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券政策可行性分析

時間:2022-06-06 10:06:28

導語:科技創新券政策可行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創新券政策可行性分析

創新券最初發源于1997年荷蘭林堡省實施的“研究券”,在歐洲各國如意大利、愛爾蘭、瑞士等取得了良好的撬動科研資金投人的效應,并傳至亞洲國家地區。所謂科技創新券就是針對中小微企業經濟實力不足、創新資源缺乏,同時高校等科研機構缺乏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動力而設計發行的一種“權益憑證”和“創新貨幣”。其主要方式為政府向有創新能力的中小型企業發放創新券,企業用創新券高校等科研機構購買科研服務,為企業服務的機構持創新券到政府的財政部門兌現。

1科技創新券在我國各地實行現狀分析

1.1科技創新券在我國各地實行現狀

科技創新券在我國的引入,最早見于2012年9月江蘇宿遷率先試行的科技創新券制度,隨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浙江省海寧、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鹽城市、南京市、河南省焦作市、山東省濰坊市等城市已經出臺并實施了科技創新券政策。2015年7月1日《遼寧省關于實施科技創新券制度的若干意見(試行)》開始實施,隨后遼寧省沈陽市、大連市發行了科技創新券,下面以宿遷市、長興縣、蘇州市、武漢市等為例闡述國內各地實施科技創新券的情況。1)宿遷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現狀截止到2012年9月,宿遷市,共分六批發放1.41億元創新券服務企業1580家,其中一般科技創新券發放企業900家,券值2700萬,以獎代補類發放企業133家,券值2747.4萬;重點券發放企業25家,券值1541萬;技術服務券發放企業282家,券值2000萬〔1〕,為399個項目兌現4348.4萬元創新券,兌換率30.8%,帶動科技投入達5.95億元。2)長興縣科技創新券實施現狀2013長興縣,以“借力大上海,助推企業創新”共享上海市226個服務機構的大型科學儀器設施、科技文獻及標準資源。其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12家、專業技術服務平臺73家,上海市重點實驗室79家、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2家,當年發放“科技創新券”500萬元。僅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推出的科技創新券的金額就達233萬元,惠及長興縣233家企業。3)杭州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現狀從2011年開始,杭州市物聯網平臺作為科技創新載體,面向杭州市的企業,推行科技創新券,對持券企業開放平臺上的電子產品檢測等服務項目,對申請使用創新券的企業,將給予10%(年合計金額不超過10萬元)的資金補助。截止2014年底,杭州市共發放資金補貼近1500萬元,成功兌現科技創新券1264張。2015全年發放創新券2850.72萬元,實際使用1342.82萬元〔2〕。4)武漢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現狀截止2015年12月,共有202家企業領取了總額為3000萬元的創新券,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98家,市級農業科技型企業7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4家共有18家企業與9家創新券接收機構簽訂了20項服務協議,累計使用創新券54.64萬元。兌換率為1.8%〔3〕。

1.2科技創新券在我國各地實行的不足

對科技創新券推行的結果調查表明,創新券的確從總體上提升了企業的研發支付能力,撬動了社會的科技研發投入,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但由于城市類型、信息、資源的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2本溪市實施“科技創新券”的可行性

2.1本溪市擁有豐富的科技人力資源

目前,創新園成功引入海內外高尖端科研機構45家,其中43家已經正式開展業務。承擔國家“973”、“863”以及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110項。開發醫療器械、新藥項目共305個,取得國家Ⅲ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18項、國家新藥證書2項,獲得國內外專利139項。先后引進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人才王鐵教授及中組部“千人計劃”人才馬寧寧教授、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李洪誼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博士)、遼寧省“攀登學者”孫寶山教授等國家級及省級人才40多名。結合引進的專業人才及藥都相關企業先后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基地并建立了2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大量的國際研發機構入駐藥都及高尖端人才將為實行創新券政策奠定了人才基礎。

2.2高校入駐本溪高新區為實行創新券政策提供

了組織保障由沈陽藥科大學建設的遼寧省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綜合平臺是東北三省唯一一個國家級綜合性新藥研發平臺,2009年綜合平臺獲國家科技部批準立項建設,2012年順利通過國家重大專項的指標驗收,排名由申請時的全國第十二位躋身全國前五位。2013作為全國十個綜合平臺之一成功獲得科技部滾動支持。作為東北三省最高水平的綜合性新藥研究機構,平臺高層次人才匯聚、學科門類齊全、集成創新優勢明顯,已圍繞惡性腫瘤、結核、重大病毒感染性疾病等10類(種)嚴重危害國民健康的疾病研發20余個重大創新品種,突破50余項重大關鍵技術,科技服務與成果產出輻射100余家國內制藥企業。2015年沈陽藥科大學將進一步完善平臺建設。沈陽藥科大學“基于靶點的藥物設計與研究”重點實驗室現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教育部創新團隊為引領的高水平科研人員50余名,擁有近10萬個結構明確的物質資源庫,并于2014年獲批成為國家化合物樣品庫環渤海地區衛星庫。2015年,實驗室計劃將衛星庫落戶中國藥都創新園,為支撐中國藥都重大創新藥物研發提供重要源動力。

3本溪地區推廣“科技創新券”的對策建議

對科技創新券推行的結果調查表明,創新券的確從總體上提升了企業的研發支付能力,但根據各地區信息、資源的不同產生的效果也各部相同,因此在本溪地區,實施“科技創新券”更要配合有效的政策及平臺作為保障。

3.1科技創新券與研發平臺融合

科技創新券與科技公共服務平臺融合,可以實現科技需求和科技資源的對接,在撬動社會科研經費投入,激發研發服務市場活力,提高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方面將呈現倍增效應。效仿國內研發平臺與科技創新券的成功的對接模式,本溪地區可以與沈陽科技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簽訂協議,由本溪市發行科技券,沈陽科技服務機構為其提供服務。從而實現服務機構跨區域的為中小企業服務,同時也提了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中小企業合作的積極性。對本溪企業來說,便可以更好的利用沈陽科技公共服務機構的各種資源,促進沈本一體化的進程,對沈陽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的各個服務機構來說,也是提升服務總量、拓展和拉動了其服務對象和服務需求,從而產生一個多贏的合作和共享模式。

3.2借力省會資源,助推企業創新

沈陽市現已公布首批科技服務機構服務51家其中國家、省重點實驗室1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共科技服務平臺)11個、大型儀器共享專業服務中心6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6個、科技咨詢及技術檢測服務機構7個、農業科技服務機構6個、技術轉移機構2個。本溪市與遼寧省省會沈陽市毗鄰,借力沈陽市科技服務機構的資源,有效拓寬券的服務范圍,有效解決了企業在產品開發等環節的難題。

3.3制定科學有效的科技創新券政策及實施方案

1)通過普發和申領兩種形式向企業發放創新券在企業使用科技券時可有兩種選擇方式:一種是企業自行與科技服務機構進行供需對接,直接使用創新券金額;另一種則是先向服務中心登記,通過網站將企業需求上傳至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科技服務機構響應后,企業再前往約定單位進行對接,并用創新券抵扣相關經費。2)通過以“券”代獎的機制增強企業創新后勁“企業在拿到科技券后,必須真正用于科技投入才能變成‘現金’”,并明確兌換比例。相對申請類兌現可以適當提高獎補類兌換比列從而倒逼企業加大科技投入。3)推行電子券,構建創新券服務平臺紙質創新券簡單、直觀,但有不能找零、不易監管、不環保等諸多不便,應該盡早過渡為電子券。創新券服務平臺是推行電子券的前提。市創新券管理全流程的核心,要構建一個貫穿創新券申領—審核—發放—交易—兌現—公示—統計全過程的公共服務于管理平臺,做到多有數據全公開、所有資金透明、所有交易全公示。4)細化了創新券種類,明晰發放對象和使用范圍如創新券的類型,適宜采用專項券與一般券的分類,專項券面向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一般券則面向所有技術領域。針對市委、市政府重點支持企業推出重點券;針對市級以上各類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創新載體,推出平臺券。同時為鼓勵企業積極使用調整了配套比例,鼓勵企業積極使用。

作者:安家緯 王卓 單位:1.本溪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2.本溪市知識產權執法監察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