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商業模式分析
時間:2022-11-15 09:42:14
導語: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商業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人力資本服務還處在人力資源服務階段,沒有實現“人力資源服務”向“人力資本服務”的轉變,本文通過對煤炭行業的深入剖析,認為在互聯網+、人工智能、低碳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商業模式必須堅持“價值化”和“市場化”的發展目標,培育出適應煤炭行業企業發展的獨特的人力資本服務商業模式,適應煤炭行業所獨特的人力資本服務模式與特征,為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更好的發展打下基礎。
關鍵詞:人力資本;商業模式;人力資本服務;煤炭企業
1概述
隨著人力資本概念的提出和不斷發展,人力資本服務這一概念也逐漸進入管理者的視野,并逐漸引起眾多企業管理者的重視,人力資本服務行業發展日新月異。人力資本服務在為企業提供服務時需要兼顧“質”和“量”,其中“質”是相對更為重要的一方面。信息化、數據化社會已經不是“人多力量大”這樣靠單純量的堆砌來解決問題的時代了。自20世紀以來,商業模式這個詞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BusinessModel”(BM:商業模式)一詞最早由Lang(1947)提出[1];其核心(魏江,2012)包括顧客價值獲取、價值創造、價值主張三個維度[2];商業模式的作用在于能夠提高企業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Zott,2007)[3];通過整合資源形成系統化的運作模塊(李振勇,2006)[4];在此基礎上進行邏輯簡化,同時提供海量數據和其他證據,最終為客戶創造價值(Teece,2010)[5];從系統視角和技術視角來看,商業模式通過價值提供、價值創造、價值分配實現真正的價值增值(Chesbrough,2002)[6]。總的來說,人力資本服務還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目前,人力資本服務還處于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態,細分市場發展極不均衡,產業規模及熱度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在煤炭行業乃至能源行業中,人力資本服務還是新事物,新的人力資本生態系統正在快速形成。但是新的人力資本服務模式還有待開發,新的人力商業模式還處于待創新階段。
2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
國內煤炭企業人力資本管理模式創新還處于發展初期,并未與新的政策和現代社會經濟與技術的發展相結合,部分煤炭企業正在嘗試制訂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戰略及人才庫計劃,但是進展緩慢使人力資源管理的設計、分析和評估有效性大打折扣。缺乏強大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以及員工在工作期間沒有相應的行為參考標準,導致人力資源管理無法為公司的發展創造價值。由于煤炭行業特殊的工作環境與性質、復雜的生產環節、耗費時間的運輸條件以及人力資源科學合理的配置長期以來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煤炭行業發展初期一直面臨著高層次管理與技術人才短缺的局面。在科技信息技術的沖擊下,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它必須與現代信息技術、新政策和未來業務發展相結合,建立“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綜合模式,促進煤炭企業的更好發展。在這一背景下,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的發展特點如下:①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等級劃分明顯且低端服務比重較大。高端人力資本服務方興未艾,已創建針對高層次管理與技術人員等高端人才的獵頭公司,但資源與渠道有限,很難滿足該類人力資本服務的市場需求;中端人力資本服務發展平穩。在主流人力資本服務市場(線上如前程無憂等,線下如政府組織的人才市場和各專業院校的招聘會),專業性服務組織很少。②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市場與服務主體具有地域性。目前,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的市場主要集中在西北、東北、中部地區部分省份(如河南、安徽等)等煤炭能源富集地區;服務主體通常隸屬于如神東、兗州、陜煤、寧煤等大型煤炭集團,人員多為關停并轉或經濟效益低下的老礦區企業員工。
3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商業模式
3.1平臺商業模式
在綜合分析相關文獻和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平臺商業模式的關鍵要素為4項:業務系統、關鍵資源能力、市場定位和盈利模式,其關系如圖1所示。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是將服務需求者(煤炭企業和從業人員)、服務提供者及供應商(煤炭協會及核心高校等)及服務設施提供者(中介組織)和服務資源提供者(金融組織)連接在一起,通過人力資本服務平臺實現服務功能和價值創造。無論是人力資本需求者還是供給者,都能夠通過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平臺實現資源的分享與流通。要實現平臺化+生態化的商業模式,就需要各個部分形成共識、共擔、共創、共享的意識,并融合信息技術與智能服務技術,在原有信息系統建設基礎上,加大智能人力資本服務模式建設力度,給信息化建設賦予智能化力量。
3.2新型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商業模式
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業在擴張規模的同時,商業模式沒有明顯或實質性改變。全生命周期、全價值流程的高水平的專業化服務體系是由一系列關系密切的企業和組織機構,超越地理區位限制,依托互聯網作為信息共享和溝通載體,圍繞核心的平臺建設與管理主體(煤炭協會和核心高校),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結成的有機生態體系。以下從就業務系統、關鍵資源能力、市場定位和盈利模式分別闡述適應于新型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活動的商業模式。①業務系統。以煤炭協會為核心,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主要專業服務機構,組建人力資本服務虛擬組織聯盟,承擔全生命周期、全價值流程的專業化人力資本服務職責。煤炭企業和煤炭行業從業人員分別以組織和個體形式,成為業務系統的客戶,接受相關服務。②關鍵資源能力。煤炭協會具備較強的行業資源協調與協同能力,高校和科研院所則擁有雄厚的研究開發與應用轉化能力。③盈利模式。應依據不同的細分市場分別確定。
3.3在互聯網+、人工智能、低碳經濟下的煤炭行業
人力資本服務商業模式在互聯網+、人工智能、低碳經濟下形成了新的3種商業模式,如下所述:①共享型平臺商業模式。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的推動下,共享型商業模式形成了。所謂的人力資本服務業的共享型服務模式就是指由某一家企業牽頭搭建一個統一的服務體系和營銷體系,其他企業和機構都可以在這一平臺上共享此套體系。通過共享統一的互聯網服務平臺和營銷網絡,可以解決過去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跨地區服務難以及服務標準化不一致等問題。②重度垂直模式。在“互聯網+”“人工智能”“低碳經濟”等背景下,重度垂直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發展有助于推動解決人力資本服務業專業化程度不高的問題。以互聯網為手段的垂直招聘細分、人力資源大數據挖掘與分析、自由職業者等群體就業服務將成為未來人力資源服務垂直領域發展的重要產品和服務形態。③基于用戶數據積累的增值服務。在“互聯網+”時代,IT技術除了實現經濟社會活動在線化以外,還將這一過程中所積累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實現了人們各類線下線上活動的數據化。通過數據分析和整理,為消費者、生產企業以及行業發展提供有效引導和支撐,同時通過數據的積累能夠協助完成各項人力資本相關研究,也為相關企業調研提供了數據來源。
4結語
煤炭行業人力資本服務將服務需求者(煤炭企業和從業人員)、服務提供者及供應商(煤炭協會及核心高校等)、服務設施提供者(中介組織)和服務資源提供者(金融組織)連接在一起,由一系列關系密切的企業和組織機構,超越地理區位限制,依托互聯網作為信息共享和溝通載體,圍繞平臺建設與管理主體(煤炭協會和核心高校)的核心,通過人力資本服務平臺實現服務功能和價值創造,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所結成的有機生態體系。新的商業模式在當前的環境下會給煤炭行業人力資本的發展帶來充足的動力,最終對煤炭行業有著不可輕視的影響。
參考文獻:
[1]LangF.InsuranceResearch[J].JOURNALOFMAR-KETING,1947,12(6):66-71.
[2]魏江,劉洋,應瑛.商業模式內涵與研究框架建構[J].科研管理,2012,33(05):107-114.
[3]ChristophZott,RaphaelAmit.BusinessModelDesignandthePerformanceofEntrepreneurialFirms[J].OrganizationScience,2007,18(02):181-199.
[4]李振勇.商業模式-企業競爭的最高形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
[5]TeeceD.J.BusinessModel,BusinessStrategyandInno-vation[J].LongRangePlanning,2010,43(2-3):172-194.
[6]ChesbroughH,Rosenbloom.TheRoleoftheBusinessModelinCapturingValuefromInnovation[J].IndustrialandCor-porateChange,2002,11(3):529-555.
作者:稅麗 單位:寧夏經濟管理干部培訓中心
- 上一篇:如何提升財務共享人力資本價值
- 下一篇: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初步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