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探究

時間:2022-03-01 11:26:08

導語: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探究

摘要:全球化投資是國際大型保險機構資產配置的主流模式,也是國內保險資金運用的發展方向。參與境外投資可以分享其他經濟體的復蘇機會,分散投資風險,同時為保險業務境外發展創造協同效應,加快國際化布局。本文通過對險資境外投資的必要性分析,結合監管政策和現狀,提出了我國保險資金開展境外投資的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全球化配置

1險資境外投資必要性分析

1.1符合國家戰略導向。險資境外投資既符合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也符合自身發展需要,國家“十三五規劃”、保險業“十三五規劃”和保險“新國十條”均明確表達了支持險企投資“走出去”的態度。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以及境內外市場聯動加強,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渠道和空間都較為樂觀。其中,“一帶一路”倡議為險企境外投資提供了絕佳機會,戰略中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需求恰與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需要穩定收益的要求相契合。據統計,截至2017年末,保險資金在“一帶一路”領域的投資規模已經達到8568.26億元人民幣。1.2境內市場無法滿足投資需求。境內固定收益類資產是保險公司投資端主要的配置方向。近幾年,受經濟增速放緩、貨幣寬松、利率市場化以及政府降低融資成本政策目標等因素的影響,境內市場利率不斷下行,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2011年的3.5%降到目前的1.5%,10年國債收益率從2013年11月的4.7%高點下行至目前的3.1%左右。在險企負債端成本高居不下的情況下,境內固定收益資產的配置價值不斷降低,各大保險公司均面臨存量到期和新增配置壓力。境內權益市場是獲取超額收益的重要渠道,但權益市場波動劇烈,對投資收益和利潤表的穩定性產生巨大沖擊。以上證綜指為例,2004—2018年經歷了8年下跌、7年上漲。其中上漲的年份中有2年的漲幅超過或者接近100%,有1年的漲幅超過70%;而在下跌的年份中有1年跌幅超過50%,有2年跌幅超過20%。綜上所述,單純依賴國內資本市場已經無法滿足險資的投資需求。1.3國際經驗表明境外投資是提升收益的重要途徑。低利率和資產荒是全球保險公司投資端面臨的共性問題,通過境外投資獲取收益率溢價是國際成熟保險市場的共同選擇。舉例來看,英國險資境外投資占比長期保持在35%以上(英國對險資境外投資無比例上限要求),日本險企也飽受國內市場低利率的困擾,其境外投資占比高于20%且還有提升態勢,而美國雖然在監管政策中有10%的上限要求且國內資本市場發達,但其境外投資占比也高于中國。1.4低相關性可分散組合投資風險。境內資產整體受國內宏觀市場周期影響較大,風險相對集中。從股債歷年走勢可以看到,境內資產類別間的相關性較高,并不存在所謂“股債輪動”的規律,很難依靠“蹺蹺板”的規律做資產配置。而放眼全球來看,中國市場指數與主要市場指數間的相關性較低,若選取2004—2018年主要市場指數月度漲跌幅數據進行分析,滬深300指數與全球主要股市指數的相關性處于0.20~0.45的較低水平。通過全球投資布局,能夠有效地降低組合波動率。

2險資境外投資政策梳理

險資境外投資主要受銀保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監管。其中,銀保監會主要對委托人(保險公司)、受托人(投資管理人)、托管人、投資范圍、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監管,國家外匯管理局主要對投資額度等方面進行監管。目前,涉及險資境外投資的監管政策主要有三項:《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和《保監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而對于審批額度等問題,國家外匯管理局并沒有針對險資制定具體標準和政策。從地域來看,險資允許投資45個國家或地區金融市場(25個發達市場和20個新興市場)。從品種來看,險資允許投資貨幣市場類、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和不動產類。保險公司還可投資境外基金,包括證券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從投資比例來看,監管要求保險機構境外投資余額不超過保險公司上年末總資產的15%,投資新市場余額不超過保險公司上年末總資產的10%。

3險資境外投資現狀

險資境外投資的進程與監管政策高度相關。2007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意味著在國家層面對險資境外投資的許可和支持。當時國內的保險公司出于改善資產負債匹配、實現國際化布局、提高保險資金收益率等多重因素考慮,主要對海外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代表案例如中國平安投資美國富通集團、中國人壽投資Visa公司等。金融危機爆發后,險資海外投資沉寂了一段時間。2012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頒布后,險資獲準對海外房地產進行直接投資,各大保險公司紛紛開啟了境外不動產“掃貨”模式,2014年和2015年更是成為投資的高峰期。一方面,保險機構收購海外核心地段地標性建筑相當于為自己進行全球性廣告宣傳,另一方面國外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經濟處于復蘇階段,房地產價值低估,對國內險資具有吸引力。2016年9月,保監會《關于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標志著保險資金可參與滬港通試點業務且在操作層面上不占用QDII的額度,一時間保險公司對港股投資熱情高漲。然而,近幾年因為外匯管制,險資境外投資趨勢又有所減弱。截至2018年底,我國保險機構境外投資余額占保險行業總資產的比重約為4.60%,不僅遠低于英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市場中保險資金的境外配置比例,而且按照我國“保險機構境外投資余額不超過上年末總資產的15%”的規定,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圖1保險公司境外投資余額及占比數據來源:原保監會,保險資產管理協會。險資境外投資發展緩慢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保險公司獲取境外投資資格難度較大,境外投資對保險公司投資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要求較高,以2017年為例,全年僅批復了泰康人壽一家保險公司境外投資業務的資格。二是外匯額度管制,近年來由于中國外匯形勢較嚴峻,多家保險公司已遭遇QDII額度瓶頸,據統計保險類機構在2016年均未有新獲批QDII額度記錄。三是前期國內市場的投資品種和容量已經能夠滿足險資投資需求,導致境外投資動力不足。目前,險資境外投資無論是品種、地域還是幣種,集中度都很高。投資品種集中在金融領域的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和港股投資,債券投資規模極少。投資地域集中在歐美、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發達國家或地區,新興市場鮮有涉及。幣種方面,港元資產占到一半以上。資金來源以QDII為主,采取境外發債、內保外貸等方式籌集資金的相對較少。

4險資境外投資建議與意見

中國保險行業境外投資總體處于試水階段,未來保險公司進行境外資產投資時,可以重點從以下幾方面來配置和優化投資組合。4.1品種配置上優先關注不動產和權益類資產。對于境外不動產類資產,首先,在償二代框架下其投資的風險因子有所降低,資本消耗大幅低于境內不動產、股票和基金。其次,不動產與股票、債券相關性較低,可以對沖二級市場有價證券的投資風險。最后,不動產投資可以較好地匹配保險資金體量大、期限長的特點。不動產投資在起步階段可重點關注市場規模大、流動性較強的國家,如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對于境外權益資產,配置上市權益資產可以分享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帶來的資本繁榮和估值提升,配置非上市權益資產要從公司負債特征出發,可重點考慮類固定的產品結構設計,同時有相對確定的收益和明確的退出機制,并從整體資產組合與負債匹配層面進行具體項目的期限控制。此外也可考慮與公司主營保險業務相關性高的股權項目,實現與公司境外保險業務的協同發展。4.2區域選擇上優先考慮發達市場。從償二代監管體系角度來看,境外投資總體上較境內投資沒有出現明顯的資本損耗。但投資新興市場風險因子顯著高于投資發達市場,這說明從監管層導向來看,保險資金涉足海外初期仍鼓勵投資發達市場。從實踐經驗來看,國際大型保險集團的全球資產配置都以北美、歐洲、日本、中國香港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為主。4.3充分學習借鑒外部專業機構。境外投資對本土化要求很高,目前保險公司在境外投資方面普遍缺乏經驗,需要有一個逐步成熟、推進的過程。根據監管要求,保險公司進行境外投資時,需采取委托—受托的投資模式,專業的管理人對項目的判斷能力、執行能力和投后管理能力有著豐富的經驗,選擇優質的投資管理人是保險公司能力建設的捷徑。正所謂借船出海,借人賺錢。在經過充分的經驗積累和能力提升后,保險公司可根據自身資產負債特征和市場研判,更有針對性地在全球市場上尋找符合公司風險收益特征需求的各類產品策略。4.4嚴控投資風險。境外投資除了面臨和境內投資共性的風險之外,還面臨更加復雜的匯率風險、政治風險、稅務風險等,這對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險公司一是要從配置層面做好總體風險把控,避免境外投資對公司整體投資表現的過度沖擊。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約束機制,通過委托投資協議、投資指引、托管協議明確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三方之間的權利義務。三是要建立全面的投資跟蹤管理機制,通過信息報送、定期交流等機制及時準確地掌握投資執行情況。

作者:劉春輝 單位: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