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檔案研究統計分析

時間:2022-05-21 08:12:06

導語:建設工程檔案研究統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工程檔案研究統計分析

摘要:為了解建設工程檔案研究的整體情況,促進研究的發展,本文采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從年度、學科、研究層次、文獻類型、基金資助、資源類型6方面入手,經過分析得出:研究在一個較長時間是一個由低到高,近年有所回落的趨勢;涉及學科較多,核心學科集中;學科交叉性比較突出;研究主要集中有社會科學的范疇,偏理論研究方向;研究沒有得到國家及各級、各地方相關機構的真正關注;成果類型豐富,但分布不均,差異巨大;方法上定性超強,實證與定量十分薄弱的結論。

關鍵詞:建設工程;檔案;文獻;統計分析

一、概念及研究樣本

建設工程檔案指在建設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歸檔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等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1]涉及到建設工程在前期、實施、竣工驗收等各建設階段中形成的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建設工程檔案工作是指建設工程檔案管理工作,而指“建設工程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服務行為?!盵2]為加強建設工程檔案研究,積累經驗、摸索規律,筆者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對1986年至今有關建設工程檔案研究的274篇文獻,從年度、學科、研究層次、資源類型、基金資助、文獻類型6方面進行分析,以期對日后的建設工程檔案研究有所幫助。研究以中國知網為樣本來源。檢索范圍包括: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國際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檢索年限:不限。檢索時間:2017年8月5日。檢索條件為:題名=建設工程檔案(精確匹配)。檢索結果:共檢索到274篇文獻。研究工具:采用知網的計量可視化分析工具及Excel。

二、統計分析

(一)資料分析。從文獻的年度分布看,32年間有6年沒有文獻發表。274篇文獻按全部32年計算,每年發表文獻8.56篇,按有文獻發表的年份算,年發表文獻為10.54篇。最少1篇,最高26篇。中位數為13篇。眾數為7篇(3年),表明研究中有較多年份的成果數量處于低位。年均值低于中位數,表明研究的起伏較大,多數年份的文獻數量低于均值。具體情況是1986年1篇占0.36%;1987年0篇占0.00%;1988年1篇占0.36%;1989年0篇占0.00%;1990年0篇占0.00%;1991年0篇占0.00%;1992年0篇占0.00%;1993年0篇占0.00%;1994年4篇占1.46%;1995年2篇占0.73%;1996年3篇占1.09%;1997年3篇占1.09%;1998年2篇占0.73%;1999年10篇占3.65%;2000年7篇占2.55%;2001年8篇占2.92%;2002年9篇占3.28%;2003年6篇占2.19%;2004年7篇占2.55%;2005年9篇占3.28%;2006年18篇占6.57%;2007年10篇占3.65%;2008年16篇占5.84%;2009年13篇占4.74%;2010年26篇占9.49%;2011年21篇占7.66%;2012年25篇占9.12%;2013年22篇占8.03%;2014年18篇占6.57%;2015年11篇占4.01%;2016年15篇占5.47%;2017年7篇占2.55%。各年度發表文獻的具體數量趨勢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到,建設工程檔案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1994年仍是時有時無。從1999年起這一題目才開始趨熱。從1999年起至2010年,相關研究一直升溫,直至達到頂點。之后至今熱度開始下降,但仍然基本維持在相對較高的程度。從總體趨勢上看,是一個較長時間的由低到高,近年有所回落的發展趨勢。(二)文獻學科統計分析。從學科分布看,274篇樣本文獻來自22個不同學科。按與實際文獻數的比計算,檔案及博物館239篇占87.23%;建筑科學與工程30篇占10.95%;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15篇占5.47%;工業經濟12篇占4.38%;行政法及地方法制9篇占3.28%;公路與水路運輸7篇占2.55%;交通運輸經濟7篇占2.55%;電力工業4篇占1.46%;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3篇占1.09%;水利水電工程3篇占1.09%;企業經濟3篇占1.09%;信息經濟與郵政經濟2篇占0.73%;高等教育2篇占0.73%;農業基礎科學2篇占0.73%;畜牧與動物醫學1篇占0.36%;訴訟法與司法制度1篇占0.36%;農藝學1篇占0.36%;礦業工程1篇占0.36%;鐵路運輸1篇占0.36%;航空航天科學與工程1篇占0.36%;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1篇占0.36%;互聯網技術1篇占0.36%。22個學科合計346篇文獻,是實際274篇文獻的126.28%;比實際274篇文獻多出72篇,有26.28%的學科交叉。文獻主要集中在檔案及博物館、建筑科學與工程、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工業經濟4個學科。4個學科共發表文獻296篇,占比達到108.03%。這表明研究一方面具有較高的學科集中度,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學科交叉屬性。圖2是各學科發表文獻數及占全部文獻篇數的百分比值。(三)文獻研究層次統計分析。從樣本文獻的研究層次分布看,274篇樣本文獻分別來自10個不同層面。其中基礎研究(社科)145篇,占52.92%;行業指導(社科)65篇,占23.72%;職業指導(社科)18篇,占6.57%;工程技術(自科)14篇,占5.11%;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自科)9篇,占3.28%;行業技術指導(自科)8篇,占2.92%;專業實用技術(自科)3篇,占1.09%;政策研究(社科)3篇,占1.09%;高等教育(文化教育)1篇,占0.36%;其他8篇,占2.92%。若按大的學科劃分可分為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化教育、其他4個大的門類。其中社會科學231篇,占84.31%;自然科學34篇,占12.41%;文化教育1篇,占0.36%;其他8篇,占2.92%。社會科學占有很大優勢,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科學的范疇。若按研究屬于基礎理論性研究,還是屬于應用性研究來分,基礎理論性研究154篇,占56.2%;應用性研究112篇,占43.8%。研究略偏理論方向。圖3為各層次發表文獻數及占全部文獻的百分比值。(四)文獻基金統計分析。從研究成果獲得的基金資助情況看,274篇樣本文獻中沒有1篇文獻得到任何一種基金的資助。這從一定程度上表明建設工程檔案研究,還沒有得到國家及各部、各地方相關機構和高校的關注,在研究的層次與系統性上,存在較大差距。(五)資源類型統計分析。如圖4所示,從274篇樣本文獻的資源類型分布看,分別來自期刊、報紙、國內會議、碩士學位論文。其中期刊252篇占91.97%;報紙15篇占5.47%;國內會議5篇占1.82%;碩士論文2篇占0.73%。可以看出,研究文獻的近92%來自期刊,期刊是研究的主要平臺及成果交流平臺。接近6%的報紙文獻,說明報紙對這一研究的關注有所增強,這與近年來建設工程工作的高速發展有直接關系。國內會議論文占比近2%,反映出相關研究在檔案專業學術會議上得到的關注度同樣不高。不足1%的碩士論文表明,相關研究在高校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還沒有位置,沒見有成為檔案學未來人才關注研究的重點。(六)文獻類型統計分析。從樣本文獻的類型分布看,274篇樣本文獻分別來自政策研究類、其他兩個類型。其中政策研究類3篇,占1.09%;其他篇,占98.91%。面向實踐的政策性研究占比只有1%略強,定量性研究沒有,一般性的定性研究占比超過98%。研究的實踐性與定量研究很弱,定性的演繹性研究明顯強的多。從上述六個方面的統計分析結果來看,建設工程檔案研究具有如下特點:第一,從總體趨勢上看,是一個較長時間的由低到高,近年有所回落的發展趨勢。建設工程檔案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1994年仍是時有時無,從1999年起這一題目才開始趨熱。從1999年起至2010年,相關研究一直升溫,直至達到頂點,之后至今熱度開始下降,但仍然基本維持在相對較高的程度。第二,涉及學科較多,核心學科集中。共涉及到22個不同學科,文獻主要集中在檔案及博物館、建筑科學與工程、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工業經濟4個學科。第三,研究的學科交叉性比較突出。22個學科合計發表文獻346篇次,比實際274篇文獻多出72篇,有26.28%的學科重疊,表明研究具有較高的學科交叉屬性。第四,研究涉及4大學科的10個不同層面,研究主要集中有社會科學的范疇,偏理論研究方向。第五,研究沒有得到任何基金的資助。表明建設工程檔案研究,還沒有得到國家、及各級、各地方相關機構的真正關注,研究的組織性與系統性上有較大距離。第六,成果所屬類型比較豐富,涉及到4個主要資源類型,但分布不均,差異巨大。期刊是研究的主要平臺及成果交流平臺,報紙對這一研究的關注有所增強,但相關研究在檔案專業學術會議上得到的關注度不高,且相關研究在高校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還沒有應有位置。第七,研究方法上定性的演繹性研究超強,實證性與定量研究十分薄弱。

參考文獻:

[1]許勇.建設工程文件和檔案管理的體會[J].檔案,2005,(4):51-52.

[2]曹娟,朱方林,朱大威.加強農業科研單位建設工程檔案管理的思考[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5):476.

作者: 張曼琴 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城建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