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理論如何加強統計人才能力培養

時間:2022-12-16 09:52:17

導語:多元理論如何加強統計人才能力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理論如何加強統計人才能力培養

摘要:在中職學校統計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制定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創設實踐情境,充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熟練運用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應當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關鍵詞:多元智能;統計人才;培養

統計學是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筆者所在學校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學生能力培養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聯系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本文從能力培養角度出發,就利用多元智能理論開展教學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及其特征

多元智能理論最早是1983年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在《心智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加德納認為人類智能是多元的,目前發現在每個人的智力結構中,至少包含8種類型: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優勢智能能夠達到很高的發展水平。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對于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發揮學生的優勢智能和特長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拓寬教育者的教育思路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二、多元智能理論對中職統計學課程教學的指導意義

(一)培養問題意識,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統計學課程雖然多與數字打交道,但是數字統計并不影響創新思維的運用。教師應該努力把學習過程變為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引領學生通過參與整個問題從發現到解決的過程,理解數學統計思想、學習隨機思維模式,從而使學生受到創新思維方法的啟迪,更好地培養個人創新學習的能力。在統計學課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開展對概率、統計等許多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新理論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其知所以然。通過向學生生動形象地展示知識產生的實際背景、演變過程,使學生能夠把握知識體系的發端、推進,從整體上體會知識的探索過程。比如,講解線性回歸分析,教師可以以中國轎車生產的相關實際問題為例進行數據分析,從而揭示線性回歸分析思想的產生,建立線性回歸分析模型,運用因變量即轎車生產量和自變量即私人載客汽車擁有量的相關系數據,進一步說明二者間存在一定的線性相關關系,并且正相關程度很強。接著通過具體分析如何解決問題,引出線性回歸分析的基本問題和方法。實踐證明,采用這種結合實際問題進行教學的模式有助于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專業教學培養的重中之重。在統計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性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可多采用統計實驗課來鍛煉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可結合統計知識、數學建模與計算機應用等,為學生提供實驗平臺。不僅如此,還可以把學校課堂上的教學數據、課堂外的生活消費數據等具體問題交給學生用統計知識去分析。比如筆者曾經借助淘寶、京東等網購平臺的數據,對學生網購消費的內容進行統計,運用適當的方法和統計軟件來分析結果,了解學生的消費傾向、習慣以及消費水平等,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探求原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最后寫出實驗報告,提出解決問題的改進方案。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從校園身邊的實例著眼,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方案,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能夠很快上手,能夠調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來解決問題,使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都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三)運用案例教學法,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統計學教師普遍采用的課堂教學方法之一。案例教學法是把典型性事件作為案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由師生共同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教學方法具有實踐性、啟發性,是一種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的教學方法。好的案例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加充分地了解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理實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在講授統計調查這一章節時,曾引入過一個日化企業開展市場調研的實際案例,引導學生結合案例考慮以下問題:一是為該企業設計一份統計調查方案;二是此項調查采用哪些調查方法比較符合日化用品的銷售;三是如何為該企業設計一份市場調查問卷。在課堂上針對以上幾個問題組織開展研究討論。從實際效果來看,學生通過參與案例教學的思考、討論等過程,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本身的理解,能夠切實做到學以致用,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善用現代教育手段,增強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教育教學之中,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大幅度地節約了板書時間,擴展了教師的知識面,也為教學創新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使課本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生動化,達到直觀、動態的效果。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掌握現代化手段,通過計算機應用技術,增強個人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問題的能力,以滿足時展的需要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統計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計算機加工、整理調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資料,通過各種辦公軟件進行快捷、準確地計算、統計,設計出統計表或者統計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建立統計學課程網頁,建立師生交流的網絡渠道。比如,筆者曾安排學生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來統計研究人們購買彩票的中獎概率問題,使學生在隨機性思維下用概率統計方法來建立起數學模型,了解到人們購買的心理和實際中獎概率,提升了感性認知水平,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懂得了概率統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及科學技術聯系緊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李光 單位:邢臺現代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