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投資的策略選擇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2 04:36:00
導語:企業投資的策略選擇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截至2001年6月底,經外經貿部批準或備案的非金融類境外中資企業總數已達6439家,中方協議投資總額已達77.82億美元。在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不可避免地將會遇到一系列的策略選擇問題,如投資國別的選擇、投資所有權形式的選擇等等。許多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在這些策略選擇上出現了失誤。因此,必須特別注意對外直接投資策略的選擇。
一、國別或地區策略
選擇國別或地區時應遵循的總原則是:第一,選擇我們進去后有比較優勢的國家或地區,而不是全球遍地開花;第二,選擇我們進去后產品有市場的國家或地區;第三,依據不同行業的項目性質選擇確定是進入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第四,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采取由近及遠的策略,優先考慮周邊國家。
從總體上來看,中國的企業實力、科技水平和產品競爭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我們擁有比較優勢的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原蘇聯體系中的國家以及與我國西部相鄰的國家等。在發展中國家中,應盡量選擇那些市場規模較大、對企業產品需求較多、歡迎外來投資、且與中國保持良好經濟關系的國家。從中近期來看,發展中國家(包括經濟轉軌國家)中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尼、越南、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尼日利亞等國家,擁有眾多的人口和龐大的消費群體,經濟增長較快,并且我國許多產業相對于其國內產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是許多國內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理想的目標國。另外,周邊國家與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比較接近,有的屬于同一個文化圈,相對來說,本國企業對周邊國家的投資機會和市場條件更熟悉,所以在這些國家或地區開展境外投資往往更容易成功,因此,周邊國家也可以作為我國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的目標國。當然,就具體的項目和具體的企業而言,只要我們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只要產品有市場,我們也可以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無論是到哪一類國家進行投資,都要注意對該國的投資環境進行充分的、具體的分析與評估。
二、行業或項目策略
科學地選擇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或項目,要注意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1)不同產業所處的發展階段。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程度不同,對外投資企業決策者所應奉行的競爭戰略也應當有所不同。(2)中國企業自身的優勢。充分運用自身的優勢要素,才能獲得最大效益或比較利益。企業獨特的和通用的優勢要素共同構成了企業特有的競爭力,這是企業制定和選擇產業或項目策略的重要依據之一。(3)企業是遵循一元化發展還是多元化發展道路。原則上,一個企業在國內搞什么,到國外以后也應當搞什么,即堅持一元化發展和橫向發展。當然,中國企業走向境外時也可以開展多元化經營,但與一元化經營相比,要更為謹慎,因為多元化經營比一元化經營對企業優勢要素和競爭力的要求更高。
考慮到目前中國企業進行境外投資的可能性和世界直接投資發展的新特點,現階段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產業選擇的重點應包括成熟產業的外移、升級產業的追蹤、資源利用型產業的開發等,具體有:(1)境外加工貿易行業(即加工裝配型的制造業)。這一行業主要涉及機電行業和輕工服裝業,具體涉及到農用汽車、摩托車、小型農機具的組裝生產,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電風扇、空調器等家用電器的加工裝配,紡織、服裝等輕紡工業的境外加工貿易等。(2)資源開發行業。發展境外資源類投資項目,開發國內緊缺的石油、天然氣、森林、木材加工、造紙、采礦、海洋漁業等自然資源開發的行業,可以滿足國內經濟發展的需求。過去的十幾年,資源開發型項目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重點,今后仍應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3)科技開發行業。這方面的企業分為三類:一類是通過對中國目前技術上仍屬空白或落后的東道國技術密集型企業的投資和參加管理,從中學習和吸取對方的先進技術,將技術帶回國內應用;另一類是在國外發達國家組建高科技新產品開發公司,將開發的新產品交給國內企業生產,然后再將產品銷往國外;還有一類是指鼓勵國內的高科技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進行境外投資,擴大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實現科技產品的國際化。(4)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行業。中國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這一行業具有幾乎是絕對的優勢。(5)服務貿易行業。這類企業包括服務業中除承包勞務與合作行業以外的金融、保險、進出口貿易、商業批發零售、信息咨詢、運輸、旅游、教育等行業。中國在上述行業中的勞動密集型和勞動與資本密集結合型以及某些特色服務方面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
三、出資方式策略
現在已經辦起來的幾千家境外投資企業有不少是拿外匯資金{貨幣資本)作為出資物的。其實,到境外辦企業不一定都拿資金去,就像外商到中國來辦企業一樣,拿機械設備、技術(專利、商標或專有技術)、管理折股投資都是可以的。中國企業在機械設備、技術和管理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相對優勢,今后應鼓勵更多的企業利用這些優勢從事境外投資。即使在對外直接投資中必須投入一定量的貨幣資本,也不一定都從國內輸出,而是要盡可能從當地或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
四、所有權策略
所有權策略是指國內投資企業(母公司或總公司)對境外企業的控制策略。所有權的形式有獨資、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參股和非股權投資等。
中國企業在進入陌生的國外市場時,一般應選擇合資企業的方式,實際情況也是這樣,將近70%的中國企業采用合資企業的方式。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部分中國海外企業使用的是標準技術,生產成熟產品,因此借助設立獨資企業防止技術擴散的動機不明顯;設立合資企業是掌握國外先進技術和營銷手段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中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的歷史較短,因而缺乏經驗,需要采取與外資相融合的方式,即與外資合作,向外資學習,積累經驗,降低投資風險。采用合資企業的方式,還要注意選好投資伙伴,理想的投資伙伴是境外投資成功的關鍵因素。
另外,中國企業進行境外投資,除股權投資外,還有非股權投資(非股權安排)。非股權投資的主要形式是通過與東道國企業簽訂技術、管理、銷售或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合同,取得對該東道國企業的某種控制權。最常見的非股權投資是技術授權、管理合同和委托生產合同。企業采用作為直接投資替代物的非股權投資方式,不僅可以不用出資和少承擔投資風險,而且還可以使它們的技術、管理和銷售機制獲得令人滿意的回報。
五、技術策略
技術策略總的思路是:第一,重視對外直接投資中的技術輸出與技術入股問題。第二,從中國的技術水平實際出發,輸出標準技術和適用技術。這些技術的特征除勞動密集型技術外,還有小批量和靈活性,這類技術的市場主要在發展中國家。第三,對于需要控制擴散的先進技術和特色技術,要通過建立獨資企業方式加以保護。第四,對外投資企業的技術創新策略。對外投資企業也要大力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因為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要求企業不斷開發新產品,市場競爭的加劇迫使企業要不斷開發新產品,消費需求的變化需要企業不斷開發新產品。
中國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在輸出和轉讓技術時應講究策略:首先,把握轉讓時機。對于處在產品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技術應采取不同的轉讓策略:當技術處于創新階段和發展階段時一般應不予轉讓,因為如果轉讓我們掌握的具有壟斷優勢的技術,容易使我們喪失得來不易的技術優勢。當然,并不是說中國企業擁有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都不能轉讓,但企業對這類轉讓應建立一套評估機制,以便在促進技術轉讓的同時,又能保持中國的技術優勢。當技術處于成熟階段時,可以予以轉讓。當技術處于衰退階段時,要主動尋找買主予以轉讓。其次,選擇轉讓方式。可以向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學習,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采取技術入股、技術互換和以技術換市場等方式。再次,注意股權的差別。向境外子公司可以轉讓處于任何生命周期的技術以及高新技術,而向境外合資企業應只轉讓一般性技術。如海爾向馬來西亞輸出洗衣機技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最后,中國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應特別注意專利和商標等手段的使用以及企業的技術秘密和商業訣竅的保護,保護企業自有的知識產權,維持技術優勢。公務員之家
六、經營當地化策略
經營當地化又稱經營屬地化或經營本地化,是指對外直接投資企業以東道國獨立的企業法人身份,按照當地的法律規定和人文因素,以及國際上通行的企業管理慣例進行企業的經營和管理。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在東道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時,首先要承認自己在形式上是東道國當地的企業,是在東道國已形成的社會經濟和法律環境下經營的法人,因此,要把經營當地化作為自己的基點和發展方向。實現了經營當地化,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才算真正納入了所在國的經濟運行體系之中。
對外投資企業經營當地化的主要內容包括:(1)經營管理當地化。即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實行一系列當地通行的做法。國外市場經濟的發展較國內要早要成熟,因而當地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環境需要的經營方式和經營手段,中國對外投資企業應盡快把這些東西學到手并加以實際應用。例如,我們應采用當地或國際通行的企業制度、企業決策與管理方法、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方法、人事管理制度、營銷策略、審計制度和方法以及企業資產信托機制管理方法等。(2)人員當地化。人員當地化并不是指對外投資企業要百分之百的聘用當地人員,這些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仍然可以從母公司派遣,但應大膽地、較多地聘用當地人員,不僅一般工作人員可從當地雇傭,而且中高級管理人員(如總經理)也可從當地雇傭,并且還要從當地雇傭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員。實行人員當地化政策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為對外投資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3)工資分配當地化。工資分配當地化又稱國外工資制,它是指對國內外派人員實行與同企業內或同行業內外方人員相同的工資標準和待遇,把個人的工資收入與個人對企業貢獻的大小掛鉤。工資分配當地化后,國內外派人員原來享受的工資以外的福利待遇應取消(如免費住房、免費通訊、免費用車、伙食補貼、交通補貼、往返國內機票補貼以及代交的個人所得稅等),外派員工應當像當地員工一樣自己負擔所有的生活費用。
- 上一篇:期權原理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應用論文
- 下一篇:剖析投資決策與現代企業財務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