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在農業生產的服務方法探索
時間:2022-03-09 11:44:28
導語:氣象在農業生產的服務方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調研考察可知,氣象服務于農村農業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提高災害天氣和農事活動季節的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以便為農業生產提供可靠的天氣預報信息,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更好的保證農業生產。進一步加強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對于農業的田間管理,對于農作物生長期的農業氣象信息農民還是比較關心的,這其中便包括了農業氣象預報、農業氣象災害預報和有利于病蟲害發生的氣象條件預報。從而更好的安排農業生產。對于農業設施來說,農民希望加強倒春寒、3天以上的連陰天預報、大風天氣的預報和服務,進一步提高大風預報的時效,也希望氣象部門能夠盡可能多的設一些火箭高炮作業點,及時開展人工防雹作業。大多數農民認為應該增加電視天氣預報的時間、次數和內容。現在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農業氣象信息相對較少。農民最為關注的農業氣象信息就是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的。對于經濟落后的貧困地區而言,只有適應性地開發和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根據市場的需求改變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和品種,才能從實際上解決農民收入低的狀況。因地制宜,制作農業氣候災害風險區劃和糧食、經濟作物種植等專業氣候區劃,提供詳細的農業氣候資源分布和農作物區劃的信息,利用和開發好本地的氣候資源,從而做到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業布局做好服務。
氣象為農業服務的有效方法
不斷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提高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防的能力,幫助廣大農民群眾做好災害的預防工作。不斷增加氣象科研、技術開發的服務的相關投入,各級氣象部門中的農業氣象科研人員要經常深入農民生產生活,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指導農民利用氣象信息和技術,完成農業生產。氣象部門收集氣象災情之后直接上報政府部門,有利于幫助政府及時準確的了解當地所發生氣象災害的情況,對領導指揮抗災和減災的決策性起到了科學的指揮作用。此外,氣象部門應該加大對氣象災害現場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并作為災害資料保存起來,方便在以后的科研中進行分析、利用。利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高新技術,完成細網格各地(特別是山區)的氣候資源分布調查和農業氣候區劃,特別是讓基層的農村干部、農業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民了解當地的氣候資源的分布,有利于調整各地的農業種植結構,更好的開發和使用氣候資源。氣象部門要把積極開展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認真組織作業,政府部門應當不定期組織對當地人工增雨和防雹的效益進行科學評估。在重大氣象災害發生前氣象部門,必須通過各種可用媒體及時向社會預警信息,特別是向訂制氣象手機短信的農民用戶及時對農業生產有影響的氣象信息。促使廣大農民群眾提前做好預防氣象災害的準備,把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本文作者:田家波耿大偉宋杰工作單位:濟南市長清區氣象局
- 上一篇:氣象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思索
- 下一篇:氣象在職培訓分析及質量提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