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論文

時間:2022-04-06 09:14:00

導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論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環境是指存在于“網絡虛擬環境”中并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切具體因素。網絡環境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是當前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網絡環境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當前,要優化網絡環境,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青少年的吸引力,以此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關鍵詞:網絡環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使用,聯網不僅是一種通信工具和信息獲取方式,更是現代人的一種生存方式。網絡技術也催生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特征是其環境的復雜性,它不僅是一個世界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是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優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非常重要,這成為搞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才能提高思想政

治教育的實效。

一、網絡環境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環境是指存在于“網絡虛擬環境”中并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切具體因素。網絡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與現實社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具有明顯的區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只是在網絡的虛擬環境中圍繞和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系統的各種因素的總和。

(一)網絡環境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條件,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網絡信息具有容量大、覆蓋面廣等特點,它豐富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多樣化的形式,打破了傳統的、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信息網絡傳播速度快,改變了資料獲取的方式和途徑,大大提高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國外一項測試表明,大約有37%的學生是通過觸覺學習,34%的學生通過聽覺學習,只有29%的學生是通過視覺學習。這說明,傳統學多是單一的感覺方法。如果用網絡學繪畫,用觸覺等非線性方式作用于人的全部感官,就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網絡的運用可以提供迅速的信息傳遞、良好的交互界面。融聲像文字為一體的動感十足的教學方式,利用得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網絡環境營造教育氛圍,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可以營造宣傳氛圍,增強、提高人們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意識和觀念,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效果和價值,保障和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和運行,培養和激發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客體的興趣和熱情。

(三)網絡環境是青少年緊跟時代潮流,形成新思想開發新思維的基礎

網絡環境為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提供了便捷的途徑,也是新觀點、新思想頻繁更新的手段。網絡環境為年輕學生提供了緊跟時代風尚的條件,許多受教育者在網絡環境中自覺進行思想修養,吸收網絡上的新觀點,更新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同時,青少年通過學習和模仿時尚的東西,跟著時代潮流進步,是現代社會的趨勢,也為青少年適應國際競爭需要提供一個有效的成長環境。

(四)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是當代青少年社會化的必不可少的場所

網絡進入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人社會化的重要場所。青少年正處在社會化的關鍵時期,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化環境。他們對網絡的酷愛,使網絡越來越成為他們社會化必不可少的場所,良好的網絡環境是現代青少年良性社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二、網絡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網絡給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嚴峻的挑戰,如果不高度注意、有準備地迎接挑戰,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能會處于被動。

(一)西方意識形態通過網絡入侵腐蝕青少年,挑戰主流意識形態

網絡的存在和發展消除了文化傳播和交流的地理與時空的障礙,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同時也使相互的對抗與沖突更加激烈。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占據著優勢地位,他們宣揚西方的準則、制度、價值觀、經濟、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實行文化霸權主義,推行“西化”,將西方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強加于人,不可抗拒地影響網民的感受和價值判斷。在這種思想攻勢下,還處于思想成長期的大學生辨別能力有限,這種思想容易對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理想信念、道德倫理、民族認同感等造成潛移默化的扭曲、侵蝕和消磨,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極大的削弱,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遭到嚴峻的挑戰。

(二)網絡環境的虛擬性引起青少年人際交往情感冷漠,挑戰傳統禮儀

網絡環境中交互式的交流,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你講我聽,你打我通”的單向強制性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環境中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很受青少年的歡迎。在網絡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網絡環境中是以虛擬形式出現,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和改變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產生新的人際障礙,使行為主體冷漠,人際關系疏遠。同時,在網絡環境中個體行為虛擬化,很容易獲得為人處世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甚至感到自身價值的極大化,與這種虛擬的世界相比,現實世界的缺陷就顯得十分明顯。我國是禮儀之幫,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禮儀與仁義,網絡的虛擬對我國優良傳統的發揚光大提出了嚴峻挑戰。

(三)黃色腐朽的文化垃圾污染并侵害青少年,挑戰社會主義道德

網絡的開放性使網上信息跨國界自由流通非常方便,在傳播速度快、效率高、掩護性強的特點下,防御和抵制這些侵害的風險也在加大。在龐雜多樣、良莠不齊,淫穢、色情的網絡信息環境中,大量充斥著暴力、迷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頹廢的內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遭受著越來越大的沖擊,造成許多青少年陷入黃色信息及文化垃圾的誘惑和欺騙之中不能自拔,破壞了青年學生固有的人生價值和主流意識。

(四)網絡環境的違規宣泄言行,挑戰現實法律法規的權威

網絡環境是一個相對自由民主的場所,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和邏輯去說話,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均可袒露無遺。這種沒有他人在場的環境,快樂原則支配著個人的欲望,一部分青少年把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人性中惡的一面,在這種無約束或低約束的狀況下進行宣泄,放縱自己,完全喪失了法律法規的底線,導致在現實中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這些違規宣泄不管是道德的或法律的違反,均因為網絡環境的虛擬性和國際性而監管非常困難,造成了現實教育效果被虛擬網絡環境抵消的挑戰。

三、優化網絡環境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對策

網絡環境的發展和變化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因為它匯集了世界各國的科技、文化、藝術等信息及成果,能讓青少年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滿足他們求知欲和豐富生活,有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網絡環境的負面影響對我國當前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要認真研究應對措施,防范其負面影響,為青少年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一)加強隊伍建設,掌握應戰工具

網絡化條件下對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熟練掌握應戰的工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僅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論素養,能夠準確地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自覺維護這種價值觀和道德觀的責任感,而且要有較高的網絡技術水平,能夠熟練地使用網絡,及時發現和解決網絡傳播中的問題,從而使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動形象,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加強陣地建設,占領應戰高地

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建立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把校園網絡建成新型的馬克思主義陣地。讓學生可隨時進入網站閱讀及下載資料,了解國家大事及學校的大事,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同時,對于高等院校要改革傳統的“兩課”教學,讓“兩課”進網站,充分發揮其作用。要積極開發思想政治教育軟件,制作“兩課”多媒體教學課件,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增強“兩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兩課”內容的積極性、主動性,努力提高“兩課”課堂教學的實效。

(三)創新網絡形式,增強應戰能力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對其內容具有很大的反作用,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年輕好奇,對形式的敏感度很高。因此,要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時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以增強應對挑戰的能力。加快在校園網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網站,讓社會主義的理想、觀念搶占網絡陣地,抵御外來思想文化對青年學生的侵蝕。同時,要開通校園網上心理咨詢熱線、心理服務專欄,解答學生的心理困惑,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對學生實施理想、道德、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四)健全規章制度,嚴格網絡監管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化離不開法律的支持,只有強化依法治網,才能實現對網上各種活動的嚴格監督和對不法行為進行有力制裁。目前,由于網絡環境發展速度迅猛,信息更新快,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難以在短時間內正確把握網絡道德觀念發展的新趨勢,開展網絡教育工作。因此,健全網絡法規,引導和約束大學生依法使用網絡和做文明守法網民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關于信息網絡管理的有關法規,這需要各高校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配套的管理規定,這樣才有利于凈化網絡環境,使之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點。同時,還要修訂《大學生違紀處分條例》,增加相關違紀處分處理,以警示他人。

(五)提升網絡倫理,增強網絡環境文明度

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成果,網絡本身無所謂好壞,無論是積極影響還是負面效應,都是參與其中的網民所“制造”的。網上的倫理道德規范大多靠個人的內心信念來維系,網絡行為和其他的社會行為一樣,也需要一定的道德規范和原則。網絡可以改變人,人也可以改變網絡。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化具有普遍的倫理意義。不能因為網絡存在種種弊端而因噎廢食,視網絡為“洪水猛獸”,而應該認真總結和反思網絡道德,大力提倡和推廣高尚的網絡倫理,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化途徑是紛繁復雜的,在網絡環境中,高科技化的發展已給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但是,只要能把握好時代的脈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的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革命潮流更好地結合起來,就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發揮網絡環境的重大作用,不斷地開創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建松.發揮校園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J].空軍政治學院學報,1999(6).

2、唐展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

3、蕭莉.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01(6).

4、張鴻.雙刃劍——網絡與大學生[J].當代青年研究,2000(4).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N].中國教育報,2002-09-25

6、鄒和平.關于加強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培養的幾點思考[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