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探討
時間:2022-02-22 08:17:12
導語: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時代來臨,促使了教育資源和“互聯網”結合的新形式出現,微視頻資源有了新的格局并開始被廣泛應用,解決了以往獲取教育資源所面臨的諸多局限問題。“互聯網”的出現對教育事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文中基于”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探討,根據計算機專業的特點,打破了傳統教育理念存在的各方面問題,改進了教學措施,積極探索培養優秀高職計算機人才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資源;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
當今社會各個領域都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互聯網把不同的行業聯合在一起,形成了信息資源共享局面,促進了傳統行業規模的持續擴大。在線教育也隨之興起,這種模式吸引了眾多高職院校與相關教育機構參與其中,基于“互聯網”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對教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1“互聯網”對高職計算機的作用
1.1高職計算機專業以多方式多形態的趨勢發展。“互聯網”正使計算機專業方面的教育朝著多種類、多形態的方向進展,各種學習資料以教育資源共享形式存在,教育形態被重視。例如,多種形式音、視頻資料在全國院校受到關注,計算機相關專業的課堂教育和互聯網教育不再受控于某個特別的課堂或者聯網機房,不再受限于某一個教師的教育,僅在擁有一條網線和辦公設備的條件下,學生就能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師或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習效果最大化。互聯網共享滿足了移動網絡平民化的需求,使教學組織和教學手段更加多樣化。1.2計算機專業教學凸顯高端化。在高職院校傳統的計算機相關課程中,基本上都是教師給學生講授完理論知識后,才帶領學生走進機房在設備上進行簡單的操作。但是,由于理論知識難以理解,上機操作時間短,加之不熟悉,同學之間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差很大,導致對技能的掌握參差不齊。而互聯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能讓同學們自由發揮,想學哪里點哪里,哪里不足補充哪里。1.3計算機專業教育平等化。互聯網資源共享提供了諸多免費學習的教學窗口,使得計算機教學打破了區域、學院、種族甚至國家的制約,為每一個熱愛計算機的同學提供了平等的學習機會,使同樣的教育資料、教師資源通過互聯網視頻得以共享。計算機教育不是重復地將舊的教學方法和PPT復制到計算機上,而是創造了一個網站,實現了每個人的免費教育,同時也給偏遠地區和農村學校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使他們可以看到優秀教師的課件。計算機教育只要有教師、計算機,就可以進行教學活動,學生也可以在計算機上練習。計算機教育具有實用性,學習計算機就是為了幫助自己更好地使用計算機,完成各項工作。互聯網時代的高職計算機教育具有共享性,可保障學生的基本教育。
2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專業的特點
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專業具有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實操和理論之間關系等特點。2.1教師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培養技能型人才是當下專業教學的重要目標,這不僅要求學生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具有熟練的操作能力。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時一定要圍繞此目標展開授課,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整個教學過程有意義。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將理論教學和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全面地掌握計算機方面的各種知識與技能,從而幫助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快地成長。2.2提高實操和理論知識之間的關系。提高實操和理論知識之間的關系,既要把理論運用到實際操作,又要把實際操作做到精益求精。由于互聯網授課與傳統授課之間存在差異,就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只有在全面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練掌握了各項操作技能后,才能增強自身的職業素質,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更多的貢獻,為企業和國家創造價值。高職院校為社會輸送的人才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其核心是對技術人才的培養,通過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都得到加強,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改革高職計算機教學措施
3.1教學內容創新。高職院校在改革教育的行動中,首要應考慮到計算機與社會發展的必然聯系。社會在發展,計算機行業的變化日新月異,各項技術也在飛速發展。因此,教師不僅要與時俱進,及時學習新的內容,也要在教學時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課件,豐富其中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本科教育相比,高職教育更傾向于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重視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日常工作的能力。教師的教學內容主要在教材中獲取,但是教材不會根據計算機技術的日常變化進行實時改變,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能夠進行如此頻繁、多變的教材更新,更何況這也是一種資源浪費。所以教學內容的創新主要依靠教師自身,這對于教師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應遵循以下三點原則:(1)不能讓學生只學習理論知識,不進行實際操作;(2)不能只講教材中的舊內容,不進行新計算機技術的拓展;(3)教師講授的內容要與學生學習的內容息息相關,并且與學生的接受范圍相協調。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課堂的側重點放在學生的實際操作中,并提供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既能提高他們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能讓他們對計算機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長此以往,他們便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課外也能積極思考,快速掌握課堂內容,更好地對課堂內容進行創新。3.2豐富授課手段。多媒體教育和多樣性教學使人與計算機的互動更加頻繁,互動效果更加有效。社會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為盡早實現教育現代化、教學自動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計算機進行課堂教學,收到了不論是在計算機房還是在普通教室中、隨時隨地都可以教課的效果。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內容的講授,使得課堂內容更加豐富,使得講述過程更加有趣,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教學內容,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同時,將教師的計算機和學生的計算機聯系起來,使教師能夠實時操控學生的計算機,避免出現學生在學習之余利用計算機玩游戲的現象。更關鍵的是,教師能夠實時觀看每個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及時指出他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幫助他們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便于他們更好地掌握課堂內容。在教師制作課件時,可利用多媒體的特點對普通課件進行相應的改變,使其更適合多媒體教育的特點,并在教學過程中將多媒體教學的優點發揮出來。計算機教學與其他課程的教學方式略有不同,其他課程使用多媒體教學可能并沒有特別明顯的效果,但是計算機課程不同,它是一門原本就應該出現在計算機上的課程。如果只是單一地照著課本學習理論知識,在面對計算機時,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學習前后并沒有明顯的區別。即使學習過理論知識,但他們依然不知道這些內容在計算機實際操作中如何體現,更不知道該如何操作。利用多媒體教學后,既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也能鍛煉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可以將自己的課件發送到班級的多媒體中,便于學生自主下載,幫助在課堂上沒有完全掌握知識的學生,使他們能夠在課下自己安排時間進行學習。3.3改進傳統考試辦法。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本質是進行計算機實際操作,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要對學生加大考核力度。重視考核效果,檢驗教學質量,考核要向多個形式發展,在此方面可參考其他院校或機構的考核辦法,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檢驗。本科教育更傾向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和對學生思想上的影響,而高職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的能力。高職教育重點培養技術人才,技術人才不僅要動腦,更要學會“動手”。所以高職教育不能完全借鑒本科教育模式,并且在教授知識的方法、側重點,甚至考核方法上都不一樣。在本科教育中,學生是放養模式,對學生的管制并不嚴格,只要求學生在最后的期末考試中不要掛科;而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有相似之處,都把一學期的所有課程分為考查課、考試課兩種類型,但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高職教育的考查課沒有期末考試,取而代之的是過程考核,而考試課有期末考試。一般情況下,考查課重視實際操作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監督、考核。對于計算機這門課程,大部分課堂時間都是在機房進行實際操作,理論知識的學習少之又少。也就是說傳統的考核方法并不適用于計算機課程,計算機課程的考核是對計算機的實際操作,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明確考試的操作范圍,每節課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教師對于所講授的內容分階段對學生進行測試,便于完全掌握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提醒學生認清自己的學習效果,防止出現考核不過關的現象。
4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觀念的轉變,如今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教學已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思想得到了徹底改變,這是技術提升和教育改革的結果。隨著網絡計算機更新換代的速度日益加快,我們的教育模式也要與時俱進,順應社會的發展方向,不能再停留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而應不斷迎合社會的發展與需求,以便能夠為祖國輸送大批有價值的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余明輝,賀平,鐘偉成,等.基于能力核心和項目課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9(8):17-22.
[2]胡昌龍.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改探索[J].中國新通信,2015,17(23):113.
[3]余波,容湘萍.“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模式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Z1):145-146.
[4]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機與“互聯網+”課堂——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新思維、新路徑[J].遠程教育雜志,2015,33(4):14-21.
[5]丁新亞.對高職計算機專業發展出路的實踐探索——以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專業為例[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7(1):203.
[6]齊東東.多媒體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考試周刊,2015(69):135.
[7]高金麗.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基于工業互聯網[J].物聯網技術,2015,5(5):95-96,99.
[8]唐敏,周永剛,陳明武.構建“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智慧教育方案[J].物聯網技術,2016,6(5):113-115.
作者:許 媛 張宏甫 單位:1.安康職業技術學院 2.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探究
- 下一篇:微課在中學計算機課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