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氣象服務對新型農業的應用

時間:2022-03-08 03:35:30

導語:解析氣象服務對新型農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析氣象服務對新型農業的應用

構建完整有效的氣象為農服務體系

深入調研,開展了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依據本地特色經濟產業,多次召開農村種糧大戶座談會、蔬菜大棚企業座談會,了解實際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并且配備農業氣象移動觀測設備,針對氣象科技示范園和專業合作社等的需要進行氣象業務觀測,及時提供基礎數據。實行部門聯動機制,推進氣象服務社會化發展建立了省、市、縣聯動,部門合作的農業氣象服務機制,建立了專家聯盟制度。修改完善方城縣農業氣象服務周年方案,建立為農服務指標、農業氣象服務標準和規范。同時引進社會資源,提升氣象服務能力。市氣象局積極協調各級政府部門、北京田雨公司、省農科所、省農大等單位支持氣象事業發展。充分利用他們的資金優勢和技術優勢,共同投資建設氣象觀測設備、電子顯示大屏、預警大喇叭、辦公網絡等設備。聯合農科所、農業局,制定科研開發計劃規劃。與省局氣象科研所、鶴壁農試站、農大等單位建立常態化溝通合作機制,對其科研成果組織推廣和本地化消化后開展服務。后續還將與測繪部門合作,打造數字化鄉鎮。氣象為農服務向基層延伸基層氣象機構市、縣、鄉、村四級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增強了基層氣象機構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為了使百萬農民惠及到氣象科技服務成果,使服務直接針對轄區農業。市縣氣象局在春種春管、夏收夏種、秋收秋種等關鍵農事季節,開展關鍵農事氣象保障服務,通過各種傳播途徑直接到農村千家萬戶。試驗區種糧大戶10多家,農機、農作物、蔬菜專業合作社10多家,蔬菜大棚145個,我們選擇重點開展直通服務,包干到人,對所有種糧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實現直通。服務產品有:農用氣象預報、農業氣象情報、農事措施建議等,指導農民配方施肥,進行田間管理和收種。

提升了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

農業現代化技術服務于糧食高產在試驗區實現了氣候條件、土壤墑情、長勢長相、病蟲害防治、大型太陽能節水灌溉和其它要素的監測,實現了農業數字化、信息化、可視化、標準化、智能化,足不出戶對農作物、蔬菜等進行監測管理,達到定量分析、高產高效生態農業的效果。2012年小麥在生長后期遭受蚜蟲和赤霉病等病蟲害嚴重危害的情況下,試驗區小麥平均每667m2產589.4kg,比試驗區外對照田增產13%。建設覆蓋廣的氣象預警信息網絡綜合運用計算機、衛星通信、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建立覆蓋城鄉社區、立體化的農業氣象服務信息系統。利用手機短信大喇叭、電子顯示屏、電視、廣播、短信平臺、聲訊電話,將氣象預警、農業氣象情報、農用天氣預報、農事措施建議等信息進行廣泛,使每個鄉村,每個人都能及時采取措施,防災減災。建立縣、鄉鎮、村各級氣象災害防御人員動態庫,免費提供氣象信息手機短信服務。2012年6月份,趙河鎮秋作物嚴重干旱,群眾準備抗旱澆水,氣象局通過氣象大喇叭、電子顯示屏和短信通知6月26日~6月30日將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群眾未澆水,結果出現40mm以上降水,解除了旱情。每667m2按30元計算,共節省灌溉資金300萬元。4結語在市氣象局的技術保障和指導下,目前實驗區已引進3家蔬菜企業,建成145座高效溫室大棚,溫室棚種植有黃瓜、豆角、番茄、辣椒等蔬菜,夏季每棚收入在1.5萬元以上,1年3季收入在5萬元以上。春秋生產棚種植有彩虹西瓜、甜瓜、豆角、辣椒、番茄、黃瓜等,其中彩虹西瓜每棚夏季收入3萬元;其他瓜菜夏季收入每棚8000多元,1年3季每棚可收入2.5萬多元。22個日光育苗大棚每年每座可實現經濟效益20多萬元。所生產的瓜菜暢銷方城、南陽、鄭州等地超市。試驗區大棚年實現經濟效益1064萬元。新型農業氣象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將大大優化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完善氣象為農服務體系,這對于糧食高產創建,提高農民收入,服務當地走“兩不犧牲、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文作者:陳宇工作單位:河南省南陽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