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國銀行國際化戰略的人才需求培養論文
時間:2022-12-27 03:57:00
導語:探究我國銀行國際化戰略的人才需求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走國際化道路已成為中資商業銀行的戰略重點之一。為適應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立足國內外兩個市場,中資商業銀行必須要擁有一批具備國際營銷能力、國際人力資源開發能力和國際研發能力的國際化人才,而只有通過批量的專業培訓提高國際化人才的保有度,才能保障中資商業銀行走國際化道路的通暢和高水準,才能實現機構網絡、業務結構以及經營管理水平的國際化。本文深入分析了國際化戰略背景下中資銀行所需要人才的特質以及人才培養的路徑,并探討了中資商業銀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國際化戰略;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商業銀行紛紛提出了更加高遠的戰略目標,走國際化道路成為中資商業銀行的戰略重點之一。如何在與國外大型銀行的競爭與合作中學習其國際化經營的經驗和能力,無疑已成為中資商業銀行國際化戰略的首要問題。因此,學習戰略是中資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必然選擇,中資商業銀行應站在戰略的高度上,以全球為市場、以知識為源泉、以學習為手段來培育和發展國際核心競爭能力,構筑國際競爭優勢。
一、中資商業銀行國際化所需人才的特質
中資商業銀行國際化戰略所需要的國際化人才,一是要能夠制定投資并購策略和方案并推動戰略落實;二是要能夠組織領導中資商業銀行海外投資新設、對外參股、兼并收購的實施工作;三是要能夠根據授權代表總行或集團公司對被投資并購機構行使股東權利等。這就要求中資商業銀行的國際化人才應具備三種國際化能力:
一要有國際營銷能力。面對外資銀行搶灘中國以及中資商業銀行走出國門、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資商業銀行應迅速培育自己的國際營銷能力,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建立全球化的市場網絡體系。
二要有國際人力資源開發能力。對于一個跨國經營的中資商業銀行來說,如何培育本土化的國際人力資源開發能力,選擇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各種人員并對他們進行合理的搭配,直接決定著國際化的成敗。
三要有國際研發能力。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本土化的國際研發能力是國際化經營的商業銀行成功拓展全球市場的關鍵。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當地的技術研發力量進行本土化研發,不斷開發創造新的產品和技術支撐,提升中資商業銀行海外分支機構在東道國市場上的國際競爭優勢。
二、中資商業銀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路徑
國際化為廣大中資商業銀行提供了一個近距離學習合作伙伴或競爭對手新型經營理念、先進的管理模式、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創新意識等隱性知識的機會。這些隱性知識植根于合作伙伴或競爭對手的組織內部,只有通過本土的、互動的近距離學習,才能為中資商業銀行所獲取,從而延伸其國際營銷、國際人力資源開發和國際研發能力。
(一)外向國際化與本土學習
一是通過設立海外分支機構進行國際化人才培養。中資商業銀行的境外機構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等多種金融服務領域,并且大多已經做到經營本土化、研究與開發本土化和企業風格本土化。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中,這些海外分支機構的本土化過程培養了一批國際化人才。二是通過跨國并購進行國際化人才的培養。跨國并購可快速獲取被并購銀行的客戶、網絡及人力資源等,進而培育和發展新的核心能力,實現自身國際化能力的迅速積累。
(二)內向國際化與互動學習
一是中外資銀行合作中的互動學習。中資商業銀行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的目的有三個:補充資本金、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引進先進的技術。雖然實際效果有待改善,但總體上看,中外資銀行的股權合作還是良性發展的。尤其是各中資商業銀行伴隨著與境外戰略投資者的股權合作而開展的一系列培訓合作,如RBS集團為中國銀行提供了在司庫、財務管理與戰略規劃方面的培訓支持,匯豐銀行向交通銀行審計部派遣了專職技術專家進行了6個月的咨詢培訓,華僑銀行向寧波銀行提供了500萬美元的培訓款專門用于管理人員和員工的培訓。在中外資銀行合作中,中資商業銀行從管理經驗與能力、文化影響、學習控制手段等方面開展與外資銀行的互動學習,使中資銀行擁有了更多的國際化競爭能力。
二是中外資銀行在競爭中的互動學習。中資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不僅在合作中互相學習,而且業務競爭中也會互相學習,因為競爭會使外資銀行的“市場示范效應”、“金融創新的示范效應”表現得更淋漓盡致。外資銀行在華的快速發展,使中資商業銀行清晰地認識到競爭是學習過程的開始,中資商業銀行結合市場實踐不斷總結和完善競爭中的學習機制,提高互動學習的效率,可以實現國際化知識的獲取與內化。
(三)雙向國際化與人才培養的協同和整合
中資商業銀行國際化使其經營活動與學習活動分布在全球不同的環境,并以此作為獲取競爭優勢的支點,但這些分布于不同環境中的活動必須彼此聯系和協調起來,才能獲得全球擴展的優勢。
1.雙向國際化與人才培養的協同效應
中資商業銀行利用外向國際化中的本土學習和內向國際化中的互動學習,并使兩個過程中分別掌握的國際化知識進行協同,即充分利用能夠獲益的各種潛在機會以及這些潛在機會與公司技能之間的緊密關系,實現成本減少或收入增加。從這一意義上講,動態環境中的中資商業銀行必須協同其內外向國際化的學習路徑,通過持續的培訓學習過程維持國際化人才知識與能力的獨特性。中資商業銀行在實施互動學習與本土化學習路徑的基礎上,應迅速構建全球的培訓學習網絡,通過內外向學習培訓促進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有機協同和國際化知識的交流與共享。通過全球學習培訓網絡協同內向國際化中的互動學習與外向國際化中的本土學習,使中資商業銀行現有的國際化知識存量重新組合協同起來形成新的知識。如果這一組合所創造的新知識與中資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組織能力和技術能力相匹配,中資商業銀行就基本實現了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協同。因此,在全球學習培訓網絡的支持下,中資商業銀行才有可能在國內外市場建立競爭優勢,并最終獲得可持續的戰略發展。
2.雙向國際化與人才培養的整合效應
全球學習培訓成功的關鍵是要使國際化人才進入世界主要市場以獲取競爭能力和當地知識,同時在全球市場對競爭活動和各地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全球學習培訓戰略能幫助中資商業銀行擺脫把各國市場分割對待的做法,從而在中資商業銀行內部整合分散在各國市場中的資源與優勢,以爭取最大限度地有效配置國際化人才資源。在全球學習培訓網絡中,包括總部和海外機構在內的每一個節點都能在國際化知識的獲取、轉移和創新中發揮作用,而來自于每一個節點的國際化知識都被整合進整個網絡中以便產生出新的知識并將其轉移到需要的任何地方。
內向國際化的運作與外向國際化的運作是相互聯系的,因此,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整合更加強調全球學習培訓過程的本質應是將中資商業銀行在世界各主要市場上的競爭行動和知識技能整合起來,服務于全球經營戰略的總體目標。具體而言,中資商業銀行可在內向國際化中通過與來華外資銀行的互動學習,吸收并積累適應于外向國際化階段的必要經營知識;同時在外向國際化中實施本土化學習,由各個海外分支機構學習和汲取當地的經營知識并與母公司現有知識互動融合,以有效提高整個企業的知識存量和本土化能力;最后再進行內外向學習培訓的整合,在全球范圍內創造性地生產和轉移新知識。
三、中資商業銀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國際化知識將在知識基礎層被重新分類和去情景化,再融入到銀行走國際化道路的共同愿景、組織文化和技術中。這就有必要設立專門的知識管理部門和增設知識主管,目前中資商業銀行的培訓機構就可以承擔這一角色,其主要任務是了解銀行國際化的知識需求,建立適于國際化知識共享的環境,監控國際化知識庫的內容、質量、風格以及這些方面是否與銀行走國際化道路的方向一致,并進行強制性的批量化的培訓。公務員之家
第一,與國際化戰略相配合,構建國際化人才培訓體系。一般地講,國際化人才培訓需求可以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與中資商業銀行國際化戰略目標和發展道路相配合的兼并收購和海外投資新設相關的培訓需求;第二類是與海外機構的目標和業務相關的培訓需求;第三類就是與個人績效、個人發展相關的后備人才的培訓需求。中資商業銀行應緊緊圍繞國際化戰略發展的需要,安排資源整合國際化戰略框架的實施。
第二,與時俱進構筑國際化人才的培訓內容。從內容上看,中資商業銀行職工培訓可以分為五個層次:知識補充與更新,技能開發,觀念轉變,思維技巧,以及心態調整與潛能開發。目前中資商業銀行海外業務范圍已經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等多種金融服務領域,故國際化人才的培訓內容應圍繞這三方面內容的五個層次構建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的國際化人才培訓新內容。尤其要注重新觀念、新思維、新知識的培訓;注重中資商業銀行戰略目標和發展前景的培訓;注重專業知識培訓、業務技術培訓、基本素質培訓、能力開發培訓、思維技巧培訓等。
第三,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建立國際化人才的全球培養網絡。網絡的出現為國際化人才的培訓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網絡培訓作為現代科學技術與人力資源管理相結合的產物,依托于網絡,以電子化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課程在線培訓,為員工提供全新的在線培訓平臺。這種培訓方式可以降低培訓成本、實現全員培訓外,使培訓項目質量可以得到事先控制、培訓內容及時補充更新,機構遍布全球的銀行職工可以立即接受最新的和一致的培訓。
第四,努力做到學以致用,規劃國際化人才的職業生涯。中資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國際化發展目標,并結合國際化人才的發展需求,制訂其職業需求戰略、職業變動規劃與職業通道,以實現國際化戰略目標與國際化人才職業發展目標相統一。國際化人才培訓的職業生涯管理,既要考慮“缺什么培訓什么”,更要考慮培訓的內容應該與國際化人才的職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針對國際化人才的不同層次和相應的職業發展路徑的不同,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使培訓既滿足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的需要,又充分考慮到國際化人才的個人發展。
第五,建立國際化人才培訓的評估機制。鑒于商業銀行國際化培訓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國際化人才素質,嚴格考核是保證國際化人才培訓質量的必要措施,因此對受訓人員要擇優獎勵和升遷就成為調動其培訓積極性的有力杠桿。培訓機構應遵循方向性、相符性、實用性、連續性、客觀性、可靠性等原則,采用檢查學習記錄、實際表演評估、工作驗證評估等多種方式,通過培訓機構的事前評估、培訓學員的事中評估以及培訓機構的事后評估做好培訓效果的評估工作,以此判斷培訓是否取得預期培訓效果。另外,還應該建立培訓效果評估檔案,為以后培訓提供參考和依據。
總之,目前中資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都比較強,所以在培訓過程中除采用“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方式來加強內向國際化的互動學習和外向國際化的本土學習外,更要注意加強理論基礎和宏觀層面的學習培訓,對學員起到醍醐灌頂的作用,有可能更有利于國際化知識的傳遞和創新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GrantRM,Baden-FullerC.Acknowledgeaccessingtheoryofstrategicalliance.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04,411,41(1):61—84.
2.何慶明等.戰略并購與知識聯盟的學習效應[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9,(3),p36-37.
3.吳波等.企業間合作經驗的學習效應研究[J]述評研究與發展管理,2007,(4),p14-19.
4.顧慶飛.構建職業生涯管理的銀行員工培訓體系[J].人口與經濟,2009,p85-86.
5.謝泗薪等.中國企業全球學習戰略的脈絡與機理[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p86-93.
6.薛求知.全球學習效應:跨國公司行為新解釋[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p184-189.
- 上一篇:標準倉單在貿易融資的模式透析論文
- 下一篇:利率市場化對商行風險影響及策略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