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服務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時間:2022-01-30 10:20:32
導語:氣象服務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對于種植業十分重視,特別是玉米的種植與發展。人們都知道,玉米的種植對于氣候條件有著相應的要求,水分、溫度、光照等條件對于不同生長階段的玉米來說尤為重要。從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著手,深入探究了氣象服務對其的影響。
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帶動產業的發展,比如以種植業為主的產業近幾年發展十分可觀,然而種植業不同于其他產業,其發展和規模的大小與氣候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對于玉米來說,如何在把握外在因素的條件下保證其產量和品質是一個永恒的課題。
1玉米的自然特性
玉米是一種喜溫短日照作物,不同品種在不同時期所需要的溫度各有不同,例如種子發芽階段最適宜的溫度是20~30℃。玉米品種可分為早熟、中熟、晚熟三大類,并且每個品種對于積溫的要求也不同。玉米作為一種粗糧,從其本身的營養特性來看,所含纖維素很高,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調整神經系統、促進腸胃蠕動。在中藥里,玉米須茶又叫龍須,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總而言之,不論從其自然屬性還是社會屬性來講,玉米對人體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2.1水分對玉米生長階段的影響。玉米對于水分的要求十分講究。玉米苗期較耐干旱,拔節、抽穗、開花期需水最多,后期相對偏少[1]。玉米生育期內大部分時段對水分需求較大,抽穗、拔節至灌漿約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50%,特別是抽穗前到吐絲期對水分的要求極其敏感,在這個階段必須十分注重土壤水分充足,這樣才能產生蒸騰作用散發熱量,否則就會影響后期幼苗的生長和成熟的產量。到了拔節階段,水分相對于生育期較少,拔節后期進入營養生長的高峰期,對水的需求量不言而喻。玉米所需水分大部分來自于大氣降水,但是不可否認,有一個限制性因素就是大部分地區分為旱澇兩季,特別是干旱年份降水較少,幼苗只能依靠土壤里的水分,因此這個階段的種植可以適當地進行人工灌溉,為其補充水分。研究表明,玉米生長季節對于水分的利用在不同土壤中也有較大差別,一般來說,深層土壤貯存的水分偏多,對玉米的生長更有利。毫無疑問,在玉米栽培的過程中研究其每個階段所需的水分十分有必要,并且還要結合種植方式因地適宜地操作實踐。2.2溫度對玉米品質的影響。玉米最大的特性就是地域適應性廣,只要夏季平均氣溫達到18℃就可以種植玉米。雖然具備這種特性,但并不表示玉米種植對溫度的要求不苛刻,想要得到產量高并且品質上乘的玉米種植面積,也要考慮每個階段溫度的影響。在發芽期地溫是最重要的,要保持地溫處于10℃以上,因為地溫在20~30℃時發芽速度加快且幼苗長勢強。到玉米苗期是以根系生長為主,要保證根系生長較快并且健壯,則適宜生長溫度必須在20~30℃,下限溫度在6~10℃,在適宜溫度內溫度越高,對其生長越有利。玉米進入拔節期就要開始孕育幼穗,所以這個階段的適宜溫度在26~31℃。有一項研究表明,如果溫度處于10℃以下,幼穗就會停止分化,反之,如果溫度過高,所需的營養物質累積不夠,則導致幼穗數目減少。玉米到了抽穗開花時所需的溫度是25~27℃,另外需要注意不同地域、不同土壤條件、不同品種在相同溫度環境下抽穗開花的反應各不相同。玉米在授粉期的溫度在23~28℃,一般正常溫度條件下,9:00~11:00AM是授粉的旺盛時期。灌漿期是玉米最終決定產量和質量的重要時期,適宜溫度在22~24℃,如果日平均氣溫在16℃以下,灌漿速度就會下降,低于14℃就會造成灌漿停止。總之,只有將玉米每個階段所需溫度保持在合適的范圍內,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玉米產量和品質。2.3光照對玉米產量的影響。玉米是喜光短日照作物,所以在玉米出苗后,如果長期處于短日照條件下,發育就會加快并且植株矮小,還會提早抽雄開花導致產量提高。反之,如果處于長日照條件下,植株會增高、莖葉繁茂、抽雄開花期延遲,甚至不能開花結實。保證幼苗正常發育每天平均日照時數為7~9h,成熟后適當增加日照。玉米相對于小麥等作物對光飽和點較高,單株玉米光飽和點為7萬~8萬Lx,玉米籽粒干物質積累過程中至少需要3.0萬~3.7萬Lx,才能滿足要求。同時,在相同太陽的輻射下,光合作用是隨著日照時長增加而加大的,會影響產量豐收。雖然光照看起來不需要過多的人工控制,但是它對作物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種植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不能忽視[2]。
3結語
種植業作為農業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還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有不可小覷的作用。玉米種植作為種植業的一部分,研究其氣象條件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有利于栽培者根據自然氣候特征適時調整種植方法,了解作物習性,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做準備,也讓農業的根基更加穩固。
參考文獻:
[1]南京農學院.田間試驗和統計方法[M].北京:北京農業出版社,1985:163-166.
[2]張洪權.合玉19玉米新品種對密度與追氮量的反應[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6(06):25-27.
作者:田龍 單位:烏拉特前旗氣象局
- 上一篇:淺談公共氣象服務發展
- 下一篇:地面氣象觀測對水稻種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