕地面積和勞動力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逐漸減小。因此,必須加大農用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技術的應用,努力提高農業勞動者文化素質,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產率,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曉杰.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影響的多元統計[J].農業工程,2014(02).
[2]郭亞麗.農業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2).
[3]李本金,王德林,姚秀娟.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影響的多元統計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3(23).
作者:章良容 單位: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統計局
- 上一篇:高校藥學實驗室安全與質量管理分析
- 下一篇:小微企業統計現狀及對策研究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