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在應用型專業建設的作用
時間:2022-01-08 09:39:32
導語:科技創新在應用型專業建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科技創新競賽在實踐教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科技創新競賽作為應用型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為了響應國家提出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探索多種培養方式”的要求[2]。結合我校應用型工科專業以“加強社會服務功能建設,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指導思想的現實,努力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產學結合為途徑,以技能素質為主線,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明確人才培養規格,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結構,加強實踐環節,突出專業特點,強化師資建設,促進產研結合,全面提高教學水平改善就業問題[3]。
二、科技創新競賽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近三年來我校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競賽的實際情況及工科應用型專業的發展現狀來講,雖然已經取得一些成績,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境,比如: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競賽的熱情較高,但實踐操作能力薄弱;自主創新意識不高;科技創新競賽參賽隊伍管理模式不夠健全,沒有形成可持續的穩固的發展態勢;在應用型專業教學體系中發揮的積極優勢沒有完全顯示出來等。
三、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改革內容及具體措施
按照高等院校應用型專業發展理念和規劃要求,遵循“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院主體”的思路,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并結合我院專業發展現狀,提出建設科學的立體化的應用型專業科技創新實踐平臺,現將具體改革實施措施闡述如下:1.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提高創新思維能力。首先,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不同等級的科技創新活動和競賽。通過學科競賽的示范效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定期宣傳學科競賽培養的優秀學生作品,產生強有力的影響力,逐漸形成院系的科技創新競賽文化。其次,適當設立科技創新基金,對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經費資助,以資助大學生創建興趣小組、課題立項和各類競賽,使科技創新活動可持續發展。第三,建立完善的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激勵機制,提高大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形成敢于創新、追求創新的氛圍。2.建立有效的院系科技創新專業協會或創新基地,形成嚴格健全的納新、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兩種校內和校外科技創新基地,一是在各院系建立專業性創新平臺;二是在校外建立校企合作創新基地。以我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為例,機器人協會和電子協會,建立健全的平臺的管理和使用機制。校外科技創新平臺的建立旨在建立與應用型專業密切相關的企業、公司,研究新技術、創新基地。我院積極開拓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專業實習、見習基地10個,建立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并行體系。比如我校與北京IOS培訓基地、北京HTML5網頁制作培訓基地等,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課題進行創新活動。3.將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納入到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首先,構建全國大賽、省級競賽、校級競賽、院系級競賽“四位一體”的競賽體系,實現大型科技競賽屆次化,中型科技競賽院系化,小型科技競賽活動社團化,來推動學生科技競賽工作的日常化、專業化和規范化。其次,加強實踐性課堂管理,優化實驗實訓課程,細化實驗考核與評價方式。加強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一致性,達到相互促進的效果,同時增加開放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的數量,完善實驗課程考核體制,加強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之劍的銜接關系,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最后,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體化格局,實現進一步的創新之路。基于這樣一個一體化連續性進程和強有效的創新實踐平臺,為進一步的創新創業提供了技術儲備和實踐經驗,實現創新創業的夢想。4.強化實踐性課堂的教學改革,加快實踐性課堂的創新型發展。針對我院相關專業崗位群能力要求,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構建“基礎專業實驗(實訓)———硬件/軟件實驗(實訓)———專業方向實驗(實訓)———綜合創新/工程實踐”的教學體系框架,使創新教育理念貫穿始終。主要的措施是實現校內實驗由驗證性向設計性轉變,以培養學生對單元電子電路的分析和設計能力;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發,以培養學生中小規模電子系統分析、設計、組裝和調試能力;引領學生參與聯合企業的項目攻關,以培養學生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領域的開發設計與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專業技能競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的意識和能力。
堅持以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為基石實現高等院校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是未來的必然選擇,符合新世紀高等學校關于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符合應用型工科專業以“加強社會服務功能建設,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指導思想的現實;符合“以就業為導向,以產學結合為途徑,以技能素質為主線,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陳冠玲,馬文新,胡志華.應用型電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33(2):61-62.
[2]范建麗,陳國平.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3(5):14-15.
[3]符春林,蔡葦,鄧小玲.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2(19):74-75.
作者:王招娣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
- 上一篇:移動通信網絡維護管理研究
- 下一篇:體育教學多媒體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