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氣象科技服務需求與策略

時間:2022-11-11 06:13:53

導語:生態農業氣象科技服務需求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農業氣象科技服務需求與策略

摘要:生態環境的惡化使極端天氣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業氣象災害,直接影響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氣象服務能為農業的生產提供準確和及時的氣象信息。為此,文章主要闡述生態農業氣象服務的重要性,同時重點分析了生態農業氣象科技服務的對策。

關鍵詞:生態農業;氣象服務;需求;對策

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我國的農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別是生態農業發展領域。然而,農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氣象服務為其提供準確的信息,同時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一些極端的天氣頻繁的出現,這直接影響農業的健康發展。在生態農業的發展中對氣象服務有比較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農業氣象服務的研究非常的重要。

1生態農業氣象服務的重要性與實際需求

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氣象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氣象中的光照、熱量和降水等都和農作物的生長有密切的關系,農作物只有在適宜的溫度下才能健康生長。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調整農業機構,保證農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尤其應該重視生態農業的發展,強化氣象科技為生態農業的發展服務。為了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發展優勢農業產業,應該結合氣象實際情況發展生態農業,為農業結構調整的合理化進行奠定基礎。農業氣象不僅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和綠色產業基地的建設提供基礎,同時還能促進生態環境的建設。氣候能受到環境質量的影響,而氣象也有一定的特點,即波動和活躍,在生態學的發展和建設中,農業生產是其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有生態環境的建設。農業氣象學家應該了解生物氣象學和農業生態,只有這樣,氣象技術才能在促進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為農作物的生長和災害的防御工作奠定基礎[1-2]。

2生態農業氣象科技服務發展對策

2.1重視氣象資源的可行性論證。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應該重視對新型技術的研究使用和經濟作物的引進,同時將農業中各個環節的發展和農業氣象因素相結合,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在完全了解農業氣象因素的基礎上進行新品種和新技術的引進和使用,避免環境和氣候的變化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加強對農業氣象因素的研究,在重視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利用氣象因素合理的為農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氣候環境規劃過程中應該保證作物對環境的適應性,重視區域的選擇,之后放置合適的品種。為此,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重視氣候資源的發展和變化,在進行氣候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其風險性和穩定性。為了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應該完善農業氣象觀測系統,提高氣候研究體系,在此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如GIS技術。此外,還應該對病蟲害和氣象災害進行時刻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能為農業的健康規劃提供技術,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為真正發揮農業中氣象服務的作用[3-4]。2.2農業外延區域拓展。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提升,農業氣象工作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推動生態農業技術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氣象問題的合理解決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尤其重視對農業新技術的研究。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合作,推廣農業氣象技術,讓更多人認識到農業氣象的重要性。可以技術的及時交流和推廣,建立氣象服務頻道,為農民和農業發展服務。此外,還應該重視氣象服務信息的合理性,保證傳播的準確性,目的是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信任。還應該重視拓展氣象傳播途徑,氣象服務的最終目的是讓農民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必須重視氣象傳播的責任,對傳播的時間、頻次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讓氣象更好地服務于農民。強化農業氣象實用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在氣象工作中,重視對氣象實用技術的研究和使用,結合農村氣象發展的實際情況組織開發和使用新技術。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合作來推廣新技術。2.3建設專業服務團隊。農業氣象服務的發展很重要,為了保證氣象服務的發展和建設,必須重視氣象預報隊伍的建設,可以建立村級氣象預報組織,同時及時將氣象信息通知農民,為氣象防御工作奠定基礎。建立信息化團隊,農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獲取氣象信息,如手機短信、微信等手段,同時農民將獲得的信息進行及時的擴散和傳播。此外,基層科技活動部門應該重視對氣象科普知識的傳播,讓更多的農民了解到氣候條件的重要性,同時采取合理的規避措施。

3結束語

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農業向著生態化方向發展,同時生態農業是較為復雜的工程,其對指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生態業氣象服務的重要性,其能科學合理地預測地區的氣候條件,同時及時通知農民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為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奠定基礎,提高農民的收入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矯梅燕.健全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J].求是,2010(6):56-57.

[2]張斌斌,田建軍,宋惠萍,等.農業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危害及防御策略[J].南方農機,2019,50(12):76.

[3]巴圖.氣象科技服務地方特色農業生產現狀及思考[J].湖北農機化,2018(5):6.

[4]李春雨.生態農業氣象科技服務的需求與對策淺析[J].南方農業,2018,49(15):169+171.

作者:李天宇 樊雪豐 單位:赤峰市松山區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