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雙向直接投資特點分析

時間:2022-05-06 04:33:38

導語:一帶一路下雙向直接投資特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下雙向直接投資特點分析

摘要:基于我國“一帶一路”倡議中互利共贏的發展思想,內蒙古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與對外直接投資也應以雙向并進為發展目標。但近年來內蒙古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與對外直接投資二者的發展規模不平衡的現象較為嚴重,FDI規模遠超OFDI規模。而且內蒙古雙向直接投資在投資領域與國別(地區)分布方面均存在結構單一化的現象,這對內蒙古高層次開放型經濟體系的構建提出了挑戰,為此內蒙古的雙向直接投資需要實現數量擴張與質量改進的并行提升。

關鍵詞:一帶一路;內蒙古;雙向直接投資

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開放包容、共建共贏為目標,倡導實現互利互贏的經濟全球化格局。基于“一帶一路”的建設思想,我國在外商直接投資領域以“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為發展方針。“一帶一路”建設開啟了內蒙古開放型經濟全面深化發展的新格局,外商直接投資領域作為內蒙古開放型經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同樣承擔著雙向共同高質發展的使命。在此經濟背景下探討內蒙古雙向直接投資發展的現狀與特點,對于總結“一帶一路”建設帶給內蒙古外向型經濟的收益,并規劃其未來發展路徑大有裨益。

一、內蒙古直接利用外資發展特點分析

(一)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整體下滑

受益于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伴隨本地區投資環境日益改善,內蒙古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自2000年起實現飛躍發展。2000年至2013年,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到279.65億美元,期間年均增長率達到33.1%,遠高于同期中國8.5%的年均增長率。但自2013年之后內蒙古利用外資首次出現負增長,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由2013年的46.4億美元,下滑至2019年的20.6億美元,期間年均增長率為-12.7%。內蒙古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的整體下滑,具有以下幾點原因:其一,近年來世界經濟發生深層次調整,全球投資回報率下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國間貿易關系日趨緊張、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導致跨國投資減少。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公布的數據(見圖2),自2016年至2019年,全球跨國外商直接投資額依次為1.81萬億美元、1.52萬億美元、1.41萬億美元及1.39萬億美元,連續4年出現下滑。其二,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變革,2013年開始中國調整對外開放戰略,邁入大國開放階段,一方面加大對外直接投資,另一方面主動調整利用FDI的質量與結構,逐步向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傾斜。在此背景下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速下滑,2013年-2019年期間的年均增長率為2.5%。其三,2010年以來,縱觀中國西部各省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情況,僅有陜西和貴州二省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方面繼續保持上升態勢,其他西部省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如重慶實際利用FDI在2000年為24436萬美元,2011年已增長到582575萬美元,隨后幾年不斷下滑,降至2018年的325020萬美元。內蒙古實際利用FDI的下滑也折射出我國西部地區在利用外資中的共性問題。其四,作為內蒙古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中三大重要行業之一的制造業,流入金額出現了較大的下滑,由2013年的254372萬美元,跌落至2018年的91780萬美元。

(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結構不均衡現象持續

1.流入行業集中于采礦業、制造業與農林牧漁業從投資行業結構來看,數據顯示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內蒙古的行業結構相當集中。2013年-2018年間,內蒙古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為230.7億萬美元,其中投資于采礦業、制造業、農林牧漁業的比重分別為36.4%、36%及8.5%,上述三個行業利用FDI比重總和為80.8%。值得注意的是該6年期間內蒙古直接利用外資中流入現代服務業的外資比重極低,甚至不足10%。觀察內蒙古采礦業、制造業以及農林牧漁業三大行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金額,不難發現,在2013年至2018年期間,流向制造業的FDI金額在下降,這與中國制造業自2010年以來利用FDI逐年下滑的趨勢是一致的,這是由于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大環境保護工作的具體落實,制造業的環保成本相應提高,這使得部分處于產業鏈低端的加工制造業外資企業將產能向東南亞等地區進行轉移。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在該六年期間流入內蒙古采礦業的FDI的金額上升,側面反映了采礦業在內蒙古經濟結構中仍然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2018年采礦業在內蒙古工業總產值中貢獻度達到了22.5%,與同年采礦業利用FDI高達41.4%的顯著表現是一致的。2.外商直接投資的投資方式變化較大由圖5可見,2000年—2018年期間內蒙古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企業類型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在2000年,內蒙古利用FDI以合資經營方式為主,合資經營企業實際利用FDI占57.0%。而到2012年,外資企業(即外商獨資企業)投資處在第一位,比例達53.9%。至2018年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成為外資在內蒙古的首選經營方式,比重高達64.2%,側面反應了內蒙古資本市場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近年來內蒙古以資源能源產業和全國知名品牌為主的企業紛紛上市,截至2019年4月30日,滬深兩市共有3609家上市公司,其中,內蒙古有25家,占比0.7%,此外還有一批優質的未上市企業群體逐漸形成。3.外商直接投資來源與分布相對單一從來源地區看,內蒙古外商直接投資中來自香港的資金占據了重要份額。在2010年內蒙古實際利用外資的33.85億美元中,香港實際到位資金19.67億美元,貢獻率高達58.1%。而在2016-2018年,該比例依次為68.8%、64.9%與68.8%。由此可見,內蒙古缺少來自發達國家的全球大型跨國公司的投資,使得利用外資以促進技術進步的效果受到制約,外資無法形成對于技術創新的正向溢出效應。從外資的地區分布來看,內蒙古利用外資集中于中西部地區,主要流入地為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見表1)。其中鄂爾多斯市直接利用外資金額在內蒙古各盟市中遙遙領先,在2018年占全區實際利用FDI額近70%。這一方面源于鄂爾多斯豐富的資源稟賦,富含煤炭、天然氣等50多種礦藏,以及阿爾巴斯白山羊絨。另一方面鄂爾多斯市的生產總值、人均GDP等經濟指標也在內蒙古位居領先,市政府還不斷采取措施優化營商環境,這些都成為促進鄂爾多斯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

二、內蒙古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特點分析

(一)對外投資雖呈發展態勢但整體規模偏低

從21世紀初期內蒙古對外直接投資開始緩慢起步,2004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1431萬美元,至2012年爬升至122260萬美元。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于內蒙古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發展的契機,隨后對外投資增速有較大提升。2014年中國、俄羅斯、蒙古國領導人舉行會晤,達成多方共識,簽訂多項合作協議,促進了俄蒙投資環境的改善,當年內蒙古對外投資凈增加110969萬美元。至2018年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額639544萬美元。盡管內蒙古對外投資實現了擴張,但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2018年我國地方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存量為74,875,473萬美元,內蒙古僅占其中0.85%的份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由此可見其對外投資的整體規模偏低。

(二)對外直接投資與直接利用外資規模差距較大

圖7列出內蒙古自2004年至2018年的雙向直接投資的情況,經過對比分析不難發現,二者無論從發展規模還是發展速度都相差甚遠。2004-2013年間內蒙古直接投資的流入呈現迅猛增勢,但同期直接投資的流出卻增速緩慢。2013年內蒙古直接利用外資額為464456萬美元,而同期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額為40880萬美元,二者之間的比例高達11.36。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自2014年至今內蒙古的雙向直接投資呈現出了同向波動性:繼2015年二者共同下滑后,在2016年再次實現了較大增長,2017年又雙雙下跌,在2018年有小幅提升。

(三)對外投資國別分布較為集中

盡管經過十幾年從無到有的發展,內蒙古的境外投資已經遍布全球六大洲,35個國家和地區,但對外投資仍集中于周邊國家,俄羅斯與蒙古是其主要投資目的國。按內蒙古對外投資當期存量進行排名,截至2016年底,對蒙古國投資存量占對外總投資存量的11.2%,對俄羅斯投資存量占比為10.2%,二者比重累計21.4%。而按投資項目進行排名,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在內蒙古新備案的361個境外投資項目中,有130個對俄羅斯投資項目,91個對蒙古國投資項目,占比分別為36%和25%,二者比重之和為61%。投資存量和投資項目兩項數據指標均顯示俄蒙是內蒙古對外投資的重點地區。

(四)對外投資領域逐步拓寬

內蒙古境外投資的行業分布在早期偏重于資源開發和初級產品制造,現已擴展到農業、房地產業、以及以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為代表的服務業。通過對內蒙古商務廳2013-2019年間《全區商務及口岸工作運行情況的通報》中內蒙古對外投資領域出現的詞條頻率進行統計,可以發現,近年來內蒙古對外投資集中度較高的行業依次是礦產開發、木材采伐與加工、農牧業合作、制造業與酒店餐飲。綜合內蒙古雙向直接投資發展的現狀,可以總結出以下特點。首先,內蒙古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與對外直接投資二者的發展規模不平衡的現象較為嚴重,FDI規模遠超OFDI規模。但伴隨“一帶一路”的建設,內蒙古對外直接投資已經獲得了較以往更為快速的發展速度,并且二者近年來甚至呈現同向波動的發展趨勢。其次,內蒙古雙向直接投資在投資領域均呈現出了較強的資源依賴性特點,采礦業是內蒙古吸收FDI的主要行業,而礦產開發與木材采伐與加工是內蒙古OFDI的主要行業。再次,內蒙古雙向直接投資的來源國(地區)與流出國同樣較為集中,外資流入主要來源于中國香港地區,而外資流出主要流向蒙古與俄羅斯兩國。內蒙古發展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在雙向直接投資領域同樣需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現FDI與OFDI的并進式發展,提升雙向投資質量。

參考文獻:

[1]韓曉梅.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啟示[J].經濟學家,2018(2):5-11.

[2]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2019年內蒙古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3]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內蒙古統計年鑒(2011年-2020年)[EB/OL].

[4]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全區商務及口岸工作運行情況的通報(2013年-2019年)[EB/OL].

作者:苗芳 劉秀玲 單位:大連民族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