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商業銀行的統計指標

時間:2022-03-18 09:46:00

導語:規范商業銀行的統計指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規范商業銀行的統計指標

商業銀行在一國的金融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創造貨幣存款,實現金融政策效率,社會投資方面發揮核心作用。隨著金融業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金融統計信息的地位與作用更加凸現。主要用于反映各方面信息的銀行統計指標,將成為銀行進行有效經營管理的重要基礎。我國商業銀行統計信息工作雖有比較快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一個指標體系,但與國外先進銀行相比,與加入世貿組織后面臨的市場激烈競爭的新形勢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商業銀行現在設置的統計指標存在著明顯的漏洞,必須盡快加以規范和完善。

一、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統計指標存在的問題

現行金融統計制度是1997年實施的,指標設置統一了各金融機構的統計項目,絕大部分指標直接取自會計科目,并與會計科目同名,也稱全科目統計制度。目前,金融統計指標已達2000多項,其中有相當部分的指標沒有啟用,各金融機構間會計科目設置和內涵名稱不完全一致,甚至有些以賬戶內容代替科目報送。近年來,隨著金融行業新業務、中間業務相繼開辦,特別是適應商業銀行經營的客觀要求,銀行統計工作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人們對銀行統計信息的需求更加廣泛,對統計信息的即時反饋、資金趨勢分析等方面也有強烈的要求。然而現行統計指標還遠遠不能滿足業務對統計信息的各種需求,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統計項目與會計科目不對稱

隨著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不斷創新,現有的統計科目難以完傘滿足業務發展對息的動態需求,歸并到其他短期類貸款統計項目的內容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報表中其他短期貸款的項目余額和增減額逐漸加大,如2002年9月底溫州市金融機構其他短期貸款余額214.54億元,比年初增加40.5億元,分別占各項貸款的24.96%和25.42%。在這種情況下,若不了解其他短期貸款科目的具體內容,就難以全面了解金融業務活動。雖然現行報表統計項目各金融機構是統一的,但信息源頭還是在各行原會計科目基礎上進行轉換,反映出商業銀行業務全面交叉而帶來的會計科目與統計指標的不對稱性。加上個別商業銀行使用會計科目隨意性大,將新增的貸款余額全部歸入其他短期貸款項目,造成數據失真。據對交通銀行的調查了解,由于該行系統升級,6月底該行新增短期貸款30808萬元,其中:工業貸款減少3031萬元,商業貸款減少3310萬元,其他短期貸款增:39518萬元,顯然不能反映業務實際情況。

2、統計項目與會計科目設置滯后

隨著我國金融創新和金融工具不斷涌現,金融統計內容勢必隨之不斷更新。人民銀行每年都對統計指標進行修訂,但實際操作結果不盡如人意。如:今年新增加了“住房公積金存款”、“托管基金存款”等統計項目,一些銀行至4-無“住房公積金存款”會計科目,“托管基金”業務開辦與實際指標反映脫節,統計項目形同虛設。另一方面,一些統計指標未能完全反映出來,影響了報表報送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如中小企業貸款、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貸款與法定代表人掛鉤等貸款統計指標等。

3、統計指標設計錯綜復雜現行統計制度報表種類多。各類統計報表反映的內容繁瑣,上報時間間隔短、統計范圍廣,既有表內業務又有表外業務;短期貸款中既要反映工業、農業、商業、建筑業,又要反映鄉鎮企業、“三資”企業,各種企業成分相互交錯。而中長期貸款又不分類;存款分企業存款、儲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等,增添了統計項目的復雜性。如一筆貸款發放。在統計報表中設置的統計項目,首先要按貸款期限分類,其次要按授信者的行業、注冊類型、所有制性質、保障形式分類,還要反映貸款質量情況,既有“一逾兩呆”又有“五級/O-類”等等。

4、部分統計指標無法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金融業務處理自動化,電腦系統取代傳統的手工操作,以電子方式自動處理日常業務,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記帳、轉帳、審核等一系列復雜的業務處理過程。借助網絡技術,金融212具不斷創新,產生了如網絡現金、網絡錢包、智能卡等新的金融工具。這些新興的電子交易貨幣一般是有現實硬通貨幣作為支撐的,并且通過互聯傳輸有極強的流動性。從理論上講。這些新興貨幣形式都應該屬于流通的MO統計范圍之內。但是目前,我們對MO統計時,仍然將之定義為中央銀行發行的紙鈔和輔幣,而沒有包括越來越多的網絡貨幣。而且,傳統的資金流量分析指標并沒有反映出網上金融流量和運動速度,沒有分析網絡金融服務帶來的效益與蘊藏的風險。

5、金融統計計算機操作系統存在數據源缺口

目前各銀行的金融統計操作系統的數據處理和傳輸技術的力量所限,一些數據無法從計算機采集、匯總、生成,一些數據須經統計人員手工錄入或上級行返回產生,形成數據源斷層。一是按貸款行業、企業登記注冊類型、擔保形式分類統計,貸款行業劃分是按貸款企業所屬行業和主管業務來劃分,對于跨行業經營的企業集團來講,還要結合貸款的用途進行具體分類,而目前的統計軟件,還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貸款風險分類清分系統,全憑操作者的主觀判斷;二是個人貸款按行業類型無法細分,致使其他類行業數據很大;三是非正常貸款的各種形態的轉換導致貸款累放累收.數據失真。

二、完善商業銀行統計指標的具體措施

從上述五種情況來看,指標的設置要從實際出發,。一直貫徹需要與可能相結合的原則。為進一步完善銀行統計指標,發揮銀行統計的服務和監管的作用。建議在商業銀行統計指標設置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

1、建立全國銀行業統一的會計科目

對于會計科目的設置,必須貫徹集中統一的管理原則。為了保證會計核算口徑的統一,全國銀行業統一的會計科目必須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制定,會計科目的設置須遵循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和經營管理的理念,充分發揮其反映金融活動狀況、發展趨勢的信息作用。系統內的會計科目由其總行制定并明確對全國銀行統一會計科目的歸屬,分行可增設轄內專用科目,應歸并在總行規定的有關科目,但必須具體確定指標的計算范圍即“指標口徑”。

2、按統籌兼顧的原則設置統計指標

長期以來,統計制度不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一些新舊指標間難以銜接配套,口徑不一,數出多門。要保持指標相對的穩定性,一經,應保持相對穩定。修訂銀行業統計制度應遵循兩項原則:一是堅持連續性原則。金融統計信息是金融運行的過程不斷深化的依據,金融統計信息除了具有現實的價值之外,還有歷史價值,金融統計信息的歷史價值決定了儲存的必要性,要規定相應的調整和核算辦法;二是堅持適應性原則。隨著金融創新力度的不斷加大,隨時都有大量的新業務開辦,金融統計部門要不斷掌握新情況、新問題,適應金融活動的不斷變化的需要,及時收集和傳遞新的統計信息,更替和補充已經積累的統計信息,保持統計信息的科學性和適應性

3、銀行統計指標設置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為基礎

商業銀行作為國民經濟機構單位之一,其主要職能、行為和目的與國民經濟部門是血脈關系,從國民經濟管理要求出發,銀行業務統計指標設置應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和產業劃分標準為基礎進行產業和行業劃分。這樣,一是有利于減少現有指標虛設數量,二是經過加工處理后可以依然連續可比,三是有利于現實統計工作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使用者的方便性。

4、優化銀行統計計算機操作系統,提高數據質量

加快銀行統計操作系統開發,全面實現由計算機自動采集、匯總、生成各項數據,增加銀行統計數據運用的靈活性和提高數據質量,使統計工作者從繁重的報表加工處理的過程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資料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