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投資規模探討論文
時間:2022-11-26 09:29:00
導語:適度投資規模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適度投資規模的界定原則
衡量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是否適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看投資規模與國力是否相適應。但從一個地區情況看,還要結合本地區經濟現狀及今后發展目標來確定。根據國內外歷史經驗,在確定適度投資規模時,一般應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要堅持投資穩定增長的原則
二是要堅持投資優先增長的原則;
三是要堅持投資率適度原則;
四是要堅持投資適用性原則。
下面對以上幾點分別給以論述:
1、投資的穩定性原則
歷史的經驗證明,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只有當投資規??刂圃诤侠矸秶鷥炔攀欠e極和有效的。由于投資的波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的波動,因此,投資的大起大落,將導致經濟的劇烈振蕩,保持投資增長的穩定性既是國民經濟運行穩定性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一個有力杠桿。
投資穩定增長并不是要消除投資增長的波動性,而是說要把投資波動控制在一個適度或合理范圍之內,避免過度的投資擴張和投資收縮。對投資穩定性的判斷主要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避免投資出現負增長;二是在一個周期內(即5年左右時間),投資的最高增速和最低增速之比不應超過2:1。
2、投資優先增長原則
經濟要發展,投資要先行。根據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投資的增長必須優先于經濟的增長?!霸谏a技術進步,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的經濟發展階段,年度投資規模要比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得更快一些?!笔澜缟显S多發達國家在發展初期和戰后重建階段,都是依靠大規模投資建設而發展起來的。
在不同發展階段,其優先程度有一個大致的合理范圍。先進國家發展歷程表明,隨著科技進步因素、效率因素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經濟增長必然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轉化,投資增長快于經濟增長的幅度會逐步縮小。如日本在50年代,投資增長率比經濟增長率高出7.8個百分點,增速之比為1.71;到60年代,優先增長幅度縮小為3.4:1,投資增長與經濟增
長速度之比則降為1.3。因此,我們可以從“年度投資規模優先增長幅度”和“投資增長與經濟增長的比例系數”進行分析,確定了我市現階段投資增長的兩個衡量標準:
(l)年度投資增長優先經濟增長6-10個百分點較為適宜;
(2)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比例系數應在1.5-1.9之間為宜。即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投資應增長15.0-19.0%。“優先增長幅度”和“比例系數”是分別從絕對量和
相對量反映投資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間的關系。把兩者結合起來,能夠從一個方面比較準確地反映投資規模的合理程度。
3、投資率適度原則
投資率是指固定資產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它是反映投資規模與國力適應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投資率過高,超過了經濟的實際承受能力,就有可能造成國民經濟發展的失衡;投資率過低,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就發揮不充分。國家有關研究資料表明,我國目前投資率在32-40%之間為宜,現對三門峽市投資率進行分析。
從往年的情況看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變化與投資規模大小的關聯程度集中反映在投資率上。投資率大,經濟增長速度加快;投資率小,則經濟出現萎縮。同樣通貨膨脹率也隨著投資率的變化而滯后一年變化。據測算投資率與商品零售物價指數(滯后一年)相關系數高達0.82,說明投資率與物價上漲率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
三門峽市1988-1998年間投資率在30%以下的年份有3年,30%以上年份有7年。當投資率在30%以下時,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有2年經濟增長4-6%,增速明顯偏低。因此可以認為投資率在30%以下為低投資水平。
當投資率在30%以上時,經濟出現了較快增長,但同時又帶來了高通脹,多數年份通脹率在10.2%(滯后一年)。如1994年41.7%的高投資率,GDP出現了13.2%的增長,但卻于次年出現了16,8%的物價上漲,因此,投資率在38%以上屬高投資水平。
當投資率在30%-38%之間時,多數年份中GDP既能保持較快增長,又能維持較低的通脹率。由此可以斷定,三門峽市投資率在35%一40%之間較為適宜。但從有關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許多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都經過一段投資率較高的時期。
韓國、新加坡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的投資率也都有一段36%以上的時期,考慮到我市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是從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時期,經濟實力相當于日本60年代初期的狀況。因此借鑒他們的經驗,結合我市實際,在近5-10年內,我市投資率在35%-40%之間則較為適宜。
4、投資適應原則
投資適應原則是指投資要與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目標相適應,要與政治和經濟政策的需要相適應。如最近幾年,國家經濟政策向西部地區傾斜,制定了加快西部地區開發,提高東部地區經濟運行質量的經濟發展戰略因此,西部地區投資增長應快些,投資率應略高一些,東部地區投資率可稍低些,當然今后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投資率也會逐步下降。因此,投資的增長應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而變化。
二、對適度投資規模的測度
在不考慮出口和庫存因素的情況下.我們對近十年來經濟增長率、投資增長率和消費增長率做線性回歸分析,得出以下數量關系式:
GDP=0.265xIF+0.314xCO+2.378
(其中GDP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IF’為投資增長率;CO為消費額增長率。)
考慮到經濟、消費和投資波動的差異,為保持其同步性,我們在測算時GDP增長率和消費率增長均按可比價(上年為100)測算的,且剔除了不正常的年份(指某一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而投資負增長),由上式可知,國內生產總值對投資的彈性系數為0.265,即在消費不變的情況下,投資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帶動GDP增長0.265個百分點。我們可以利用已建立的模型進行測度,并結合適度投資規模的界定原則加以確定。(二)實施適眾投資崎長的對策建認
使投資規模保持適度合理增長是國民經濟發展之必然要求,但加大投資力度必須要有資金作保證,否則就成為一句空話。因此,千方百計增加投入是當前投資工作中的主要任務。一方面要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增加投人;另一方面就是充分調動和發揮全社會投資的積極性,增加投資需求,從目前情況看,在資金籌措上應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拓寬融資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一是要加大股票市場融資力度,充分利用國家的現行政策,千方百計做好A股、B股和境外股票的發行工作,努力爭取上市指標和發行規模。在股票規模安排、上市公司的推薦等方面,要與國有企業改革、結構調整結合起來,要同國家和市里的產業政策、保證重點建設的要求相一致,優先支持市里確定的培植主導產業和改造傳統產業的重點項目以及大型基礎設施等項目,結合國有企業的戰略性調整和“抓大放小”方針的實施,有計劃、有組織地選擇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將上市募集的資金用于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擴張規模,發展支柱產業。并充分利用二級市場,“買殼”、“借殼”上市,通過上市公司的增資配股,吸引社會資金。二是要鼓勵企業跨行業、跨地區找投資,通過轉讓經營權、產權來盤活存量資產,籌集重點建設資金。對重點基礎設施、基礎工業項目建設,應探討可轉換債券的融資問題。三是積極發展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基金是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在本世紀末運用和發展比較快的一種融資方式,由于具有專家經營、組合投資的特點,可以養活投資的風險,獲取較高的收益。四是盤活各類資金。通過集中土地批租收人、資源開發稅和合理出售公房,也可獲得可觀資金,用于加快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步伐。隨著各類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養老、失業、醫療等各類保險資金將會逐年增多。合理、安全地用活各類社會保險基金,不僅有利于經濟建設,也有利于這些基金的保值增值。
2、采取措施提高非國有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集體與個體私營經濟的投資動力不足,是我市投資總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市鄉鎮企業、村辦企業居多,投資潛力巨大,其作用遠未發揮出來。黨的十五大提出,集體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國有、非國有的體制觀念束縛和管理界限,積極采取措施鼓勵引導集體、私營、個體投資和跨所有制的聯合投資,在融資條件方面為其創造必要的政策環境,努力提高我市非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
3、積極穩妥地擴大利用外資。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外商投資環境,采取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大財團、大商社來我市投資。在國家政策允許范圍內,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的領域,吸引外商投資進入交通、能源等基礎工業、基礎設施以及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在這些方面思想應更解放一些,步子應邁得更大一些;另一方面,積極拓展利用外資渠道,在繼續擴大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規模的基礎上,根據項目不同情況,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籌資方式,積極探索推行新的融資方式,加速利用外資的多元化發展;再就是要抓好利用外資大項目的落實工作,對大財團,跨國公司投資的主導產業、高新技術項目,對調整全市產業結構有促進作用的大的利用外資項目,都要作為市里的重點,從政策、資金配套等給予重點扶持。
4、加快投資融資體制改革,加強全社會投資的管理。政企職責不分,企業不能成為真正的投資主體,使企業的投資動力不足,影響了投資需求。因此,要充分調動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投融資體制就必須在改革上邁出大的步伐。一方面,積極探索項目審批和調控方式的改革,對以自有資金和通過市場融資進行建設的競爭性項目,把決策權逐步放給企業,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另一方面,研究試行項目注冊登記制度,加強全社會投資的宏觀調控。注冊登記制就是建設項目審批決策后,按照項目隸屬關系和投資規模,到投資主管部門注冊登記手續,至于其內容則完全交由企業根據市場信息自主決定,在此基礎上政府通過制定投資政策和全社會投資信息,引導企業投資行為,逐步實現政府對投資活動以直接管理為主向間接管理為主的轉變。
- 上一篇:醫科大學副校長個人述職報告
- 下一篇:縣知識產權發展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