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課理念下證券投資學課程實訓體系研究
時間:2022-09-14 03:58:43
導語:金課理念下證券投資學課程實訓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證券市場制度、法律法規、金融產品創新均取得巨大的成績。但作為高校財務管理、金融專業一門核心課程的《證券投資學》,卻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要求,特別是實訓條件、體系等比較落后,投資實戰方面更是處于空白。2018教育部要求嚴格本科教育教學過程管理,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因此,文章在“金課”理念的指引下,注重實訓“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對《證券投資學》課程實訓體系進行了重新設計,構建出一個全新的“課內實訓+仿真實訓+社會實訓”三位一體實訓體系。
關鍵詞:金課;證券投資;實訓體系
證券投資學是門理論性較強,實操性更強的學科,其理論應用于實踐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檢驗和驗證。因此,課堂上較短的48學時難以滿足實戰的需要,需要增加仿真的、社會的實戰訓練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和實踐效果。在“金課”理念下,以“以學為中心”,必須更加專注學生自我專業素質的提高,而實訓體系的完善是其提高的保障,因此需要有非常強的實訓體系作為支撐。但當前大部分高校“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教學都是重理論教學、輕實踐,甚至沒有好的實訓教學內容,實訓內容書本化和單一化,難度和深度較低,無法適應應用型本科的教學需要,最根本的是無法與實際工作對接。許小姣(2019)認為,要提高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和深度,切實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是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系統工程。[1]本文的研究結合仿真實訓和社會實訓的經驗教訓,構建一個全新的“課內實訓+仿真實訓+社會實訓”的三位一體實訓體系。實訓,即“實習(踐)”加“培訓”;本源自于IT業的管理和技術實踐。而本文中的課內實訓、仿真實訓、社會實訓在大量的文獻中都沒有統一的定義,基本上是作者根據自身的理解而作。衛慧平(2010)認為高校實驗教學模式按實驗技術層次劃分,可以分為傳統的實驗室教學模式,網絡實驗教學模式,社會實踐教學模式。[2]這三種教學模式正是體現了實訓教學的課內實訓、仿真實訓、社會實訓三方面的實踐應用。
一、課內實訓———基本原理+操作技能
課內實訓要以尊重理論扎實、理論夠用的原則,將課堂中所學證券投資學原理進行提煉,歸納整理,編制成可以配套應用的實訓內容,然后對基本技能和中高級技能進行較好的掌握,為仿真實訓做好準備。課內實訓的主要目標是體現以下二點:第一,理論實用、夠用;第二,做好知識的儲備和積累,完善知識體系、熟練操作技能。課內實訓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歸納總結:
(一)基本面
(二)技術面
技術面即經過長期的投資實操生涯及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總結技術經驗和技巧。
(三)心理面
心理面即引入投資心理學相關內容:第一,相關投資心理學理論和心理效應———心理博弈、資金博弈、反向指標、媒體和大眾的聲音;第二,心理指標--PSY、RSI等;第三,非常重要的心理工具--divergence背離的應用。
二、仿真實訓———技能的應用、原理的驗證
2018年教育部最新的5號文件中強調要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著力提高高等教育實驗教學質量和實踐育人水平。由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效果較為顯著,學生參與度高,實驗興趣濃厚,自主學習明顯增強,實踐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劉美玲(2013)提出應構建“實戰驅動”為導向的金融實訓教學體系的觀點,并從實訓課程體系的制定、實訓課程體系的組織和實訓教學隊伍建設三方面詳細介紹了如何建設以“實戰驅動”為導向的多層次的金融實訓教學體系。[3]本文以“金課”理念為指導,特別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理念,以任務驅動為導向,進行以下仿真實訓環節設計。
(一)準確適宜的實驗教學項目和任務
(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
1.重點實行基于案例的互動式、研討式教學。加強實踐教學方式的創新,包含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問題討論、流程演練、組建團隊比拼、實戰演練、遠程討論等多種實踐教學方式。同時,在實訓模式上利用行情分析軟件,通過各種教育資源不同形態和設備的展示,使用手機app、QQ群、微信群、騰訊會議等多平臺的互動,促進教學準備(備課、預習)、線上討論、線下交流,加強基于互聯網+的實踐教學模式搭建。2.引入商科電影教學,指導分析幾部關于投資方面的電影。美國商科教育基本有10部商科必看電影,而中國商科教育這方面基本是空白,且視頻教學比文字、圖片教學能產生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更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商業運行的本質和規則的理解。
(三)敬業專業的實驗隊伍
1.師資結構2.通過聯合國泰君安開展校企合作,進行產教融合;通過全國金融挑戰賽鍛煉培養應用型人才,來完善“三位一體”實訓體系。3.實施學業導師制和現代學徒制,確保學生能保持2年以上的連續教改實驗,打造穩定的研究團隊。引導學生成立金融分析協會,積極組織引導同學們參加各項金融交易大賽,積累豐富的投資經驗和形成較好的投資理念。(四)持續改進的實訓評價體系不同于傳統的考勤加作業的方式考核,新的實訓評價體系更加考慮仿真實訓所帶來的業績效果,而不僅僅根據課堂表現,因為部分同學可能考試很會,但在實踐應用上就差很多,所以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于仿真實訓成績最終的評價。馬浚鋒、羅志敏(2019)認為高校要打造更多“金課”,還需正確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特長、專業需要進行課程學習;適度松綁學生評教與教師教學績效考核之間的硬性聯結,實行“寬嚴相濟、因課制宜”的課程考評制度。[4]基于此,基于考勤、原理掌握、技術指標、圖形圖表識別、實訓報告撰寫、實訓分析結果、學生互相評價、比賽結果的多維度初步評價體系形成,然后賦予不同的權重就構成仿真實訓的成績考核評價。同時,依托全國大學生金融精英挑戰賽,在校賽、省賽、國賽的三輪比賽中,應用證券投資相關原理、技能,開展仿真實訓,并總結投資經驗,分享投資心理感受,驗證所學原理、技術,從而為再次仿真實訓做好準備:第一,下載安裝國泰君安富易行情分析軟件,開始仿真實訓;第二,模擬投資→持續跟蹤某只股票;第三,反復驗證各項證券投資技術理論、技術指標;第四,實現心理、心態的鍛煉,實現投資理念的深化。三、社會實訓———市場經驗、投資理念、交易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社會實訓是一個很大的綜合體,涉及到多種方面。余小陽(2018)認為證券投資學是門理論性較強,實操性更強的學科,其理論應用于實踐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和驗證。因此,僅靠較短的課堂教學學時則遠遠不夠,還需要增加仿真的、社會的實戰教學才能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5]。市場經驗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較長時間的訓練和磨練而得到。投資理念的形成,特別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彼得林奇的成長股投資理念都是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慢慢形成。而最重要的交易心理素質在整個證券投資中至關重要,它甚至超過了會計學、財務分析、證券投資本身,對投資成敗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積極參加仿真投資交易大賽及全國行業類投資大賽積極參加仿真投資交易大賽及全國行業類投資大賽,與全國各大高校大學生角逐,檢驗知識、能力以及部分心理素質。雖然是全國仿真的交易大賽,但同學們之間的高校競爭、不服輸的心理狀態,以及為了榮譽而戰的精神狀態會對投資收益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在競賽過程中,心智不斷得到鍛煉。(二)進行實盤投資交易有條件的同學一定要真金白銀入市,實盤交易是社會實訓的核心,因為前面的課內實訓、仿真實訓最終是為了進行社會實訓,能夠最終接受市場的檢驗,檢驗所學、所悟及投資理念。此外,為什么要從模擬盤轉向實盤,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模擬與實盤之間存在操作心理障礙差異;第二,作為影響成交的任何變量,你的策略、籌碼倉位都會影響競爭對方作出策略改變,任何一個投資主體作為其中的一個變量,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因為整個市場是動態變化的;第三,模擬永遠得不到真實的資金操作鍛煉,心理素質無法得到根本提升。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決定投資成敗的就是心理因素。(三)實施學業導師制和現代學徒制要加強校外導師的引進,積極發揮校內校外學業導師雙輔導的作用,讓理論、經驗接受市場檢驗,加強外部導師的指導和投資實戰培訓,經常帶領同學們參加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的培訓會和技術、投資理念交流會,部分同學可以利用假期加入到證券公司的實習中,以一個現代學徒的身份跟著師傅學習、鍛煉,不斷提高社會實訓能力。
(四)成立學校金融研究中心
邀請優秀專業教師擔任中心指導老師,并培養一批優秀學生專業隊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開展金融學術研究、進行證券投資實踐校內期刊制作,提升專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
四、“三位一體”實訓體系內部之間的關系
先打好課內實訓基礎,扎實原理,精通技術,然后轉向仿真實訓;在仿真實訓過程中,模擬檢驗原理、技術,對優點進行發揚,對缺點進行不斷改進,反饋課內實訓設計,然后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訓;社會實訓具有對于原理、技術、心理的市場檢驗功能,是真實發生的交易。最后,比較分析仿真實訓和社會實訓所存在的實訓效果差異,改進優化仿真實訓。整個社會實訓是最終目標,利用社會實訓的成敗經驗,反饋給課內實訓,從而進行課內實訓的再次設計,最終優化課內實訓的內容和形式,以適應社會實訓的需要、達到實訓目標。最終的實訓體系構建如下。綜上所述,金融記憶是短暫的,如何讓證券投資理論和技術操作技能持久不衰,即經常使用它是對待遺忘最好的處理辦法。湖南信息學院形成的大三“證券投資學”理論課附加課內實訓,大四的“證券投資模擬實訓”限選課,基本可以保證本門課程實踐的持續性。此外,以每年度的“東方財富杯”全國大學生金融精英挑戰賽為依托,進行仿真實訓教學,并積極參與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的社會實訓和實戰練習。最后,對課內實訓、仿真實訓、社會實訓進行具體分析,厘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并結合現實投資環境,重新設計了實訓環節,完成了全新的“課內實訓+仿真實訓+社會實訓”的三位一體實訓體系構建。通過實訓體系的構建,實訓內容得以較大程度更新和擴充,實訓項目設計更趨科學、實用。整個實訓過程的有效開展,實訓環節任務的高效完成,基本可以滿足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需要,并能達到較好的實訓教學效果,使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許小姣.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課’、打造‘金課’”芻議[J].文教資料,2019,(07):198-199.
[2]衛慧平.高校經濟管理學科實驗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1):107-109.
[3]劉美玲.基于“實戰驅動”的金融實訓教學體系建設與思考[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3,26(01):100-103.
[4]馬浚鋒,羅志敏.什么是大學“金課”:學生如是說[J].江蘇高教,2019,(05):60-66.
[5]余小陽.應用型本科《證券投資學》實訓課程的構建與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34):8
作者:余小陽 單位:湖南信息學院 管理學院
- 上一篇:汽車電子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措施
- 下一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