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

時間:2022-12-31 08:48:38

導語:現代農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農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

1調研活動的形式

根據山西省氣象局的安排,調研活動分三個組“:晉中市、運城市、臨汾市”(第一組)“、呂梁市、長治市、晉城市”(第二組)“、太原市、忻州市、大同市”(第三組)進行。

2調研活動的收獲

2.1特色農業遍地開花

特色農業遍地開花8個字概括了目前山西農業生產的現狀。特色農業就是利用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開發區域內特有的名優產品,并轉化為特色商品的現代農業。針對山西農業小省、特色農產品大省的特征,2010年,山西省委在全省干部大會上提出了“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戰略,為山西的特色農業發展找準了道路。2011年起山西省級認定“一村一品”示范村數量以每年2000個的速度增加,2014年達到8000個,占到建制村數量的28.36%,全省形成了以專業村為引領、基地縣為紐帶,按照“一關兩山兩盆地”形成以雜糧、馬鈴薯、蔬菜、水果、干果和畜牧業為主導產業的五大特色農業板塊布局。其中,蔬菜產業以實施百萬棚設施蔬菜建設工程為重點,在大同盆地、忻定盆地、晉中盆地、上黨盆地、晉南盆地形成大規模、片區化的五大蔬菜產業區;水果產業以實施水果雙增工程為重點,形成了晉中盆地、晉南邊山丘陵區、呂梁山南麓丘陵區三大水果產業帶等。在三晉大地興起了核桃村、花椒村、桑蠶村、葡萄村、辣椒村、大蒜村、西紅柿村以及全國聞名的“紅蘿卜第一村”、“華夏板棗第一村”等多種多樣的專業村。

2.2服務關鍵“三農”急需

氣象與農業關系密切,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也最為直接,若發生氣象災害,則將嚴重影響產量,然而,隨著作物種類的不同,影響其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期存在差異,因此,氣象服務的關鍵期也隨作物而異,除做好通常的春季“、三夏”、秋收秋種等農事關鍵期以及重大天氣轉折期的氣象預報服務外,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果業和保護地蔬菜產業中,春季晚霜凍、夏季冰雹、秋季連陰雨以及低溫寡照、降雪天氣等也成為氣象服務的關鍵期。以梨樹產業為例,正常年景下,1.67hm2可獲得33萬元毛收入,按照8萬元投入計算,可獲得純收入25萬元,平均每667m2可收入1萬元,即667m2梨樹=0.67hm2玉米的經濟收益,然而若遭遇花期凍害則只有10多萬元的毛收入,除去成本基本無收入,因此,梨樹開花期是氣象服務的關鍵期之一,果農急需此時的氣象服務。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明顯增多,氣象災害多發、頻發、重發,農民生活生產安全更加受到“天災”威脅,農民急需準確、及時的氣象信息。

2.3對照需求任重道遠

在現代農業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傳統的氣象為農服務已不能滿足新的需求,需根據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具體要求,向全程性、多時效、多目標、定量化等現代的氣象為農業服務方向發展;建立和完善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和預警業務,逐步實現向定量化評估服務延伸;拓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服務領域;加強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布局、種植結構、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氣候資源影響的監測評估,開展精細化的農業氣候區劃;補充完善各類現代農業氣象指標,建立綜合性、規范化、共享性的基礎農業氣象指標庫。總之,要做好為農服務,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3調研活動后想到的

3.1調研活動需常態化

弄清需求是做好服務的基礎。多年前,提起山西運城、臨汾一帶通常會聯想到麥棉、蘋果,說起設施農業意味著種植以茄果類為主的反季節蔬菜,這次調研獲取到的信息讓人眼前一亮,大棚里除了普通蔬菜類外,還有西瓜、香瓜、棗樹、葡萄、櫻桃以及蓮菜等。收集信息、了解農需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與涉農部門的溝通交流、氣象專業人員深入田間地頭,也可以通過氣象信息員的反饋等。氣象部門相關業務系統的成功研發為氣象資料的統計分析提供了得力的基礎保障,若通過常態化的調研活動,將各地的特色農業布局情況也建立基于GIS平臺的數據庫,并做到隨時調研、反饋信息隨時補充,這樣前提下的常規服務、專題服務、決策服務會更有針對性,使服務產品能夠真正成為政府科學決策依據,在農業生產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3.2科研成果需落地化

氣象最根本的服務對象是“三農”,政府關注的對象是“三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氣象部門對氣象與農業的關系了解較深入、某些方面還有比較科學實用的影響評價指標,但現代農業出現的“三新”即:新品種、新農藝、新技術需要氣象部門提供“三新”的氣候適應性評估、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氣候資源潛力評估、氣候資源高效利用等的實用技術,建立全生產過程的農業氣象災害指標庫,開展動態化、精細化的農業氣象監測評價服務業務,氣象部門應充分利用專業優勢,通過仔細研究真正解決現代農業之急需,并將研究成果運用到為農服務的實踐中,充分發揮氣象服務職能,成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技術支撐。

3.3服務方式需聯合化

目前,各地已經通過電視、電臺、報紙、手機、網絡、電話、大喇叭、電子顯示屏(多媒體電子顯示屏)、微信、微博以及信息員、信息欄等多種途徑農事農情天氣預報信息、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重要天氣過程等,或者至少可以保證決策用戶、定制用戶、種植大戶能夠順利獲取到以上氣象信息。然而要服務好熱色農業僅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需密切加強與涉農部門、涉農高校合作,利用各自優勢、各自專業特長,多部門的聯合攻關,立足“一縣的一業”,依托農業園區、專業合作社以及種植大戶等,深入觸及“一村的一品”,零距離跟蹤,真正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中體現科技服務的貢獻。

3.4氣象為農服務努力的方向

面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新型農民迫切需要針對主要作物和區域優勢農產品的生長發育和重要農事活動以及災害性、轉折性天氣過程的農用天氣預報產品;迫切需要氣象部門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信息指導農業生產,建立面向大型農產品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種養大戶的氣象服務“直通車”模式,讓他們能夠做到看天種地,連年豐收?,F代農業的需求就是氣象為農服務努力的方向,即:精細化、點對點、零距離。

作者:錢錦霞 李娜 呂國真 單位:山西省氣象決策服務中心 山西省氣象影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