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通信技術論文
時間:2022-05-21 02:59:43
導語:短波通信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語音編碼技術
因為在傳輸的過程中,參量編碼只是對語音的特征參數進行傳輸,因此所需要的傳輸速率比較低,但是它的語音傳輸質量只能達到中等的水平,加之實現起來比較復雜,因此,在對通話質量要求特別高的情況下就不太適用。近些年,伴隨著參量編碼復雜度的降低以及微處理器計算能力的不斷提高,目前對于低速率的語音編碼通常都是采用參量編碼的方式來實現的。
1.2高速數字調制解調技術
調制調節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信息在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之間的相互轉換。調制調節技術的優劣對于通信系統的性能有著極大的影響,目前調制調節技術主要有并行和串行兩種傳輸體制。串行體制通過提高碼元速率和調制維數提高數據傳輸速率,并行體制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多載波正交頻分復用(OFDM)調制技術。
1.3差錯控制技術
數字通信差錯控制技術是指對信道中產生的差錯通過編碼的方式對其進行控制,以達到提高數據傳輸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差錯控制方式主要有前向糾錯和自動請求重發。前向糾錯方式其實時性比較好,能夠有效的糾正隨機和突發錯誤。自動請求重發方式,更加強調的是檢查信息錯誤的能力,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接收端對接收的數據進行檢測,如數據存在錯誤,通知發射端對所發數據重新發送,直至接收端接收到正確的數據為止。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對錯誤起到很有效的糾正,但是必須在有雙向通道的情況下才能完成,而且因為存在著多次重發的情況,很容易造成信號的延時。
1.4最低限度通信技術
短波通信中抗干擾技術一直是人們努力研究的方向。最低限度通信技術就是確保在電磁干擾強烈的狀況下,通信信息能夠及時準切的進行傳輸。它采用時變信道的弱信號檢測與接收技術、干擾識別與抵消技術,通過降低通信速率的方法提高通信抗干擾和抗噪聲能力。
2我國短波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
近些年以來,我們國家加大了對短波通信的重視程度,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財力進行短波通信裝備的研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國短波通信建設的整體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著一些差距。筆者認為,為了使得短波通信能夠更加廣泛的被運用,還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2.1完善頻道管理系統
在短波通信中,是否能夠做到及時的選頻及換頻對于通信質量的優劣及通信的穩定性有著極大的影響。頻率自適應技術就是對通信信道進行實時的探測,進而選取最佳工作頻率,確保通信信道能夠實現信息的良好傳輸。目前,我國區域內的頻率管理系統已經實現了網絡化,能夠方便的為網內的通信線路提供實時頻率信息。由此延伸考慮,如果將區域內的短波通信也用過網絡進行組織和管理,將通信網絡的基站與頻率網絡的控制中心進行合并,能夠很好的解決目前頻率管理系統和通信線路互相獨立的弱點。
2.2加強電臺設備的通用性
為了使得電臺設備更加的通用,達到更好的資源共享效果,短波通信設備必須要向規范化、標準化、系列化方面發展,以此降低系統、網絡接口等方面的影響,增強設備的兼容性。
2.3抗干擾技術綜合化、智能化發展
避免電磁干擾最好的方式是通過頻率跳變的方法。但是一般的頻率跳變方式很容易受到電離層的影響,而且會占用一定的系統資源,因此滿足不了未來通信的要求。為了有效的解決電磁干擾,必須要綜合的運用各種抗干擾技術,實現抗干擾措施的綜合化、智能化。
2.4加強自適應天線的研發
自適應零位天線能夠及時的處理所收到的信號,對天線振子的相位做出調節,改變其方向特性,使通信方向的增益最大,使波束的零位對準干擾方向,以躲避電磁干擾,因此能夠有效的提高通信的質量。
3結語
在當今移動通信、網絡通信發達的今天,短波通信在通信行業仍然占據著特殊的地位。為了更好的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短波通信也應該逐漸的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方面的發展,以此提高其適用范圍,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作者:陳永華肖毅單位: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73683部隊
- 上一篇:蠶桑局打擊非法集資工作匯報
- 下一篇:智能變電站通信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