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公共政策與科技創新的內在聯系

時間:2022-07-11 04:07:49

導語:淺析公共政策與科技創新的內在聯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公共政策與科技創新的內在聯系

摘要:科技創新得到了全球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也為此制定出了許多政策大力支持。公共政策對于科技創新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下面分別介紹了科技創新在市場經濟中的內涵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定義、意義以及運用,然后具體探討了公共政策對于科技創新的影響。

關鍵詞:公共政策;科技創新;市場經濟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的科技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才能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科技的創新需要政府政策的影響。通過政府政策的積極保護,使科技創新能夠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科技創新在市場經濟中的內涵

當中國進入世貿組織以后,科技創新成為推動中國發展的重要關鍵詞。科技創新需要依靠創新、高校的科研研發項目,更離不開政府在自由市場中的有效調控。自由市場是市場的一種理想狀態,科技通過自我調節的方式就可以實現創新與突破,然而,當市場出現壟斷現象時,政府就必須要采取相關的政策進行調節,這是所有國家都會奉行的一種市場調節機制。科技創新離不開國家統一的政策,各地區再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公共政策。

2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概述

2.1公共政策的定義。各國學者對于公共政策的定義有細微的差異,中國學者在公共政策的概念中表述的比較明確,其認為公共政策的主體是政府。制定出的相應政策是特定時期為解決某一種公共問題所做出的選擇,并進行具體實施。2.2運用公共政策的意義。在現代市場中,如果一切僅憑市場體制調節,將會出現更多無法解決的問題。盡管市場機制可以優化資源配置,但同樣需要政府的支持。在遵從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需要進行機制的設計和監督,由此進一步促進市場經濟活動的有效開展。這一切需要政府的不斷支持。社會需要公平,這樣才能締造和諧的社會。公共政策就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途徑。在目前的發展中,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平衡,社會貧富差距不斷增大,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公共政策進行調節,縮小地區貧富差異,實現社會公平。公共政策比較靈活,尤其在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的國家之中,政策的功能會更加廣泛,與法相比,政策的靈活性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的發展,對社會進行調控也會因政府的權威性而有所成效。對于中國而言,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會解決并改善許多問題。2.3公共政策的運用。在一些國家,公共政策與法官的判決有一定的關系。在中國,公共政策的運用雖然沒有進一步明確成為法官判決的材料,但也存在一定的可行性。第一,法官判案的依據就是法,憲法是中國法律體系的根本,所有法律的制定都要參照憲法,而法律的制定與國家政策是相輔相成的。第二,法律終歸有其達不到之處,如果一味采用依據法律,可能就會禁錮社會的發展。而且,在一些判案中,需要通過國家政策判決一些法律沒有規定的部分。

3公共政策對于科技創新的影響

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已經吹響,因此需要加快科技創新,開展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挑戰前沿的科學問題,掌握全球科技競爭的主動權,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世界各個國家都在積極找到提高科技創新的有效方式,中國也不能落伍,勇于創造領先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面向世界經濟的主戰場,加快科技創新,促進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當前,中國對于科技創新的要求是將中國的重大戰略需求放在首位,不斷攻破關鍵技術,通過重大的科研項目進行科技創新。在這一點上,習強調了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這就需要通過國家公共政策的支持和調控。科技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政府通過公共政策支持科技創新決定了科技創新的成效,并能夠進一步彌補市場機制失靈的問題。在科技創新中,企業需要對優秀的人才進行引進,需要保證國際融資渠道暢通,這就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同時,還要有結構性稅收優惠政策的要求。如果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那么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企業,就需要人才作為有效支撐,人才是企業的第一生產力。認識到人才資源的重要性之后,就需要進行人才的培養和吸納。各國對于人才均高度重視,并通過多種手段加快培養人才的步伐,中國也不例外。為了吸引頂尖的科技人才,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種手段引進人才,為企業的人才資源引進和流動提供了政策支持。關于科技創新的融資,呈現出了許多鮮明的特點,也具備很高的風險。群眾最重要的就是國際融資渠道不能缺失,否則就很難促進企業的發展和科技的創新。地方政府對此采取了多種創新形勢,使制度更加自由便利,為國際融資渠道的創新提供了許多優惠,提高了創新的經濟價值效應。結構性稅收優惠政策是科技創新企業的要求。通過對企業進行稅收優惠政策,能夠更好地推動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發達國家的公共政策主要涉及高新技術園區立法、對高新企業的財政支持政策、稅收優惠政策、信貸優惠政策、風險投資支持政策。除此之外,還有關于技術保護的法案,一切都是為了推動科技創新。關于財政的支持,有些國家是采用補貼的形式,有的國家是大力支持各種重大科研項目,通過大量的資金投入表示支持,還有的是對基礎設施開展投入和建設,力求促進科技創新,從而實現國家的綜合國力增強。中國的公共政策也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支持,比如,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財政方面的補貼和投入支持等等。在“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中,進一步細化了中國科技創新的要求。需要將科技與經濟的建設緊密結合,使中國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中國的重大戰略需求始終是科技創新的重點,重大的科研項目、國家實驗室、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都是規劃中的重點。在技術創新中,一方面要加大對企業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堅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上要有任務的嚴密部署,還要通過政策促進改革。該科技規劃涵蓋了中國的重點行業和部門,并針對一些有潛力的區域進行了詳細的部署與規劃,體現了宏觀布局的理念。

4結論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的優劣已經成為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主要標志。為了實現和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中國的公共政策制定與實施均對于科技創新具有重要的影響。

作者:李福裿 單位:黑龍江省能源環境研究院

參考文獻

[1]曾俊芳,林藝玲.淺析政府公共政策科技創新內在聯系[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3):80-81.

[2]李穎明,張利華,宋建新.公共政策的經濟效率與區域創新服務平臺建設[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11):49-53.

[3]宿慧爽,靳玉賢.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政策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4(2):112-114.

[4]李旭輝,鄭方輝.經濟科技產業園模式與自主創新力的政策導向[J].江漢論壇,2008(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