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1-27 09:21:21

導語: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當前職業教育最大的痛點在于課程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脫節。以證券投資課程的教學為例,絕大部分學校的教學內容停留在金融學理論學習階段,實踐多以證券模擬實訓為主,存在典型的“在岸上學游泳”現象。針對當前證券投資課程教學中突出的“三教”問題,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的高職證券投資課程改革思路,提出了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證券投資;高職課程改革

一、證券投資課程的教學改革背景

(一)居民對財富管理的需求旺盛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金融資產快速增長。根據招商銀行聯合貝恩公司發布的《202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至2020年底,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為人民幣241萬億元[1],近三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3%;預計到2021年底,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將達人民幣272萬億元。隨著財富的增長,居民對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日益強烈,但大部分居民缺乏投資與理財方面的專業知識,很多人為了追求高收益,在缺乏對風險足夠認識的情況下,盲目跟風投資,將資金投資于高風險的金融產品,結果造成嚴重損失。

(二)互聯網金融環境為教學改革創造契機

在信息互聯網發展浪潮襲來之際,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極為迅猛,初步形成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興金融業生態體系。這種產業變革對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滿足互聯網金融形勢對人才的培養需求,將產業發展新變化融入到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之中[2]。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投資者可選擇在線交易的金融產品日益豐富——股票、債券、基金、期貨等。投資者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終端,買到想投資的金融產品,這為金融類專業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創造了難得的契機。只要掌握了正確的理財方法,根據投資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投資策略,就可以通過電腦和手機輕松完成各類金融產品的配置。

二、當前證券投資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問題

對于證券投資相關的課程,教師首先需要修煉自己,參與有真實資金投入的證券交易,積累更多的經驗,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教師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任教,他們雖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證券投資實踐經驗不足,在教學中也只能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教材問題

教材是課程教學的重要載體,教材質量直接影響著課程的教學效果。當前高職院校所使用的證券投資課程教材,基本上是沿用傳統的教材,很多內容已與實際情況不符。當前,我國金融行業的變化日新月異,證券市場發展快、變化大。現有的教材還未體現出證券市場的最新內容,許多新事物、新現象、新理論也未能反映出來。這對培養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金融人才極為不利。

(三)教法問題

在課程教學內容上,證券投資課程大多數仍是以金融學理論學習為主,很多內容晦澀難懂,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方式上,多數高職院校主要采取講授式,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不停,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似懂非懂,師生間缺少互動,教師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果較差。

(四)缺乏全真證券交易的訓練

當前的證券投資課程教學,多以理論學習為主,實踐較少,缺乏全真證券交易的訓練。在為數不多的實踐操作課中,采用的是模擬證券交易。雖然在模擬交易中,除了是虛擬資金之外,其他方面都與全真交易并無不同之處。但是,由于資金的虛擬性,使得模擬交易成了一個游戲,學生在模擬交易中的心態與全真交易相去甚遠。在心理上,學生認為反正不是真實資金,交易中出現虧損或收益都無所謂,普遍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沒有認真分析就直接買賣證券品種。例如,在模擬交易中,一些學生將50%以上的模擬資金重倉持有個別證券品種,這種做法若應用于實踐,存在極大風險。

三、證券投資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

證券投資課程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是理論與實踐脫節,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要“下水學游泳”。具體而言,就是師生必須投入真實資金參與各種證券的交易,以全真交易為導向就成為證券投資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在明確了全真交易導向之后,證券投資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很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下面就課程教學中最為突出的“三教”問題(教師、教材、教法),提出一些具體的改革措施。

(一)針對教師問題的改革

在招聘新教師時,更加注重教師的實際證券投資經歷和經驗。積極鼓勵教師參加證券從業人員資格、基金從業人員資格和期貨從業人員資格等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和考試。鼓勵教師利用自有資金參與基金、股票和期貨等真實的證券投資業務,定期在教研室內開展證券投資經驗分享會。鼓勵教師外出參加專業相關培訓,為教師深入到證券公司進行調研、學習提供幫助,以提高教師的實際證券交易操盤經驗,豐富其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水平和知識輸出效果[3]。學校在這方面出臺具體的制度文件,對取得相關專業資格證書的教師給予補貼,甚至可以明確規定,擔任證券投資課程的教師必須具備真實的證券投資經驗。

(二)針對教材問題的改革結合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鼓勵教師使用自編教材,要求使用的教材操作性強,更注重具體理財方法和投資策略的應用與實際操作。教材應將實訓內容與證券投資的工作流程相結合,從證券投資準備、證券投資分析、證券交易等環節入手,明確列出每一環節學生需要完成的實際操作任務;另外,教材應特別注重案例教學,不斷更新教學案例,引入最新的案例,既有助于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相結合,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財經新聞和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專業敏銳性。

(三)針對教法問題的改革在教法改革中,應堅持以全真證券交易為導向,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學習證券投資對個人和家庭發展的實際意義。具體的改革措施如下。1.讓學生找到學習證券投資課程的意義。人們獲取財富最主要的方式有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兩種。人們通常在年輕時通過工作取得工資性的主動收入,中晚年利用各類金融投資品獲得被動性收入。證券投資是大部分人取得被動性收入的重要途徑,若要在證券投資中受益,必須早學習,早實踐。證券市場是一個殘酷無情的市場,能持續盈利的通常是知識和經驗豐富、方法正確的人,而虧損的多是缺乏知識和經驗、方法錯誤的人。2.給學生提供課外學習書單,重視對學生財商的培養。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很多學生對證券投資課程很感興趣,但以往的課程教材理論偏多,很多內容還晦澀難懂,極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經典的理財書籍,大部分通俗易懂,相比課程教材,更具趣味性和可讀性。在課前,為學生提供課程推薦書目,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財商。3.課堂教學以全真證券交易為導向,邊做邊學,解決實際投資問題。在解決了投資的觀念性問題之后,接下來就是實踐操作了。在傳統的證券投資課程教學中,理論學習時間多,實踐操作時間少,最終導致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應避免給學生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而讓學生邊進行實踐操作,邊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理論知識夠用即可。首先讓學生參與到證券市場中,去感受市場的特性,然后循序漸進,從證券投資的“淺水區”逐步進入“深水區”,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做”。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學生在課堂上借助手機或電腦,可以接觸到各種不同風險水平的金融產品。因此,課程改革的關鍵就是必須將過去以掌握理論知識體系為導向的教學,轉變為以全真證券交易為導向的教學,讓學生圍繞完全真實的證券投資交易,邊做邊學,解決實際投資問題[4]。

四、以全真交易為導向的證券投資課程教學方案

(一)先讓學生開設真實的個人證券賬戶,親身體驗證券投資前的準備工作

學生開設證券賬戶的階段,給學生講解證券市場及證券市場的參與者、證券服務機構、證券市場監管等相關理論知識。給學生演示證券開戶的流程,解決學生在證券開戶過程中的各種疑問。在此階段,可根據實際情況需要,讓學生完成股票賬戶、基金賬戶、期貨賬戶等證券賬戶的開戶流程[5]。

(二)讓學生充分認識股票、債券、基金和期貨等各種金融證券的投資風險

證券投資是有風險的,就像學游泳有溺水的風險一樣。在進行各種證券的全真交易之前,必須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風險管理教育。以全真交易為導向的證券投資課程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對各類證券品種風險的深刻認識之上的。在以往的教學中,證券投資課程教學很少以全真交易為導向,原因在于大家過分夸大了投資的風險,這其實無異于因噎廢食。在證券投資的學習中,只要有最基本的風險意識,不擅自將資金投資于高風險的品種,是不會出現重大投資虧損的。在風險教育階段,先讓學生進行證券的模擬交易操作。雖然與全真交易相比,模擬交易在心理感受上有很大差別,永遠都無法替代有真實資金投入的全真交易,但是在對學生進行風險教育階段,模擬投資實訓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一些證券品種的投資風險太高,一旦出現損失,是不可挽回的;另一方面,有些證券品種有較高的資金門檻,師生沒有那么多的資金參與。

(三)在模擬交易實訓后,進入有真實資金投入的全真交易階段

讓學生參與全真交易,是以全真交易為導向的證券投資課程改革的關鍵階段,不可或缺。在全真交易階段,教師應根據證券品種的風險劃分“安全水域”,避免“溺水事故”,這個是引導學生進行全真交易的前提條件,尤為重要。結合學生的風險承受能力情況,根據風險等級,可以把各種證券投資品種按風險水平由低到高進行排序:貨幣型基金、短債基金、純債基金、普通債券型基金、激進債券型基金、標準混合型基金、激進配置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股票、大宗商品類基金、期貨等衍生金融工具。剛開始,只讓學生參與風險較低的證券品種的交易,如貨幣型基金、短債基金、可轉債打新等;對低風險品種的交易流程和相關知識非常熟悉之后,逐步進入更高風險等級的產品進行交易;對股票型基金和股票這類高風險的證券品種,提醒學生謹慎參與;對期貨這種風險極高的投資品種,禁止學生參與全真交易,僅參與模擬交易即可。在以全真交易為導向的課程教學實際操作中,若要求每個學生獨立開設真實個人賬戶,可能難以執行,且有較大的政策風險。特別是股票投資,因為風險較大,不能強制要求每個學生都去買股票[6]。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可以靈活處理,以自愿為原則,采用分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具體做法如下:5至6人為一組,以組為單位參與投資。在交易準備階段,每組推選一名組長,由組長開立真實證券賬戶。本組投資資金由成員以合伙形式籌集,以100元或200元為單位。組員不得中途撤出投資資金,投資收益按投入比例分成。為了防范風險,教師可設置上限。比如,每人不得超過10個單位的投資,每組的初始投資資金控制在500元至6000元之間,做到風險可控[7]。在證券投資分析階段,在教師引導下,各組學生自主選擇擬交易的證券,并寫出投資理由和具體操作策略。在證券交易階段,小組成員集體討論,觀點達成一致之后完成交易。在課程中后期,各小組根據市場行情和本組所投資證券情況,交流學習心得,總結經驗教訓,并對小組所投資證券品種和投資策略進行調整。課程結束后,教師根據各小組各階段的表現作出評價。

(四)鼓勵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繼續踐行所學知識,做到知行合一

課堂上的學習,僅僅是證券投資理論學習和實踐的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證券投資,是個無限博弈的游戲,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證券投資的效果,只有經過長時間正確的堅持,才能得以體現。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繼續踐行所學證券投資知識,做到知行合一。在投資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學習,具有非凡的耐心,經過反復的實踐鍛煉、反思和總結。在課程結束后,教師應建立課程實踐情況的跟蹤機制,了解學生后期證券投資的實踐情況。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課程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全程管理,讓學生真正受益于課程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招商銀行,貝恩公司.202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R].

[2]鄧先春,劉琛.“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實訓教學改革探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6):69-72.

[3]馬瑞.互聯網金融視閾下“課崗證賽”融通的課程體系構建[J].河北職業教育,2018(03):49-54.

[4]歐陽世芹.論過程性考核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證券投資基金課程為例[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8):47-50.

[5]余博,杜娟.現代學徒制視角下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2):49-52.

[6]張麗玲.高職院校創新實踐教學的案例研究——以證券投資學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8):91-93.

[7]周心蓮.產教融合背景下證券投資實訓課程改革與探索[J].科教文匯,2017(03):41-42.

作者:歐陽世芹 單位: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