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傳播特點以及問題思考
時間:2022-12-01 04:39:00
導語:博客傳播特點以及問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博客的含義"博客"一詞是英文"Weblog"的縮寫,它是由Web(網絡)和Log(日志)兩個單詞組合而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于博客的嚴格明確的定義.但是,對于博客的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博客的內容主要是個人的所思所想;二、博客的形式主要采用日記體的形式,按時間順序排列每天記錄的所有內容,而且更新較為頻繁;三、博客主要依賴Inter-net,充分利用超級鏈接,將本人博客中的文章內容以及與其他人的博客中的文章內容充分鏈接在一起.
因此對于博客可以做如下解釋:博客(Weblog)是依靠網絡、以Et記體方式記錄個人所思所想的一種網頁形式.所以又將博客稱為"網絡日志",或簡稱為"網志".通常將寫博客的人被稱為"Blogger"(也稱為博客)或"BlogWriter"(博客作者)(注:為了區分"網絡日志"與"寫博客的人",本文中將"網絡日志"稱為"博客".將"寫博客的人"稱為"博客作者").
博客(Webblog)源于Log(日志),它與日記有著比較大的區別.日記是將每天發生的事、自身的經歷和觀察的東西記錄在日記本中或者記錄在個人的計算機中,主要是為個人而寫,具有私密性;而OLg(日志)原本主要指航海日志,是對船速、航程以及在航海中所發生的有意義的經歷的記錄,主要是寫給其他人觀看的.同樣,博客雖然以個人日志的面目出現,但它也不是專為自己而寫的.博客的精髓并不在于表達個人思想,記錄個人經歷,而是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日記體形式記錄下來,并把公開給其他人進行瀏覽.因此可以認為:博客是個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博客具有共享價值,事實也是如此,基本上所有優秀的博客網站,所記錄的內容都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瀏覽,并可以對瀏覽的博客內容發表本人的看法.
二、博客的發展歷程1994年JustInHall的"網上日記"被認為是最初的博客形式.JustInHall主要在網上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和公布他對吸毒和做愛的體驗.引起了很多人對他的網上記的注意.自2002年博客的概念開始引入中國,盡管博客在我國的發展的時間比較短,但是在這短短幾年里,博客已經從一種邊緣的媒體形式轉變為一種獨立的、重要的信息來源.對于博客,人們說話不同,褒貶不一.但不管如何,目前博客已經成了許多網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博客的傳播特征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形式、新的網絡交流方式,博客既具有一般傳播形式的特點,更具有不同于一般傳播形式的獨特的傳播特征.
1、自主性博客是個人化的行為、從個人的角度出發、記錄個人的思想,博客的個體性是吸引博客本人和其他讀者的力量源泉.博客是一個自由狀態人的自發行為,在這個領域,個人可以自主地將所有的個人所思所想記錄在本人的博客中,因此,博客是將個人展示給網上其他瀏覽者的自我園地,人們通過博客真正地在網絡傳播過程中實現了能動的自主.
2、共享性共享性思維是互聯網的信息共享理念及其開放結構網絡的產物,思想共享是博客的主要特征.博客的價值不是獨享,而在于分享.分享是博客存在和發展的基石.博客作者網上日志,并通過文字、圖片和圖像以及視頻等信息.將個人在工作過程中或者學習過程或者生活經歷等內容全面地展示給其他人,在這個展示自我的過程中,博客體現出現實生活不可比擬的豐富和精彩.博客的生命力除了具有"分享"這塊基石,還有另外一個基石:"博",即必須具有大量的博客存在.當大量的博客圍繞共同的主題發表評論時,這大量的分享便形成了共享.分享是共享是基礎,沒有分享便不會形成共享,但是共享比之分享更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3、離散性在博客世界中,離散性使得博客沒有傳播者與接受者之分,每一個博客都可以是傳播的主體,同時每一博客作者在瀏覽其他人的博客時又成為其他人的博客的接受者.
4、大眾性博客作者可以沒有專業的職業要求,更沒有年齡、學歷的限制.博客在技術上操作簡單、門檻低、零成本、自由交流,不受時空限制;在內容上,突破了傳統日記的文本形式,實現了視頻、音頻、背景音樂、flash鏈接等超文本的表現,更好地將文字與音樂結合;另外也不需要其它軟件工具的支持,不需要了解網頁制作的方法.因此,博客就是一種傻瓜式的寫作工具,這就如同人們只需要拿到紙和筆,就可以寫、可以畫一樣.
四、博客的傳播效果在傳播效果上.博客的傳播效果一般被認為很難和專業化的媒體組織的傳播效果相提并論,但是與傳統媒體相比,博客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的離散性和共享性特征,它的傳播效果是很難預料的.由于它的離散性,個人化的博客在數以百萬計的博客世界當中,它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博客的傳播依賴于互聯網,這又使得它的傳播在廣度和自由度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甚至可以使得個人的博客可以被世界所有的網民進行瀏覽,從而使之變得全球化.從這點看來,博客傳播和大眾傳播具有同樣甚至更大的范圍和影響力的傳播效果,這也是很多博客作者能夠一夜成名的原因.
五、對博客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思考1、博客傳播信息的真實性不能保證傳播要想具備公信力,真實是基礎.傳統媒體中通常有專業的人士以他們專業的眼光和素養對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加以審視和過濾,從而能夠以保證所傳播信息的真實性.而博客則不一樣,從理論上說,人人都可成為博客作者,利用博客,人人都可以自由地信息,這是博客的一大優勢.但是就博客作者個體而言,在時間和精力上,他們沒有辦法同傳統媒體的記者相比;在法律上,博客作者不像記者那樣具有采訪權,所以,博客作者要保證其所發表的博客內容的真實準確,難度是相當大的.
另外,博客作者自身的素質高低也成為制約博客內容的真實性的一個重要因素.素質較高的博客作者則會努力自我約束,力求所發表的博客內容真實、客觀、準確.而如果博客作者素質差,則可能會出于名利目的,嘩眾取寵,吸引其他人的眼球,則會使博客成為追逐個人名利的場所或者發泄個人情緒的地方.
2、博客傳播中,經常會出現網絡侵權現象由博客引起的侵犯知識產權、隱私權、名譽權等問題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博客最重要的特點是共享信息,web2.0技術環境中的博吝受眾不僅可以自由分享博客信息,而且可以通過轉載、鏈接和粘貼等方式自由地傳播信息.擴大博客內容傳播范圍和影響力.但是這種直接"拿來"的方式會侵害原作者的知識產權利益;另外也有人借助博客公開披露他人的私人信息,詆毀他人的名譽,造成侵害他人的隱私權和名譽權等。
3、博客傳播中,常會使人們迷失自我與其它傳播方式相比.博客遵循的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傳播方式.在博客中,所有的博客作者是同處一個網絡交流平臺的平等交流者,博客可以自由發揮思想.但是另一方面,在博客中,各種類型的文化形式、各種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以及各種道德規范都可以占據一席之地,因此瀏覽者就可能會不可避免地瀏覽到一些膚淺的、腐朽的甚至反動的博客信息.人們在因擁有博客這一工具而為自由發表個人言論的同時,也可能會迷失自我,導致喪失原有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進入歧途.
六、解決博客傳播中存在的問題的相關建議1、自覺增強博客道德意識博客作者應該而且必須認識到:自身向其他人發表他的思想觀點必須是正確合理的向他人公布他所掌握的信息也必須是真實客觀的如果他歪曲事實,發表不負責任的信息,任意復制他人的文章作品,或者隨意鏈接他人的文章,甚至肆意詆毀他人的名譽,那么他就會失去個人在博客界的公信力.如果一個博客喪失了公信力,那么這就意味著這個博客已經失去了生命力,這個博客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被遺棄."博客中國"網站曾經過一份比較正式的倡議書:《博客道德規范》.在這個倡議書中就提議博客作者要自覺遵循誠實和公正原則,即"博客作者在收集,報道和編寫信息與文章時應該誠實和公正.不抄襲,鑒別并且鏈接消息來源,讀者有權利盡可能了解消息來源的可靠性.確保博客文章、引述、標題、圖片和其他所有相關內容如實敘述.不過分簡單化或者突出.在沒有披露修改內容的情況下決不歪曲照片的內容.不發表不準確的信息,發表可疑信息時應該明確加以說明.對主觀評論的信息和客觀事實的信息要加以明晰的區分.任何評論和觀點都不應該曲解事實."2、加強博客平臺的管理及約束第一,博客平臺的管理員要利用本身的管理技術,對博客信息進行管理和約束.對某些膚淺的、腐朽的甚至反動的信息或者明顯不真實的信息進行必要的管理和裁決.對影響效果特別壞的博客信息要進行刪除.甚至刪除此博客.
第二.博客平臺可以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建立博客公信力級別.博客管理者要依據一定的法律制度、道德規范以及其他人對此博客的反饋信息,建立公信力級別.對那些具有詳細的個人真實資料并獲得認證、的信息符合法律規則和道德規范并且長期獲得其他人肯定和支持的博客,提高其公信力級別.而對那些虛假和不良信息的博客,降低他的博客公信力級別.
第三.博客平臺還可以建立一定的專門網頁,將用于規范博客言論的相應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規范公布出來,用來提醒和糾正一些博客的錯誤言論,另外也可以讓瀏覽者按照此規范自己決定所閱讀的博客信息的好壞.
3、建立相關的行政和法律制度對博客的管理必要時也要訴諸于行政和法律,對于由于博客虛假信息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博客,以及腐朽和反動信息性質特別惡劣的博客.有必要運用一定的行政的和法律手段進行管理和約束.按照法律實現博客間的信息傳播和使用,發展符合博客道德規范的、文明的網絡文化服務,從而積極穩妥地推動博客傳播的整體健康發展.
七、總結博客是網絡傳播中出現的新生事物.是社會傳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的現象、一個新的產物.
對于這樣一個新生事物,人們應該辨證地對待.既要注意充分利用博客傳播的長處,又要認識到在博客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注意加以克服,以正確的寬容的態度關注它、支持它,在長久的發展中逐漸地規范它,只有如此,才能使博客成為信息傳播的有利工具
- 上一篇:深究道路施工中的協調管理
- 下一篇:詮釋水環境質量現狀及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