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并購民營企業數據分析

時間:2022-07-10 03:51:23

導語:歐美并購民營企業數據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歐美并購民營企業數據分析

摘要:企業文化在我國民營企業的國際化過程中日顯重要,互聯網的高度發展則為其帶來挑戰和機遇。從企業文化五因素論出發,結合互聯網影響,有利于重新認識中國民營企業文化再造。文中對近十五年五十八家進行歐美并購民營企業展開數據分析,從企業的官網建設、內網建設、線上銷售或業務預定、線上客戶服務、企業文化介紹、網站國際化六個指標進行統計,得出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再造融合互聯網發展的主要問題,表現在發展應用仍處初級,定位認識不足,企業應采取新思路措施,把握互動性、靈活性、精確性、人本化、個性化、多元化的互聯網領域拓展特征。

關鍵詞:互聯網;企業文化再造;民營企業

一、企業文化再造概述

民營企業大多規模小,生命周期短,能夠意識到企業文化的存在和影響的并不多。伴隨企業發展,少數規模擴張、發展時間較久的民營企業開始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希望用較少的精力和財力,旨在提升企業凝聚力,輔助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減少員工流動性。不同文化的企業,造就不同的員工和產品。而企業擁有生命周期,在不同時段表現出不同發展特征,企業文化再造應運而生。重塑企業文化理念及其方法成為新時期企業發展的新需求,一是避免落入“發展陷阱”,而是適應尋求“發展機會”。企業文化建設的落地是一大難題,一本CIS手冊,喊口號貼標語,搞些文娛體育活動等都是常見項目,但并未取得預期效果。企業文化再造源于企業生存、發展的客觀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它是社會文化變革在企業內的反映,是由企業文化特質改變所引起的企業文化整體結構的變化。當企業經營環境改變,原有文化體系難以適應而陷入困境時文化再造更為迫切。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屬約束型模式,未離開傳統跟蹤型被動思維模式,如基本價值觀的形成、傳播與擴散處于被動狀態;家族情感和制度約束為主;企業家的理念和價值觀決定作用等,其在當前,并不適應企業的持續和優化發展。有效率的企業文化再造涉及組織結構調整、人際關系協調等問題,更傾向于關注企業文化適應外在發展環境的變化。

二、互聯網發展對企業文化的影響

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到現階段,外在環境最明顯的變化莫過于現代社會的互聯網生態系統,正如鐵路、電線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顛覆性改變一樣,一根網線的廣泛應用,也讓經濟發展規則再次改寫。互聯網讓人類的生存空間大為拓展,人們可以通過信息非線性、跳躍性和聯想性等方式,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中掙脫約束條件。企業文化在此環境下將會受到哪些影響呢?五因素論解構企業文化為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習俗和儀式、文化網絡五個方面。下面結合互聯網分析企業文化的五因素。首先,企業環境包括市場、顧客、競爭者、政府、技術等,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這種環境中為獲得成功所采取的全部行為體現。互聯網生態系統中,企業與外部環境的聯系渠道大為拓展,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已不是單方設計、生產,然后靠營銷實現收益。由于互聯網的無邊界性,只要一個互聯網產品或服務的用戶體驗感好,其擴張有著傳統商品和服務無法比擬的優勢。市場因為互聯網而不再受地域和營銷人員數量的限制,顧客因為互聯網而變得與企業更為密切和具有主導性,競爭者因為互聯網而變得數量龐大和更有威脅力,政府因為互聯網而變得親民,技術因為互聯網而加速更迭,這些外部環境變化促使企業改變傳統行為。其次,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原則,在企業創業和成長過程中形成,也是企業領導者與員工之間、員工們之間的個體價值觀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現階段出現的多元化經營,誠信經營,創新經營,品牌經營等民營企業價值觀需要與互聯網帶來的共生性、互動性和可變性相結合。傳統的企業發展中,企業間競爭主要依靠技術、資本、規模等,無經驗、資本少的企業成功率并不高。而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態,不只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好的發展機會。現在的員工自主意識強、學歷層次高,因此,企業更需要了解員工訴求,加速轉型,要有更強的企業文化建設才能跟上企業發展和員工變化的腳步。第三,英雄人物是那些體現企業文化的人物,是價值觀的人格化,是員工有形的學習楷模,更是企業形象的代表。互聯網時代的不同在于,企業英雄人物的光芒不再純粹和獨占。關于企業英雄人物的信息和采集渠道更為豐富和多元,企業員工更會比較神壇與草根的區別,單方面的渲染只會適得其反。基于創始人魅力和高度集權的企業文化建設并非可持續,反會讓團隊個體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被動參與者。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文化建設應去中心化,自下而上,每一位成員都是主體。因此,英雄人物的燈塔作用受到企業內部宣傳的影響,適當的宣傳會增強引導作用,過分的宣傳則會大幅減弱引導作用。第四,習俗與儀式在企業各種日常活動中經常反復出現、人人知曉而又沒有明文規定,是有形地表現出來而程式化了的并顯示內聚力程度的文化因素。中國民營企業所采取的喊口號貼標語、文娛活動、體育比賽之類的項目,已遠遠對不上現代企業員工的胃口。美國鞋類電商平臺Zappos獨具特色,值得借鑒。如,即使是日常會議,也充滿了歌聲、笑聲、游行、藍色頭發和口哨聲,填字游戲和漫畫更是家常便飯;在一次全體員工大會上,一位女員工為了贏得一張250美元的禮品卡而走進了一個裝滿了毒蜘蛛的盒子。第五,文化網絡是企業內部以軼事、故事、機密、猜測等形式來傳播消息的非正式渠道,是和正式組織機構相距甚遠的隱蔽分級聯絡體系。隨著信息傳媒科技的發展和企業內部電子網絡的建設,企業文化網絡也延伸至電子網絡,變得更為開放和迅捷。面對世界發展新趨勢,開放的企業文化必不可少。由計算機網絡技術支撐的空間虛擬性,使網絡文化生活比傳統文化生活更容易實現和培養現代公民文化因素,如個性自由、人格平等、民主精神和全民參與等。文化網絡正對企業文化的正式傳播渠道形成挑戰。

三、歐美并購民營企業數據分析

互聯網因素已從五因素上改變了企業文化,指出企業文化再造方向。本文選取2000年至今,有媒體報道、有文獻數據可查的58家進行歐美并購的中國民營企業為研究對象,分析我國民營企業文化的互聯網介入情況。這些企業在國內發展良好的基礎上積極謀求國際化,代表著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方向,歐美并購的國際化傾向也表明其在企業文化發展中的先進性。研究從企業的官網建設、內網建設、線上銷售或業務預定、線上客戶服務、企業文化介紹、網站國際化六個指標展開,從互聯網上查閱,對具有相關指標內容的賦值為1,不具備的賦值為0。數據(表1)顯示,開展歐美并購的民營企業中,91.4%的企業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尤其是對企業文化的明確表述,如較為知名的有吉利集團“快樂人生吉利相伴”,復興集團“修身、齊家、立業、助天下”,僅有5家企業不能從任何互聯網渠道找到其明確表述的企業文化。86.2%的企業注重互聯網上的形象建設,注冊完善企業官網相關內容,僅有8家企業沒有獨立的企業官網,只通過一些行業或企業類免費網站平臺相關信息,如山東宏智廣告、中強電動工具。77.6%的企業不僅擁有互聯網上的企業官方網站,而且至少具有中英文兩種版本,體現了此類企業的國際化視野,如寧波海天集團官網有中英德葡四個版本,浪潮集團和華為科技的官網提供了多國語言版本。69%的企業已采用內部網絡進行辦公和有效溝通,如OA、微信、微博、互動論壇等,互動性和人本化得以發展,如大連萬達的萬達全媒體,復興集團的“復星通”APP,聯想的社交平臺等。58.6%的企業在官網上,客戶通過瀏覽相關信息即可下單購買或對服務進行預定,如萬向、聯想、TCL;62%的企業在官網上可對客戶所提問題進行即時或及時答復,雖然企業的線上銷售和服務發展普及并不算高,但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這些企業卻有效延展了市場和客戶群,拓展了企業的外部環境,并使企業的生產和服務更加精確化。另一方面,即便代表最先進的民營企業,能夠在經濟發達的歐美地區進行并購,這些企業對互聯網的應用仍較為初級,尤其是利用互聯網開展信息互動方面,盡管個別企業已開發了在線訂購,或聯合電商平臺進行線上產品銷售和服務預定,并設立了在線服務或留言等線上咨詢欄目,但仍把其定位在銷售層面,并未把互聯網作為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影響因素,仍把互聯網當做是可以查閱企業相關情況的通道,并未將互聯網當做是企業文化傳播和發展的重要領域。互動性、靈活性、精確性、人本化、個性化、多元化將是企業文化再造在互聯網領域拓展的重要特征,過程中大數據的搜集、整理和運用是重要內容。例如,企業線上銷售的數據分析可以告訴企業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在線服務可以搜集消費者對產品的訴求和評價,意見反饋則幫助企業及時了解產品存在的問題。對企業而言,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生命之源,也是企業文化的承載,企業文化的形成和傳播正是借助互聯網上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得以完成和強化,客戶端在購買、咨詢、意見反饋過程中所感所觸的都是企業文化,如企業的處事態度、辦事效率、責任擔當等,這種互動性、及時性的活動遠比企業在網站上掛出企業文化手冊、企業發展歷程、企業領導和榮譽、企業新聞等單向性、概括性的工作要有效果。企業文化再造中互聯網因素的介入也可更大程度發揮員工的主動性,企業員工的互聯網入口一方面提高了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效率,另一方面讓所有員工面對和了解企業客戶的訴求,出謀劃策,各抒己見,頭腦風暴會讓企業有更多出路。當然,鑒于企業所處行業特性,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互聯網發展難易程度存在差異,例如調查中沒有自己線上銷售的有24家企業,屬于通用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行業的就有9家,占比最大,此類企業提供的產品由于專業技術性強,在互聯網上的溝通和銷售都相對困難。

四、結語

作為優勢企業,進行歐美地區逆勢并購的民營企業代表著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未來,他們在互聯網領域的開拓指引眾多民營企業的發展。調查顯示,此類企業重視企業文化發展,更注重互聯網時代企業的新發展,但與互聯網相關的企業活動還遠未實現對大數據的發掘和利用。互聯網因素的介入是企業發展,尤其是企業文化再造必須重視的領域。

作者:尹冰 單位:華東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喻曉馬,陳宇寧,喻衛東.互聯網生態:重構商業規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3.

[2](美)特雷斯•E.迪爾,阿倫•A.肯尼迪.企業文化—現代企業的精神支柱[M].唐鐵軍等譯.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

[3]白露,馬曉苗.基于演化過程的企業文化生態系統和諧共生機理[J].企業經濟,2015(4).

[4]張向前.我國家族企業文化創新機理研究[J].企業經濟,2015(1).

[5]王艷,闞鑠.企業文化與并購績效[J].管理世界,2014(11).

[6]曲文菲,洪明.關于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4).

[7](美)特雷斯•E.迪爾,阿倫•A.肯尼迪著唐鐵軍等譯,《企業文化—現代企業的精神支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