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創業投資的價值發現的思索

時間:2022-04-10 09:27:00

導語:我國創業投資的價值發現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創業投資的價值發現的思索

人們對中國創業投資的認識,大多存留在融資層面。其實,中國創業投資為所有制改革、股權制度設計、公司治理、“科教興國”戰略,發揮著我們許多人未曾預料到的作用,投資論文將推動一個新的中國經濟形態的到來和成熟。我們須從更深層次和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角度認識這一點。

一、有利于促成真正管用、可操作性強的先進企業制度

一個企業,不論是一股獨大,還是股權分散,關鍵是有人管事,且能管事。很顯然,創業投資一旦投人企業,便有專業投資經理盯住公司的治理與運作,專業投資者有別于股市的一般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監控企業、防范投資風險就是他們的強項和專業工作。不論投了多少錢,創投公司是要考核其績效的,因此,創投經理有精力、有壓力,也有時間、有專業特長和利益驅動來關注企業,這將對企業制度產生根本影響,對企業形成規范的治理有著實在的作用,而恰恰中國企業缺乏對規范公司治理有著實在影響和可操作性的手段,如股東大會、獨立董事、監事都有許多難以施展的原因,容易虛化。創投經理為自己的利益撲在企業上,而且他們考察上百、上千家創業企業,對企業的管理與發展有切身感受與體會,匯集了各行各業、各種經營模式的企業案例,為創建中國創業企業案例庫累積了豐富素材,可作為其他企業發展的一面鏡子,可及時就創業企業問題提出意見、警示,可告知類似企業的經驗教訓,發揮出“企業教練”與輔導員作用,為企業提供附加值服務。

二、民間資金有了集中發揮作用的渠道,并催生銀行的變革

現在銀行的思路和經營方式已在創投的影響下發生了很大變化。創投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銀行不足,一方面組織民間資金,將閑散的民間資金集中在專業性投資機構,另一方面根據行業發展最新變化和創投的利益目標,積極投資好企業、好項目,讓閑散資金發揮得淋漓盡致,而銀行只能坐失良機。終于,銀行坐不住了,傳統的思路開始打破,中小型企業開始成為銀行的座上客,這不能不說創投的產生與發展在改變著銀行的老思路。

三、讓科技得到崇尚,讓產業得以升級,讓創業蔚然成風

創業投資的出現讓許多人開始做夢,那就是有一項好技術,搞一個好發明,然后找來創業投資,一下子身價百倍,讓科學技術成為人們崇尚的對象。事實上,創投已經使許多人圓夢,中關村的教授、海歸的創業故事,成為人們談淪的焦點,創投成為推動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現實途徑。隨著創投的增加和一些成功案例的帶動,中國即將興起一股辦實業的高潮、科技創新的高潮,科學家的價值將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大批科學家將擔任科技企業獨立董事、技術顧問、科研領袖和行業分析師、技術咨詢專家,提高了人們對自然科學技術的重視,甚至直接影響到大中專院校自然科學的教育改革。同時,創投的投向基本上是成長較快的新興行業,這種導向和流量支撐了新興行業的迅速發展,產業結構的升級在無形中進行,如軟件行業、新材料行業和生物醫藥行業近年吸引了不少創投資金,而其增長速度也越來越快。創業企業一般在3-5年內會有生命力,因此,即使一些企業倒下去了,整個新興行業仍能在創業投資的哺育下迅速成長,尤其是技術創新能力持續得以扶持。

四、培養了中國的科技一一專業投資者伯樂

中國的創投業可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一方面,民營科技企業、新興高成長性項目需要創投雨露,另一方面,創投本身將培育大批行業分析師和專業投資家,他們是介于科技人員和企業人員之間的一種新角色,既懂科技又懂管理,既了解行業狀況又能對行業進行分析評淪,既懂投資又了解資本運作。這種人可以說是發現科技項目價值、科技前景的“科技伯樂”。目前在中國這種人才最缺,他們煉就了選擇企業、識別企業、項目投資的本領,積累了大量企業管理與投資案例,為科技找到好的市場,也為資金找到好的投向,為企業經營、投資方向做好參謀,是能對社會經濟資源進行市場化、系統化、高效率地組織與配置的最佳角色,他們的個人價值將不可限量。引導所有制向增大民有、

五、多元成份方向轉變

與國外相比,中國創業投資的資金來源目前大多來自國有或國有控股公司,包括少數民營、個人股東,作為市場化、專業化的投資機構,其投向基本上是具有增長潛力、技術領先、股權制度合理的科技型民營、多元企業,這無疑是所有制發生轉變的一個新途徑。而在此過程中,國有資本獲得了增值,民營企業獲得了發展,其原有的民營資本增長將更快。今后創投的資本也將越來越多地來自民間,因其投向基本上是具成長性的民營、多元經濟圈,一個滾雪球的效應將極大地擴張民營、多元經濟的規模。

與創業板共生共榮,并為創業板設置“防火墻”雖然目前創業板還沒有涎生,而創投已運作幾年了,但中國創業板注定要與創投共同成長。創投不僅僅為創業板培育上市資源,還在于創投發現了新的技術方向與行業價值,同時通過創投專業人員對企業的關注,業板設置了“防火墻’,對創業板的健康運行起到基礎規范作用。

2000年初,當創業板的呼聲高漲時,全國各地創投活動非?;钴S,許多地方有了第一家創投公司,許多人第一次聽到了創投的字眼,而在籌備創業板市場的深圳,創業投資也最為活躍,2000年7月前深圳創投機構也就十來家,當時創業板只是起了風聲,而到去年底已達到130家。深圳創投資金和機構占全國四成,成為一個極具潛力的新興產業。試想創業板如果開放,將催動多少創投公司的設立,推動多少資金投人實業,掀起興辦實業、重視科技的熱潮(而這是真正的市場力量驅動而不像過去政府發動搞運動),能切實有效地推動“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假設當時沒有創業板這個風聲,可以說就沒有這么多的創投,也沒有這么多較規范的股份制科技企業。如今雖然創業板沒有開出來,但這些公司的投資并沒有衰減,新的創投公司也在不斷成立,更多的人、更多的資金在力、實業。

毋庸諱言,最終能上創業板的是少數企業,能在創業板市場實現退出的創投資金畢竟是少數,但是這個少數是創投發展的一個旗幟,是一個誘惑。未來每年可能上創業板的企業也就二三百家,但作為一種誘惑動力,會推動成千上萬家新興企業的重生,并大大激發科技人員創業激情。這些創投可能投了大量企業都未能得到應有回報,但他們就奔著有幾家企業能上創業板的目標。如果說他們因為有一家企業上市而發了點財,也是正常的,因為他們要用這里的回報分攤、彌補其他投資的可能虧損。上創業板是一場考試,更是獎勵,它推動了一項事業。創投能在我們的新興企業、中小企業還處于稚嫩的“娃娃”或高速成長階段,及時注人“規范”、“風險控制”的概念,為創業企業提供規范化指導和服務的舞臺,按資本市場的標準選擇優秀企業,而上市既是對其規范的認同,又是對其公司治理提出更嚴格、更規范的要求,這將有利于全面推動創業企業在快速成長階段苦練基本功、夯實基礎管理,使之基業長青,而這種直接、明顯又有效的作用是其他制度所難以比擬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導、示范和催化作用。為創業板規則設計投石問路。

創業投資處于創業板整個價值鏈中的上游環節,與創業企業滾爬在一起,能切身感受和體驗到創業企業的酸甜苦辣,不斷摸索出創業投資的小國特色與特殊規律,對于正在籌備創業板的深交所來說,這些無疑都是極為寶貴的財富,是建設創業板極為難的第一手資料與可借鑒之經驗。筆認為,至少有以下兩點能給我們重要啟示:

1.技企業、創業企業變數大,不行業,不同成長階段具有不同特質,差萬別,千變萬化,而創投根據不同科技概念、行業如何識別、篩選創業業?如何設置一些細節、有效的提問盡速獲取企業最具價值的信息,穿企業及其領導人深層次的背后?又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何整標準?如今隨著市場環境變化與科型企業本身“變臉快”的特色,我們沒有對創業企業、創業投資頻密的、深層次的觀察,就難以真正看清楚此時此刻這個行業、這些企業的“廬山真面目”。如果說創投是對創業企業的“初考”、“預考”,那么,這些考卷、答卷對我們設計創業板同樣具有參考意義。

2、創投感受到創業企業最大的風險在哪里?創投投資一些企業后的企業遷、結果,為什么與預期、當初判斷有差距?為什么會受騙?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應有怎樣的風險分類?未來的創業板面臨的最大挑戰與最為棘手的難題,就是千差萬別、個性化突出的創業企業風險,創業板如何設置嚴格的監管門檻,如何最大可能地及時發現、預警、監控創業企業的信用風險、經營風險、資本運作風險,恐怕須從創投那里取取經,消化來自創投第一線、最靠近市場源頭的經驗與教訓??萍夹推髽I的風險更不易從財務報表、披露信息的簡單閱讀中所能獲知,而要透過諸多蛛絲馬跡和實戰體驗去感覺。而這種“感覺”單靠幾條規則去“套”恐怕難有成效,這就需要借鑒創投的案例、經驗對這種“感覺”水平進行千錘百煉,在當前制訂規則、風險防范措施時,能客觀評估其是否能經受得起未來的創業板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