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思政教育研究

時間:2022-02-15 09:07:17

導語:統計學思政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計學思政教育研究

摘要:教學課程思政是高等教育實現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實踐路徑,本文通過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以數據收集和分析,統計調查的實踐課為例,從統計發展史,數據收集,實踐學習方面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學習有機結合,改進教學設計,更新教學理念。同時選取了2018級應用統計學,會計學,貿易經濟學學生共計三百名作為課程改革后的觀察調研對象,從學生喜愛程度,期末考試成績,以及就業情況三個方面進行評估,認為統計學的教學改革效果良好,實現了對學生價值的塑造,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傳授這三方面的友好兼容。

關鍵詞:課程思政;統計學;教學改革;教學設計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在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說到全面提高人才質量,著重在于解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1]。可見德育的重要性,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在于智育,這一教學理念使得高校思想教育在專業課教學中被不斷弱化,大大增加了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難度。因此引導專業課程思政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強化‘課程思政’改革力度的核心和關鍵。專業課教師團隊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各高校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2],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本文主要從統計學教學出發,以數據收集和分析,統計調查實踐課為例,論述統計學課程思政改革的具體實踐路徑。

1統計學‘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及理念

1.1從歷史知榮辱

老師們在教授統計學課程中可以從統計史的發展開始,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查閱:政治算術學派:威廉·配第和他的《政治算術》,廉·配第的《政治算術》是統計學萌芽時期代表作,對統計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馬克思對威廉·配第的評價是:威廉·配第是政治經濟學之父,某種程度上是統計學的創始人[3]。而我們中國的統計也摸爬滾打了很長時間。在這近60年的發展中,我國涌現了一大批愛國且艱苦奮斗的統計學家,1957年,徐前、戴世光、于濤等學者撰寫了《經濟統計學講話》,這是新中國出版的第一本國民經濟統計學教材[4-5]。1978年底東北財經大學佟哲暉教授組織多家財經院校教師編寫了《工業統計學》,在全國影響很大。文革后,陳應中于1980年出版了《社會主義經濟統計學》,其中包含了國民收入統計的內容,以當時的歷史條件而言,有很多值得肯定之處[6]。

1.2用數據聚焦時事

統計學是數據的科學,最初統計學源自國情調查。國家通過收集和處理各個行業的數據,例如統計年鑒,全民生活水平調查數據等,通過不同年代的數據對比讓我們能夠很直觀的感受到我們國家的變化,直面國家的繁榮和富強,深刻體會到總書記說的‘中國夢’是怎么實現的,‘兩個一百年’從來不是一句空話。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搜集數據信息資料的統計工作過程,是獲取數據的直接途徑,毛主席曾經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因此統計調查要實事求是,如實反映情況(準確性原則)要及時反映,及時預報(及時性原則),要數字與情況相結合(完整性原則)[7]。在引導學生做統計分析時我們希望學生多關注時事政治和民生問題,例如近期我國出現物價上漲的現象,這對我們的生活有沒有什么影響,三胎政策開放以后我國的人口比例及特征,新冠疫情的持續反復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科技發展是否能縮短中國的貧富差距等等,我們要培養學生養成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同時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我們應當考慮數據的合法性,尤其是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數據關乎一個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的命脈,因此我們要堅持正確的科學精神和專業素養,保護數據的安全性,做到忠于統計,樂于奉獻,實事求是,不出假數,依法統計,嚴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務社會[8]。學生對數據要保有敬畏之心,自覺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

1.3從實戰中獲取成就感

我校在統計學這門課的大綱修訂中加強了實戰板塊,我們在這一塊做了豐富,將老師們曾經做過的一些項目例如稅電指數研究,山地電力架空線路運維質量的智能評估。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像新能源電動車的充電樁選址問題,個性化新聞的推送研究,如何找尋流量密碼變身坐擁千萬粉絲的網紅。甚至是跟其他學科的老師探討的一些科研問題如西南醫院的張醫生請教說疫情期間,醫院接診量大導致醫院排班紊亂,該上班的沒有收到上班通知,該下班的一直下不了班,有人連上兩個夜班,有人一個月都沒上過班,這個該怎么解決?新冠肺炎的風險能不能預測?核酸常態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數據量,龐大的數據使得數據分析難,程序升級難的問題,這些該如何調整?我們將收集到的案例,疑問,感興趣的話題編寫成一個個完整的項目本,加入了虛擬人物,構建了情節及劇情,使枯燥的統計學課程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統計學知識掌握的更牢、更扎實。同時虛擬甲方提出需求,限定項目截止時間,增加學生的緊迫感和責任心。同時將學生分為4-6人一個項目組,降低了老師指導的難度,使得老師的指導更精細更全面,而小組合作也使得學生們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集體榮譽感更強,團隊合作能力能夠火速提升。最終我們希望將統計學理論知識和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及他們的研究旨趣聯系起來,突破了課堂與實驗室的局限,將統計學的教學范圍涵蓋到課堂以外。與此同時,通過按照項目組進行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增強了大學生運用統計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培養了他們堅忍不拔的品行。也為其日后組建項目團隊、進行相關科學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課程結束以后,我們會選出優秀的實戰報告,有前沿想法的創新報告報送給大學生創新實訓中心申報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以及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最大程度幫助他們與社會接軌,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2統計學思政的實證分析

我校開設統計學的共三個專業,應用統計學,會計學和貿易經濟學,年招生人數共三百余人,現已2018級為例,從學生喜愛程度,考試成績,就業情況三個方面展現統計學的思政效果,說明思政教育對于全面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的重要性。

2.1學生喜愛程度

我們針對統計學的思政教學問題,在學期期末的時候給班級的每一個同學發放了匿名調查,以收集他們真實的想法,主要想了解他們是否知道我們有思政點的融入,是否認可這樣的授課方式,是否希望繼續融入更多思政元素,經調查了解發現接近九成的同學都對思政元素的融入十分認可,并表示他們很喜歡這樣的思政點融入,學生們認為大學生有必要也有義務接受思政,但傳統的思政教育都是由思政老師承擔,一節課都是思政理論知識,感覺十分無聊且容易走神,而像這樣將思政內容分散在各科里再結合本學科知識點講出來要比放在一起由思政老師在思政課上一口氣傳輸出來要更容易接收一些,也更有趣。

2.2成績方面

我們選取了2018級三個專業共計300名學生進行了試驗。摒棄了原有的考查方式即期末成績60%+平時成績40%,將新的考察方式定為平時成績20%+期末卷面成績40%+項目完成能力40%。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教研組認為不該只關注理論部分,更應關注實踐方面能力,使得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順應時代發展,抓住大數據時代給他們帶來的機遇,增加學生的就業廣度。因此我們加強了實踐方面的考核,希望以此促進學生們的思維和動手能力,從統計的期末成績來看,大部分同學表現優秀,有185人成績在80-100之間,屬于高分段學生,滿分人數多達16.67%。不及格人數38人占比僅12.5%,教學效果十分突出。

2.3就業方面

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出口,逐漸成為各二級學院的共識,各學院進一步加大了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力度,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我們持續追蹤了2018級學生就業情況,從目前反饋狀態來說,四個班就業率都在穩步上升,會計18-2,經濟貿易18-2就業率已經突破90%,應用統計學18-2和會計18-3就業也已經達到86%。較去年17級在同時間段的就業率有很大提升。同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銀行,電商,證券等金融和互聯網行業,就業熱情高漲,甚至有三個同學被BAT大廠錄用,打破我校學生在內地就業困難的僵局,給我校學生起到了很好的正面激勵作用,他們表示多虧學校加強了實戰訓練,增加了他們的軟件運用能力,同時引發了他們對現實情況的思考,在面試的時候才能表現突出。他們說,統計學這門課他們獲益良多,在這門課上學習到的技能和知識基本都成為了他們找工作的主要技能,感謝學校給他們明確了就業方向。

3總結

近年來,經過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師生的不懈努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學生主流積極樂觀,擁護黨的領導,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有著強烈的主觀認同感和自豪感[9]。專業課任課老師在吸收和借鑒西方理論成果的基礎上,講中國故事,展中國智慧,形成中國風格,弘揚中國情懷,形成中國特色。馬克思曾經指出:‘理論對立本身的解決,只有通過實踐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實踐力量,才是可能的。[10]不難發現,課程思政不僅是立足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我們專業課教師應該率先垂范,言傳身教,將思想政治融入專業教育中,在撰寫教案的時候,討論每一章節每一節思政理論該如何去有機融合,著名的統計學邱東教授曾說過:‘統計使人豁達。’讓人在認清這世界的發展規律同時更加坦然地面對一切。通過教學大綱修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真心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作者:易校石 陳維 祁寶川 麥麥提艾力·阿卜力米提 單位:伊犁師范大學 巴楚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