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風險識別及評價分析

時間:2022-08-08 10:18:26

導語:風險投資風險識別及評價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險投資風險識別及評價分析

摘要:風險投資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等特點,其在我國高新技術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風險投資中的各方面風險因素,論述了風險識別與風險評價的主要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風險投資的具體風險控制策略,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風險投資;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控制;風險轉移

風險投資又叫做創業投資,主要為風險投資項目提供相應的資金等支持。實質來講,風險投資項目與普通項目之間并沒有較大差異,它是在近些年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產物。風險投資大都無擔保與抵押,主要是針對高新技術領域的項目投資,通常需要面臨較大的風險,而也因此能夠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風險投資項目大都需要較多資金投入,并且項目資金的流動性不強,投資期限也相對較長,屬于中長期積極性投資。因此,為充分保證自身收益,風險投資企業必須對投資項目采取合理的風險識別、評價以及控制等措施。

1風險投資中的主要風險類型

1.1市場風險。在新時期市場經濟中,各種產品都具有盈或虧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這給風險投資帶來一定的市場風險因素。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其中蘊含著諸多不確定性,并且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1],同時,新產品從投入市場到被消費者接受所需時間也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盡管部分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但在一定的市場環境中,并不受消費者青睞。1.2技術風險。風險投資中的技術風險因素是指在進行高新技術產品創造方面的投資過程中,因技術因素而造成產品研發失敗后無法實現批量化生產的可能性。技術風險是風險投資所面臨的重要風險類型之一。高新技術產品研發環節的技術風險取決于產品研發成功與否,在投入諸多資源后研發目標是否達成。中間試驗環節的技術風險取決于研發成果能夠轉化為商品,或是否具有實用價值。規模化生產環節所面臨的技術風險取決于在技術問題的影響下能夠實現批量生產,或在新技術影響下原技術是否過于落后。1.3資金風險。風險投資中的資金風險主要是指由于未能及時滿足風險企業實際發展所學而造成技術創新失敗的可能性。隨著高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其所需資金也會更多,如果風險投資公司無法及時籌集到充足的資金,將會導致高新技術發展資金的供應方面發生斷層現象,從而造成風險企業難以繼續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進而導致風險投資以失敗告終。1.4管理風險因素。管理風險是由于風險企業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其創新與發展失敗的可能性。管理風險的出現主要是企業組織與管理體系不完善、內部員工業務能力不足而造成的。風險企業內部員工主要包括技術類員工、科研類員工以及技術發明人員,這些員工大都沒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因而會給企業管理方面造成很大風險。同時,風險企業的組織與管理體系不夠完善,難以有效約束企業管理人員的行為,從而引發貪污受賄以及私挪公款等道德風險。

2風險投資的風險識別

風險管理的第一個環節就是風險識別,這也是進行風險管控的基本前提,唯有充分了解風險,方能有效控制風險。風險識別是風險投資方從獲取的諸多相關信息資料以及投資中各個環節所產生的不同跡象出發,通過專業判斷來有效辨別風險類型及其嚴重程度的過程。風險識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風險辨別水平、把握風險成因及其性質,為后續風險管理環節做好鋪墊。在進行風險投資過程中,因投資項目的生產、技術以及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所以會形成很多風險。從企業內部角度來看,風險投資的風險可分為技術風險、生產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風險以及財務風險等;從企業外部角度來看,風險投資的風險可分為政策風險、社會風險以及法律風險等[2]。不同風險類型的成因不同,并且其性質與影響范圍也存在一定差異。同時,行業與規模不同的風險投資項目,以及同一項目的各個發展階段,同一風險因素的影響范圍也存在一定差異。風險投資企業必須對自身面臨的風險種類及其性質進行充分了解并深刻認知,才能對可行出現的損失有一定把握。在識別風險過程中,風險投資方不僅具有長遠發展眼光,還要具備較強的洞察力,同時還應對風險企業以往的資料進行收集與分析,以徹底把握其中存在的風險,在全面整理與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有效辨別各種風險的性質、類別及其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最后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防范策略。財務分析法、分解分析法以及環境分析法是當前風險識別的常用方法。

3風險投資的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又叫作風險度量,指在風險出現之前或風險正在發生的過程中,對其可能造成的各方面損失進行具體的量化評估。風險評估主要是在風險識別的前提下,對識別到的各方面風險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從查明風險發生源及其驅動因素,同時對相應風險程度進行評估。風險評估從每一種風險對投資項目的影響程度出發,對其不同風險進行合理分級,在此過程中層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以及盈虧平衡法等是較為常用的風險評估方法[3]。其中層次分析法主要是通過對評估人員的分析和判斷結果進行有效整合,來把握不同風險之間的聯系,采用定性定量的方式把各種風險劃分為不同層次,并在此基礎上建成一個結構層次較多的風險分析模型。敏感性分析法是在風險投資過程中各種敏感因素對項目收益率與凈現值等相關經濟效益影響的分析,實質上就是對各種風險的不確定性的分析。盈虧平衡法是通過盈虧平衡點來分析各領域投資項目,并探尋其中的盈虧平衡點。

4風險投資中的具體風險控制策略

4.1風險轉移。風險投資企業可積極參與所投資項目的相關保險,通過保險公司來分擔投資項目過程中所要面臨的各種風險。這種方法主要是轉移財務后果,而財產本身并未轉移出去,轉移可能會引起風險損失的項目,將所有風險都轉移給其他主體,此類通過轉移所有權而達成風險轉移目的的方式是風險控制性轉型,屬于風險轉移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具體方法主要包括:采用及時退出的方法來轉移風險或轉移損失,采用技術轉讓、業務外包以及特許經營等方法來實現經營風險的轉移目的,采用委托開發的方式來實現技術風險的轉移等[4]。同時,風險轉移肯定會造成相應利益的轉移,因此在進行風險投資時,一定要認真權衡風險轉移方式,通常情況下,對于自然風險可運用保險轉移方式。在生產與技術風險相對較低,而財務風險相對較高的情況下,可運用財務轉移或風險共擔的方式,而在技術與生產風險都比較高的情況下,風險投資企業可運用主體轉移的方式。4.2風險回避。風險回避是風險投資企業在對投資項目可能發生的風險損失進行充分考慮之后,拒絕高風險項目,繼而投資風險相對較低的項目。風險回避屬于對風險進行事前控制的一種方法,能夠在風險具體出現之前,將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全面消除,相比于對風險進行事后控制的方式,該方法的應用更加安全。不過,風險回避以風險識別與風險度量為基本前提,若后兩者做不到位,風險回避也就沒有價值。同時,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如果全部拒絕高風險項目,風險投資企業就無法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另外,風險回避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風險投資的本質,具有明顯的被動防御的特性。4.3風險分散。風險分散是指在進行風險投資的過程中,投資方在優化整合各種風險投資項目或不同發展階段投資的基礎上,利用不同投資項目之間一定收益與損失的相互抵消,將非系統風險有效消除,進而從整體上促使風險損失下降。在進行風險組合的過程中,風險投資企業要合理選擇投資項目,并且要科學配置項目風險的大小。與此同時,在接受風險投資之后,被投企業與項目通常會經歷創建、成長、擴張以及成熟等四個階段。各個發展階段所面臨和遇到的資金、管理以及技術等方面風險,并且相應的投資增值規模及機會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風險投資企業要從各投資項目及企業的各個發展階段的具體狀況出發,合理選擇投資機會,針對不同階段采用相應合理的投資組合形式。4.4損失控制。損失控制是在進行風險識別與風險評估分析的前提下,采用風險預測的方式來促使風險損失的減少,或在風險已出現后促使風險損失程度的下降。同時,在風險投資過程中,損失控制方式僅能用于對生產、技術以及決策等風險類型的控制。而對于諸多不可控風險,風險投資企業應通過風險回避、風險轉移與風險分散等方法來實現對風險的控制。4.5風險自留。風險自留又叫作風險自擔,該方法主要是風險投資企業在財力充足,具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的情況下,針對一些無法轉移或回避相關風險,且具有較高收益的風險投資項目,自行承擔風險及風險損失的策略。若風險投資企業并未對風險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沒有深刻認知,并且并未采取合理的風險控制措施,因而導致的風險自留屬于被動自留。而能夠達到風險控制目的的風險自留就屬于主動自留,這通常是風險投資企業在全面把握自身實力以及風險投資可能帶來后果的前提下,而采取的自留策略。風險自留主要包括借款補償以及計入成本等具體措施。

5結語

總之,風險投資需要面臨諸多風險因素,加強對投資風險的識別、評價以及控制,不僅有利于提高風險投資企業防控風險的水平,還對風險投資企業的風險損失的降低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風險投資企業必須充分了解并熟練把握風險投資過程中的主要風險因素,合理識別與評價各種風險,并針對所面臨的具體風險類型,采取風險轉移、風險回避、風險分散、損失控制以及風險自留等相應措施,有效控制不同風險,從而促進投資收益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錢琨.A公司文化產業E項目風險識別、評價及控制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6.

[2]H集中供熱擴建項目風險評價與控制[D].吉林大學,2017.

[3]王金金.中國海外石油投資風險評價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6.

[4]蔡翔宇.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的風險控制研究[J].中國房地產業,2017(24).

作者:吳遠 單位: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