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投資研究論文

時間:2022-04-06 02:24:00

導語:人力資本投資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力資本投資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利用相關調查資料對我國民營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狀況做了實證考察,提出促進雇傭關系的穩定,有助于促進企業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反過來對員工流動也能起到積極的抑制作用。分析了我國民營企業雇傭關系及人力資本投資現狀,提出了促進人力資本投資的建議。

[關鍵詞]民營企業雇傭關系人力資本投資

一、我國民營企業雇傭關系穩定性及人力資本投資實證分析

民營企業可以理解為除外資、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國有企業之外的企業。近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對我國經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民營企業自身也經歷著飛速發展的過程。然而,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遭遇到一系列的障礙,最突出的是人力資本積累欠缺。下面結合相關實證調查,就我國民營企業中企業雇傭關系穩定性和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狀況做一介紹。

1.民營企業雇傭關系穩定性

翁杰等對浙江66家企業中選擇2045名員工抽樣調查的結果如下:

不同類型企業下的企業離職率分布

資料來源:翁杰,《基于雇傭關系穩定性的人力資本投資》,2006

從表1看,被調查的34家民營企業中有近80%的離職率在5%以上,有52%的企業離職率在5%到10%之間。另外,通過任職期的比較發現,我國的勞動力市場應該屬于最具靈活性和流動性的一類,企業雇傭關系比較不穩定。

2.民營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狀況

趙曙明在一項調研報告中指出,38.7%的國內企業培訓預算僅占工資總額的0.5%甚至以下,只有22.6%的企業培訓預算占員工工資總額的1.5%以上。劉湘麗認為,我國民營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經營規模小,技術水平低,企業辦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低,培訓投入相對更低。所以我國民營企業人力資本投資是不足的。結合民營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相關研究可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認識上存在誤區。民營企業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基層員工的培訓重視不足。在對民營企業的培訓調查中發現,有92%的中層管理人員認為公司并不重視培訓。廣東貿易學院的調查發現,只有10.15%的民營企業對基層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同時只有10.15%的民營企業愿意對高層員工進行定期培訓。民營企業在用人時都熱衷于使用立即能夠工作的人,有67.01%的民營企業更傾向于根據具體的工作情況對員工進行培訓。

第二,缺乏系統完善的企業培訓體系。培訓忽視了需求分析,導致培訓流于形式,同時培訓內容范圍比較狹窄,員工的滿意度較低。胡孝德等調查發現,只有5%的受訓管理人員認為培訓有用,50%認為沒有用,45%認為有一點用,“聽比不聽好”。目前民營企業培訓往往僅限于簡單的技能培訓上,而且多以應急式業務培訓為主。員工對企業提供的學習和培訓不滿意率達到60%。同時培訓缺少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培訓的效果難以量化和顯現,即使有也主要是以定性資料為主要評價依據,缺乏客觀性和操作性。

第三,缺乏與企業培訓有關的配套制度。缺少將培訓與考核、待遇相結合的整體運行機制,沒有發揮培訓對員工的激勵作用。一些民營企業很重視培訓,并為員工提供了較多的培訓機會,但卻忽視培訓后對員工的激勵,培訓效果不大。同時,由于勞動力市場化,一些企業擔心風險,沒有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于是就減少培訓投入,但又出現人員流失更嚴重的情況,形成惡性循環,使企業處在兩難的局面。

二、我國民營企業雇傭關系及人力資本投資現狀分析

不穩定的雇傭關系會削弱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的動機,導致人力資本投資的不足。通過實證研究可知,我國民營企業雇傭關系不穩定,因此有些企業主不愿進行投資,擔心自己投資是在為別人做嫁衣。翁杰曾提出促進我國企業人力資本投資應該采取的措施應包括:實施市場穩定措施;允許在勞動合同中加入合適的償還期條款等。鑒于勞動力市場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強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以優化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故強制性的市場穩定措施在可行性及操作性上值得商榷。同時,當前我國勞動力的廉價程度,以及大學生們普遍為工作而瘋狂都反映出,我國勞動力供給是相當充足的。因此,如果勞動力市場制度是外因。那么當前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雇傭關系不穩定更大程度源于內因,集中表現為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供給與員工相應需求的不匹配。具體分析如下:

1.企業文化和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在認識上的不足。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目前仍主要采用家族式的管理,企業主個人決定著企業成敗興衰。而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主素質普遍不高,難免影響決策的科學性,如往往忽視需求分析,只是進行應急式的培訓;甚至因為擔心員工流失,干脆就不培訓。

2.企業規模偏小,投資能力有限。調查發現,我國民營企業絕大部分都屬于小型規模,這直接導致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能力的不足。因為,傳統民營企業的發展基本上主要靠自身的積累,融資較大型企業困難。

3.培訓不科學,收效甚微。即使有部分民營企業組織員工參與培訓,也往往缺乏科學性,收效甚微,甚至可能打消員工參加企業培訓的積極性。缺乏科學性主要表現在從培訓前缺乏需求分析,到培訓后缺乏有效的反饋和評價體系,導致員工的滿意率很低。此外,由于缺乏將培訓與員工個人的報酬相掛鉤的整體運行機制,沒能發揮培訓的激勵作用。

4.競爭戰略滯后。從我國民營企業的行業分布來看,多數還處在勞動密集型企業,競爭方式仍局限于大規模批量生產。然而,從2004年民營企業50強的行業分布可以看出,大多數都是分布于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所以,著眼于長遠的民營企業應積極采取差異化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而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石是良好而穩定的人力資本積累,尤其是專用人力資本的積累。

5.員工對人力資本投資的需求有增強的趨勢。通過調查發現,員工的教育程度在中西部較低,尤其是處在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中的民營企業,他們對培訓的認識很有限。但是,如廣東等地區員工教育程度相對較高,資金密集型行業也好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這從2004年民營企業50強調查報告可以看到,這些地區及行業中民營企業員工更加關注培訓是否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自身職業的發展。所以,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員工對人力資本投資的需求有增強的趨勢。

三、我國民營企業人力資本投資促進策略

從前面的分析可知,我國部分民營企業對人力資本投資的需求還不強烈,而部分企業盡管有較強的人力資本投資的需求,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現實的人力資本投資的供給相當有限。為了促進人力資本投資,實現我國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的快速發展,應該同時兼顧內因和外因,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尤其是實行家族式管理的民營企業中企業主。這有助于企業認識到人力資本投資對企業發展的戰略作用,并產生較強的人力資本投資的需求。

2.突破規模限制,積極進行人力資本投資。規模較小,僅靠原始積累進行大量人力資本投資不太可行。因此,應該積極實施投資方式上的創新。一種可行的方式是,允許關鍵技術或管理人員參與企業剩余價值的分配,形成共同治理的企業治理結構。這有助于小企業實現創新,通過開辟新市場迅速實現擴張,同時利于及早形成重視人力資本的企業文化。

3.建立科學的培訓制度,提高培訓的效果。民營企業本身的人力資本就很有限,所以更應該注重投資的回報率和員工的滿意度。具體的措施為:(1)培訓前,針對員工的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員工的人力資本投資需求受到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的影響。現在民營企業員工普遍比較年輕,但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對培訓的需求較強。基于一般性投資與專用性投資的互補性,民營企業在培訓內容安排上注意兩類投資間的互補性,除了專業技能,還應該包括提高素質的再教育,并幫助員工認識到,培訓與企業和自身的發展緊密聯系的,以統一員工和企業的培訓目標。目前再教育的途徑很多,實行起來也很方便。同時,再教育滿足了員工在崗培訓的需求。因此,在培訓時應充分注意培訓方式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具體取決于崗位、教育程度及年齡等。(2)培訓后,應該及時獲得反饋,并建立一套整體運行機制。培訓結束,應根據科學的評價體系及時對培訓結果進行評價,并努力使培訓成果與職工的工資待遇掛鉤,以發揮激勵作用。而對于企業專用性的培訓,可以考慮將評價結果與員工的晉升和職業生涯發展計劃相掛鉤,這樣可以提高職工接受培訓以及承擔成本的意愿性和積極性。

4.先進的,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應努力強化和提升自身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采取差異化戰略。前面已提到,差異化戰略的實施依賴于良好且穩定的人力資本尤其是專用人力資本的積累。其中專用性人力資本是實現企業創新的關鍵,但是它主要通過企業內部培訓形成,因而也容易產生所謂的“套牢”問題。基于我國目前的狀況,這些“專才”供給還稱不上充足,而這些人往往思想又比較前衛,更加關注自身的發展。而且,這些人由于一般性資本存量較高,在相同條件下離職傾向較普通員工高。所以,企業對這些人可以從兩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雇傭關系的穩定性:一方面,努力提高彼此的匹配程度。可以考慮將晉升制度及其它各種稀缺資源,如出國培訓機會等與專用性人力資本的積累水平及其對企業的貢獻相掛鉤;另一方面,可以允許這些人力資本的所有者分享企業剩余的控制權,參與企業的共同治理。具體可以采取員工持股,期權激勵等,它能把人力資本和企業聯系起來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

此外,政府應該從外因入手,幫助民營企業提高雇傭關系穩定性。具體包括完善人力資本要素市場;制定利于勞資雙方形成平等談判能力的市場政策;維護公平的資本市場,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等。

參考文獻:

[1]廣東商學院經貿學院課題組,面對入世的廣東省民營企業現狀調查報告[J].南方經濟,2003年第6期

[2]胡孝德張力:我國民營企業員工培訓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4年第1期

[3]劉湘麗:我國企業職工培訓現狀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0年第7期

[4]翁杰:基于雇傭關系穩定性的人力資本投資研究.浙江大學博士畢業論文,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