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風險研究

時間:2022-03-09 08:45:26

導語: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風險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風險研究

摘要:日益加快的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使得我國的諸多企業均紛紛選擇境外直接投資,由此也顯著拉動了我國的經濟增長,促進了綜合經濟實力的進一步提高。但因為每個國家在政治環境、語言文化、經濟發展水平上各不相同,所以不斷擴大的投資規模相應的也增多了企業境外投資的風險。為此,深入研究境外投資風險防控,將有助于促進企業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讓投資匯報增加。

關鍵詞: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風險防控

截止到2016年,中國資源類企業與金融機構在海外收購上取得了成績無疑是令人瞠目的,交易的規范程度與密集程度也是之前所沒有的?,F階段,西方各大企業因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股價下跌嚴重,趁此機會諸多中國企業與金融機構開始走出國門,“抄底”全球資本市場,而其充分利用的投資手段就是股權投資。但據商務部給出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虧損達65%,一邊是手握重金,“走出去”成長壯大的現實需要,另一邊是劇烈動蕩的國際資本市場,所以對中國企業來說現在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怎樣防范海外直接投資的風險。

一、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風險形成原因

(一)國際政治環境不穩定。近年來,我國企業因受“中國威脅論”與讀喲中意識形態的影響,所以在對外投資上頻頻發生被國外政治干擾的情況,且在世界諸多受干擾國家中,我國高居第一。比如,美國借著“中國威脅論”的名頭阻止我國中海油公司對優尼科公司實施并購;在海爾收購美泰克公司上也施加了諸多阻礙;限制聯想對IBM個人電腦業務的收購等。而印度也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對我國在印的多項基礎產業投資予以阻止。日趨動蕩的國際政治與經濟形勢,致使部分國家政局也處于混亂狀態,頻發各類恐怖主義活動與內戰。海外企業面臨多種風險,如被征收、外匯限制等,在隨著我國國際經濟地位的不斷上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企業在海外的直接投資尤其是戰略性產業投資受到的政治干擾勢必還會增多。(二)國際經濟環境不穩定。美國次貸危機所差生的影響是世界性的,有官員表示:“之前五年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世界經濟新的調整期已經來臨。日趨激烈的美國次貸危機,增加了人民幣的價值,而各個國家也在激烈的爭奪能源與礦產資源。雖然我國國內經濟發展迅猛,但新的能源危機也隨之而來,最近幾年國際礦業巨頭所上演的“爭相抬價”的戲碼,明顯是專門對中國企業境外并購所設置的局。從現階段的國際經濟形勢我們可看到,國際貿易間的有著越來越多的摩擦,各國的利益沖突也不斷發生,由此讓企業跨國經營環境更加不確定,而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即是美國次貸危機和美元的迅速貶值。部分專家分析,現階段不斷加劇的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是中國資本“全球抄底”的最大風險。美國經濟的衰退相應的也影響到了歐洲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而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也只是早晚而已。雖然為了刺激經濟,美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貨幣與財政政策,但仍然不清楚哪里才是經濟迅速出現好轉的“底”,且還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證明是否到“底。不斷加劇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以及模糊的“底部”情況,我們也可以想象到中國資本“出海抄底”的風險。(三)缺乏風險管理意識。就如今我國企業境外并購活動而言,政治環境風險、法律風險、信息風險、產業風險、財務風險已經營運風險等是產生風險的幾個主要方。因此,一個完善的風險管理框架是企業在進行跨國并購時所必備的。從企業自身的準備工作來看,明確的目標、給力的團隊以及規范的流程三者缺一不可。若一個企業充分做好準備工作,那么也就有更多的機會得到投資方的親睞。之所以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成功率較低,主要就是因為沒有做好前面的基礎工作,要想保證并購一次成功,就需事先盡心多次的調查研究,把各項準備工作做充分。同時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要清楚的認識到并購的完成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有評估報告顯示,20%的風險發生于并購階段,而并購后在經營中產生的法律風險則占到了80%,所以中國企業應重點注意這一項。現在,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還由諸多問題不容忽視,但部分企業由于缺乏較強的風險識別能力,未采取有效的風險規避于應對措施,因而也得到了非常慘痛的教訓。比如,2004年,中國航油集團公司控股的境外上市公司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就由于違規越權從事場外石油期貨交易,而遭遇了巨大的資金虧損,達5.5億美元之多,而這一典型的境外企業風險管理失控案例也為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經營的風險防范敲響了警鐘。

二、防范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風險的具體措施

(一)明確投資風險管理目標。預測、分析以及規避風險即是投資風險的管理目標,其目的就是把風險發生時付出的不必要償還代價減至最少,促進投資效率的提高。當企業遭遇投資風險必然就會面臨經濟受損。所以,治理風險的第一目標就是將經濟損失減至最低。企業對風險的處理速度與水平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損失的大小。以利比亞內亂為例,若企業在發生動亂時具有較強的風險的敏感度和較高的處理水平,能快速反應,那么則可以將資本撤離或把投資追加暫停,進而避免經濟損失的加大。除此之外,企業消費者、員工、客戶甚至企業名譽與國家形象均會因為風險的發生而受到嚴重影響。所以,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主要戰略目標就是幫助企業或個人把損失降至最低,讓企業重新被大眾所認可。企業要想贏得社會聲譽,并對國家形象予以有效維護就必須要對客戶、消費者以及每位員工負責。(二)優化海外布局、跟進國家政策。為了對海外投資風險難題做出有效解決,將“資源掠奪論”、“技術竊取論”等質疑徹底掃除,就需要我們從長遠角度出發,對海外投資行業于地區布局進行優化調整,不在一個籃子里放入所有的雞蛋,不要將發現的方向固定在某一國家或行業,在朝著價值鏈高端行業前行的同時,也要把投資放在政治于外交關系較好的國家或地區。同時,我國海外投資企業應同國家戰略步伐保持同步,特別要將當前的“一帶一路”倡議結合起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加大投資力度,充分融合企業投資和國家戰略,對國家各部委的政策法規,投資指南以及風險預警信息做到及時掌握與學習。當然緊跟國家政策并非就是完成依靠政府優惠政策進行海外投資,而是將國家出臺的各項利好政策給充分利用起來,積極行動,對“不公平競爭”的因素要予以堅決杜絕。(三)建立企業境外投資的風險信息共享制度。第一,就宏觀角度上來說,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建立企業境外投資宏觀風險信息平臺與信息共享體系,將風險信息共享的基礎提供給境外投資企業。在建立這一平臺時,應對平臺的職能、主管部門和主要負責人員有一明確認識,并對各個主體在風險信息共享平臺中的職責與角色有一充分了解,其中包括政府相關部門、境外投資企業、境外運營公司、中介機構等,將風險信息共享平臺的運行模式、業務流程確定,建立各主體在風險信息共享平臺中個的協作模式與利益協調機制,就各主體在風險信息共享平臺中的責任追究予以確定。第二,站在縱向管理的層面來說,需設立企業境外投資風險信息共享系統,系統的主體為政府主管部分或行業協會,組群為具體的行業,以形成特定行業的次一級風險共享機制。在信息共享系統的組織中,行業協會發揮著重要作用。針對同一行業但投資地域不同的投資主體來說,這一信息共享系統有助于其更好的防控行業性風險。第三,處于橫向管理角度考慮,應設立風險信息共享系統,其中主體可是政府主管部門,也可使區域投資協會,以對具體的投資東道國或區域,形成特定區域的次一級風險共享機制。而在這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區域投資協會。由于縱向系統和橫向系統有著不同的分工,因而應對風險的類型也存在很大差別,在宏觀層面的風險信息共享體系中,兩者均是非?;A的部分。(四)加強風險流程管理。風險流程主要是指風險在企業生產經營階段形成、發生以及企業應對、處理風險的過程。加強風險管理就表明要嚴格防控風險所經歷的各個階段。所以,防控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盡可能限制風險引發因素,將及時有效的預報系統給建立起來,做好多項應對準備,防患于未然。其次是對風險的發生有一正確認識。企業在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時,風險難以避免。而通常情況下,投資風險均是和預期收益呈正比關系。要想選擇最佳治理方案,就必須遇險不驚,沉著應對。最后是促進風險處置水平的提高。有多方面的因素會引發風險,而在諸多因素中更有主要與次要因素之分,所以如果要將治理效率提高,就必須對主次要因素做出認真區分,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以顯著降低企業的損失。

三、結語

總之,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轉型的必然要求就是境外直接投資的快速發展,而其也是中國現階段國內外經濟環境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中國企業加強境外直接投資,能夠將國際經濟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以要素支持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增長。與此同時,也有助于讓流動性過剩的情況得到有效緩解,使國內的通脹壓力減輕,調整產業結構。但是因為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近年來才剛開始起步,所以也就未充分了解國外的投資環境,在研判國際經濟上缺乏較高準確性,因此今后就需高度重視面臨的投資風險,并積極采取各種規避措施,將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風險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樊增強.中國企業對非直接投資面臨的風險及其化解[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03):38-51.

[2]韓師光.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風險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4.

[3]徐索菲,孫明慧.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風險防范的國際經驗借鑒[J].學術交流,2014,(05):116-120.

[4]李繼宏,陸小麗.全球主權債務危機背景下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的機遇、風險和對策[J].區域金融研究,2012,(05):73-77.

[5]楊麗.中國海外直接投資中的政治風險及其應對機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2.

作者:傅洋 單位:深圳航天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