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念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5 02:26:00

導語:投資理念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投資理念分析論文

一、以市值衡量上市公司的價值

上市公司的市值,即上市公司整體的價值,用該上市公司所有股票的總價來衡量。上市公司的價值表現為該公司股票的市價總值,即該公司股價×總股本=每股收益×市盈率×總股本=凈利潤×市盈率,方法是,首先評價公司的價值,即總市值,再用總市值除以公司總股本,得出的股價,即是該公司股票的合理價值。股價的上漲是價值低估的結果,但是,股價高的公司未必比股價低的公司市值大,滬深股市價格最高的“億安科技”漲到100元,市值仍然只是股價最低“馬鋼股份”的一個零頭。股價的分化只是投資的表面,通過對公司價值的判斷從而使市值分化才是掌握了投資的本質。而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理性投資者把眼光集中在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和發展潛力上。在國外、市場經濟發達的投資者歷來把市值看作公司實力的象征,世界500強,及億萬富豪的排行榜都把市值作為最重要的評判指標之一。另一方面,市值是由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形成的,因此市值指標直接反映上市公司對社會資本的吸納能力,是投資者對公司看好的程度和社會資本在公司內部的積聚程度,這樣,越是受投資者看好的公司,其吸納社會資本的能力越強,市值就越大。現在人們普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位于新興產業中的一些公司,虧損累累,但其市值卻大幅上升,無法用其凈利潤和市盈率來解釋其股價的上漲。如互聯網公司往往自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虧損,沒有凈利潤。而股價一升再升。這就要用新興產業的市值規律來解釋,其中最說明問題的是雅虎規則;“只要互聯網產業的擴張速度繼續維持,投入互聯網產業的社會資本也將繼續增長”。這種增長是出自于互聯網產業高速增長在現實和廣闊發展前景的樂觀預期。這種預期導致了一種事實:在以互聯網產業為主導的新一輪產業結構大調整的宏觀經濟背景之下,網絡公司不斷攀升的市值正是來源于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的價值轉移。

二、用發展眼光和擴張能力看待上市公司的股價

除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結構調整時期必然導致這一價值的轉移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在依托資本市場進行資本運作時采取的是傳統產業截然不同的模式,它不需要通過自身形式規模化的初始資本積累,而只需擁有一定的網絡資源、或建立起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甚至只需要一個有成功希望的創意就可獲得風險資本的注入,然后通過頻繁的資本運作來擴大對網絡資源的占有、推廣商業模式、實現創意。這種網絡資源以模式、創意吸納的風險資本的預先投入推動著規模擴張的成功。美國在線(AOL)成功收購“時代華納”足可說明這種價值的潛力。作為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互聯網公司,AOL以驚人的速度實現在互聯網領域內規模的擴張,而投資者也對這種高速的成長給予了慷慨的資本支持,雖然在其市值成百上千位的膨脹過程中始終有“泡沫”的隱憂,但當其憑借市值優勢終于將“時代華納”這樣的傳媒巨擘收歸于旗下時,其中的泡沫部分市值就被實質業務所填充,進而又為下一次的飛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種全新的資本運作模式,使網絡市值以更驚人的速度通過吞噬傳統產業的領地來獲得自身的壯大和充實。所以億安科技股價上升只是表象:市值擴大才是實值,當市值做大了,隨后就有可能的收購、兼并網絡的、數碼科技的、新能源的,各項充實項目注入使公司的市值有了成長性基礎;開始這些項目還可能要依靠關聯交易,而公司市值大了,實力強了,在資本市場上的聲譽也響了。它的股價一路飚升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對不同潛質的公司評價方式應不同

資本總是處于不斷流動之中,并且總是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移。互聯網公司不斷攀升的市值正是來源于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的價值轉移。1999年美國股市異常火爆,但是代表傳統產業的道瓊斯指數僅上漲20%,而代表高科技新興產業的NASDAQ指數卻暴漲86%。進入2000年以來,道瓊斯指數不斷下挫,以至跌破1萬點。而NASDAQ指數卻屢創新高,這些公司股價的差異,從上面所說的總市值估價法難以判斷該股價是否被低估。這就要求我們對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使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對于傳統產業的公司,首先要取得良好的收益,較高的利潤,才能獲得較高的股票總市值,傳統產業的上市公司凈利潤指標用以反映的是企業過去的成長業績,以過去的利潤指標去預測未來的盈利水平,從而吸引投資者以收購、兼并或是擴大再生產等方式進一步獲取利潤,使公司總產值進一步提高。可見傳統產業公司有高的凈利潤,才會有高的市值,其資本運作是漸進的,通過幾十年才積累起來的市值。而對于一些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來說,市場占有率對其市值的評價起著關鍵的作用,國外—媒體曾對有線電視每個用戶的標價為4000—5000美元,一個有線網絡擁有100萬用戶,就值40億美元,對電子商務的用戶標價是1000—1500美元/人,一個網絡有10萬用戶,就值1億美元以上,隨著網絡的擴展及社會資本不斷涌入,使其一開始根本沒有固定資產,沒有盈利,甚至虧損,公司也能夠通過換股等方式,輕而易舉地進行收購、兼并等活動,從而擴大對市場的占有率,從而實現資本市場與新興產業的一種良性互動,從資本運作來看它一開始就獲得了高市值,繼而迅速擴張,且在不斷的收購兼并中,將老牌的傳統產業公司納入麾下,進行跳躍式的發展。因此,網絡通訊等高新技術公司目前普遍獲得了較大的市值。當新興產業公司收購傳統公司并將其脫胎換骨時產生的這種雙盈互動,便是推動股市不斷前進的動力。四、不同評價的公司炒作方式的各異

公司總市值由凈利潤×市盈率。而公司的凈利潤不能包含諸如公司人才資源、企業文化、管理水平等公司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的因素,這些智力因素無法合理地與凈利潤和市盈率指標掛起鉤來。海爾靠張瑞敏的管理和創新,而張瑞敏幾年后退休了呢?所以股價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中上下波動。市場主力往往利用散戶在信息獲取上的不對稱,在上市公司發出利空之際建倉,在利好之際派發,把獲利的主要來源放在投機炒作上,掙散戶的錢。投資股票往往是短期行為,抄底和逃頂成為股市投資者共同修練的課程。掌握超級短線,高拋低吸追漲殺跌成為投資者對這類公司的投資技巧之一。然而1998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為,世界經濟一日千里,分析上市公司的價值潛力,與上市公司共同成長,徹底分享經濟起飛階段的豐厚利潤,出現了一批做跨年度的長莊,如深市的康達爾、湘火炬,滬市的火箭股份,南通機床等都是籌碼高度鎖定,深度沉淀的。獲利均達10倍以上,真正的股市贏家正是這些找準了成長股,找準了長“莊家”的投資者,而不是會逃頂的短線客。

五、投資理念和選股原則

1、把握大勢。投資證券市場就是要從價格的變動中獲取利潤,而走勢是價格趨勢的方向,要想把握市場就必須認清大勢,當前政府的機構改革獲得成功,國有企業改革獲得良好效果;財政新政取得良好效果;金融改革使金融風險得以釋放,幫助東南亞頂住了金融危機,證券市場上利空出盡暖風頻吹。證券法為其規范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支持;知識經濟的到來,給經濟發展拓展了無限空間,使證券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些都為股市打下了上升的大趨勢。

2、公司的質地。在一輪上升行情中,有漲幾十倍的股票,也有一路下跌成為PT的股票。要對所屬企業的背景狀況有相當的了解和認識。不外乎從以下幾方面去考察。(1)所處行業:公司所處行業對其在市場上的表現和定位相當重要,如高科技與信息產業,在市場的定位極高且表現突出,是我們這個市場乃至世界市場的熱點,新興行業的產生將帶動經濟的新一輪增長,因此在新的世紀我們的目光應矢志不渝地關注這些股票。新型成長股,往往在弱市中跌幅小,在強市中又遙遙領先。(2)業績狀況:投資股票,不僅僅只是投機,更有多的是投資理念,所以,應盡量避免持有業績差的股票,經常研究行業的集體排名,以及相對的價格優勢,投資高速成長的公司,以取得穩定的收益。(3)股盤的大小:不同實力的投資者偏好不同的股票,在總價值投資理念的指導下,總股本在一億左右股的公司將有更多的機會升值。而購并重組時總股本小,國家股、法人股、公眾股,轉配股少的上市公司均為未來的發展提供著潛在的機會。(4)把握市場熱點: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高科技網絡板塊、郵電信息板塊、并購板塊、低價股板塊、環保及公共事業板塊、西部板塊、臺灣回歸板塊,會輪番成為我們市場長久的熱點,股市總是波浪式前進的,這種波浪此起彼伏,推動著經濟的良性發展,投資就是在各種投資浪潮間交替進行為特征的,我們應該緊跟這種潮流公司,以立于不敗之地同時,國家的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往往引導潮流的產生,比如支持陷入困境的紡織行業的壓綻重組政策及電力、醫藥行業的提價政策,對西部投資傾斜政策和石化行業的航空母艦政策,以至加入WTO的臨近,均對市場格局帶來不同的變化。順應當時熱點的轉換趨勢是投資者跑贏大市的關鍵。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也在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更新,何況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發展中的股票市場,我們由上個世紀的績優股理念到本世紀初的公司價值由市值體現的理念。站在創新理念高度,投資股市的投資者,也將是本世紀股市神話的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