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經濟發展投資結構變遷

時間:2022-07-11 11:18:10

導語:論經濟發展投資結構變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經濟發展投資結構變遷

摘要:文章主要針對經濟增長水平對建筑基礎設施投資側重點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說明經濟增長幅度較小時,對自主創新類的投資影響不明顯,應通過增加一般性設施投資來促進經濟發展。而在經濟增長趨勢顯著時,則應加大在科技型及創新型方面的投資,可實現較好的投資效益。

關鍵詞:經濟發展進程;投資結構;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投資結構將隨著經濟增長水平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只有在對投資結構有明確掌握的基礎上,才能確保資金投入合理性。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實施了基于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規劃,但是由于對基礎設施及生產設備之間結構關系認識不足,導致資源利用率較低,進而產生無效投資。針對這一問題,要求企業在作出投資決策時,能結合經濟發展將資金投放到適當的基礎設施投資上。

1基礎設施投資結構變遷的影響

基礎設施投資結構在發展變化過程中,會對國家經濟造成影響,而新時期,國家經濟發展不斷加快,想要實現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要進一步分析研究基礎設施投資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自主創新的影響,以此為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數據參考,因此本文從這兩個方面分別分析基礎設施投資結構變遷的影響。利用經濟增長率衡量經濟增長目標,而利用模仿指數分析自主創新目標,此外考慮到政策變動的影響,因此本文假定稅率不變,對動態影響情況進行分析。首先針對差異性基礎設施投資比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分析,對于建筑行業而言,當基礎設施比重增加時,模仿型勞動力的編輯產出就會不斷提高,相應的模仿型勞動力的需求也就會逐漸增加,工資水平也會得到提高。相比較而言,創新型勞動者則處于較弱的位置,因此公眾接受教育的意愿就會受到影響,研發型勞動力的供給量就會隨之降低,最終對自主創新活動的發展造成阻礙。比如,在建筑行業中自主創新尤為重要,研發新型建材,設計完善的建筑結構,都是創新型人才的工作。此外,建筑行業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后,能夠給建筑項目的最終建設帶來正外部性,以此從根本上促進經濟增長率的提高,不僅如此,隨著模仿型部門和創新型部門的發展,知識積累量不斷增加,自主創新部門的工作效率會隨之提高,當邊際產出增加時,研發型勞動力和模仿型勞動力的相對工資比就會隨之降低,勞動者接受教育的意愿提高,經濟增長率的不斷提升,最終勞動力的邊際產出效應也會隨之消失[1]。綜上所述,在經濟發展初期,加強對建筑行業等一般性基礎設施投資能夠促進模仿創新工作的開展,保證國家社會經濟增長率不斷提高,但是并不會顯著促進自主創新發展。其次,還要針對基礎設施投資結構變遷的具體時機選擇進行分析,考慮到不同階段下,基礎設施投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還要確定具體的投資時機,從經濟目標上看,三種不同的基礎設施投資模式:“3+X”模式、“5+X”模式和“7+X”模式中都能夠帶來經濟增長,而其中“3+X”模式下自主創新發展速度較強。因此可知,政府在制定建筑行業基礎設施投資結構變遷政策時,必須要綜合考慮自主創新和經濟增長兩種,以此保證兩類基礎設施投資的邊際產出效應較為平均,可以更好的推動推動投資發展,以此建筑行業的經濟增長潛力得到釋放。

2基礎設施投資結構變遷影響的實證分析

2.1建立具體計量經濟模型選取相應變量。在充分明確了基礎設施投資結構變遷影響,還要通過具體的計算,展開實證分析,首先要確定具體的計量經濟模型,根據理論模型,本文主要檢驗建筑行業基礎設施投資結構的動態影響。本文的面板模型如下:(1)其中rgdpit表示在i類地區中第t期間的實際增長率,其中infruit則表示,在i類地區中第t期間建筑行業基礎設施投資量和私人資本存量之間的比重X1it則是由各種控制變量組成的行向量,而X2it則代表著控制變量組成的行向量,μi和vt分別表示地區和時間固定效應變量。而在分析過程中,以實際GDP增長率為目標,剔除價格因素,而自主創新分析中要從發個角度來具體分析區域內的自主創新能力。而在解釋變量的選取上,參考了國家基礎資產投資年鑒中建筑行業的區域年度數據,以此對基礎資產投資結構變化的動態影響進行分析。在確定具體的模型、變量數據來源后,要對數據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2]。2.2實證計算的具體結果以及相應的分析。為了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定性,選擇了省市中的面板數據展開實證分析,其他經濟增長率、開放程度、產業結構、固定資產投資指數等數據均從中國的相關年鑒中獲得,只有正確識別基礎設施投資結構變遷的動態影響,才能夠更好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政策設計提供數據基礎。根據OLS結果以及本文研究基礎設施投資結構來看,在是三個樣本期間內,建筑行業基礎設施存量的估計系數并不顯著,由該回歸結構表明,基礎設施投資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自主創新,但是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政府要時刻關注建筑行業的經濟發展水平,當水平較低時,可以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減少要素流動產生的摩擦力,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以此激勵自主創新,降低技術的對外依存度。但是政府要注意,當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后,基礎設施投資的經濟影響會逐漸下降,還會對自主創新造成反作用,因此可以適當的減少對建筑行業的基礎設施投資,以此合理配置資金,提高資金的投資效率,實現建筑行業的經濟增長,推動建筑行業基礎設施投資結構可以科學變遷,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展開不通的基礎設施投資,以此達到調節目的,優化配置結構,讓建筑行業的經濟增長潛力得到進一步的發揮。隨著市場化進程不斷發展,資本邊際回報率也會相應地下降,因此政府必須要加強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關注,以此促進國家經濟市場的穩定發展,降低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差異,選擇科學的基礎設施投資結構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還要結合區域內部特征,選擇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投資變遷的實際,在保證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避免其他外界因素對投資結構帶來較大的影響。

3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保證企業資金合理配置、提升資金利用率以及加大企業發展潛力,要求企業能根據經濟發展規律來調整基礎設施的投資結構。對于建筑企業來講,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要結合企業發展需求進行基礎設施的投資,要想實現資金有效利用,應從經濟增長途徑著手探究投資結構對企業經濟利益提高的影響,從而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童健,武康平.經濟發展進程中的基礎設施投資結構變遷[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6,33(12):61-77.

[2]程哲,歐陽如琳.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基礎設施投融資時空格局與發展特征[J].地理科學進展,2016,35(4):440-449.

作者:孫利 單位: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