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發展趨勢論文
時間:2022-09-02 09:28:00
導語:電信發展趨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電信市場是一個遵循“內因為依據、外緣為條件”發展規律的復雜系統;它的內因與外緣是由錯綜復雜的技術、市場與政策等因素所構成。要掌握電信的發展方向,必須秉持“了解全球趨勢、把握本地重點”的原則。
關鍵詞:現今電信;電信發展;趨勢與挑戰
Abstract:Thetelecommunicationmarketisonefollows“theinternalcausetoreston,theoutflowboundaryisthecondition”thelawofdevelopmentcomplicatedsystem;Itsinternalcauseandtheoutflowboundaryarebyintriguingfactorsandsoontechnology,marketandpolicyconstitute.Mustgraspthetelecommunicationthedevelopmentdirection,mustgrasp“understandstheglobaltendency,theassurancelocalkeypoint”theprinciple.
keyword:Nowadaystelecommunication;Telecommunicationdevelopment;Tendencyandchallenge
前言
目前全球電信發展已逐漸進入系統解構的混沌期。要使系統順利通過混沌區進入新的有序狀態,不論是電信監管當局或事業經營者都必須:1)了解當前混沌狀態的具體發展情勢;2)洞察主導老系統解構與新系統成核的內在自組織作用力;3)運用關鍵性政策控制參數,導引系統完成跨臨界分岔,建構新的電信秩序。以下是針對這三個面向的問題所歸納的一些看法。
系統進入混沌區的跡象
1.PSTN的式微。貝爾發明電話一百多年來,以交換技術為核心的PSTN固網電話一直是電信產業的核心。20世紀80年代移動技術崛起,PSTN在電信市場中的地位不再唯我獨尊,全球各地的市場紛紛出現固網的話務量或普及率被移動網路替代的現象?;ヂ摼W興起后,90年代末期部分PSTN的用戶接入電路(最后一里)被ADSL化,而PSTN的核心網路也因IP骨干網路的大量建置,開始邊緣化。不過,真正致命的打擊則是隨著用戶回路IP化所導致的VOIP的普及,特別是免費Skype等的快速成長,使PSTN的營收嚴重“蒸發”。今天已可看到如英國電信等國際大業者,開始執行從2006年起讓PSTN逐步除役的計劃。失掉了PSTN這根舊支柱后,未來的電信產業誰主浮沉?
2.移動語音服務的飽和。移動網路原本是最有機會接替PSTN地位的,但移動服務從一開始發展就過于著重傳統的語音服務,以致于普及率漸趨飽和時,制約于價格競爭,全球各地紛紛出現ARPU下降與增(話務)量卻不增(營)收的困境。要想維持移動營收的繼續成長,只有兩條出路:1)創造成功的增值服務產品,以增加ARPU;2)對外尋求尚有成長空間的他國移動市場,擁有其部分股權或參與經營,使總營收增長。但這兩條路都有相當的挑戰性。
3.寬帶內容服務蓄勢待發。寬帶IP技術逐步滲入固網與移動的核心網路,再加上用戶端接入電路與終端設備的寬帶化,影訊(video)即將成為固網與移動服務在技術上的預設(default)規格。這時電信事業經營者的基本挑戰是:能否善用“先帶寬、后內容”的大形勢,開出一條從用戶書房到客廳的捷徑,為自己創造一個可收費的寬帶內容市場?在這條“捷徑”上所遭遇的短兵相接對手是:目前正在積極進行數位化工作的有線電視網路業者。
4.無線技術的顛覆性潛能。WiMax技術來勢洶洶,一旦與其配套的用戶端AP開始商用化,由于它能以很低的成本提供充分的帶寬,對目前固網ADSL的接入服務以及移動的3G寬帶服務,都成為一種具有高度威脅的顛覆性技術。這類新無線技術的出現,將會迫使ADSL必須向光纖升級,而3G也會被迫加速它的建置時程。否則,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技術的演進非??赡苁辜扔械凝嫶箅娦磐鯂?一夜之間被顛覆耗散。
5.城鄉數位落差的擴大。開放競爭的電信市場,通常都會把資源與注意力集中在都會地區,于是“成本高、消費低、動力小”的鄉村地區,相對的建設落差日益擴大,導致城鄉發展嚴重傾斜。這時的問題是如何不使情況演變成積重難返,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系統解構與成核的自組織作用力
復雜系統理論告訴我們,當整體環境發生劇變,老系統(PSTN為核心)必將解體進入混沌狀態,然后經由跨臨界分岔(新系統的成核機制)形成新的有序結構。這種“解構-成核”過程是由內在的自組織作用力(不受人類意志影響的無形之手的力量)與決策者有形之手(政策或策略參數)交互作用下而完成。以下說明代表無形之手的幾股力量。
1.技術與市場因子。使既有市場解構的基本動力是功能更強、成本更低、品質更好,不斷推陳出新的電信新技術。在新技術的基礎上,具有創業精神的企業家,就會去發掘如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丁森所稱的“破壞性創新的機會”,亦即:有無未被服務的市場、有無不滿足的顧客、有無好過頭的產品等──Skype以免費的VOIP打入網絡族,一兩年的時間內在全球創造幾千萬用戶群,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系統深層追求總體穩定與平衡的內驅力。電信服務只是整個社會生態系統的一環。電信服務如果出現嚴重的城鄉失衡現象,以致危及社會生態系統的穩定,那么任何復雜系統都具有的內在自我修正機制,就會起而反制,來尋求城鄉二元化矛盾的統一。當然所謂的統一不必是實體面(physical)的完全一致,但必須是服務功能面的相當。
3.產業生態系統演化。復雜、系統、宏觀的質變是以微觀單元的質變為基礎的。在電信系統中,所謂的微觀單元主要是指用戶行為模式的轉變。例如從使用PSTN轉為在個人電腦上打電話;或如車載電腦的使用者通過同一顯示介面,接打電話、收發e-mail、查看股市行情并下單、查詢交通路況、收看電視新聞或熱門連續劇。這類微觀行為模式的改變,都將帶動宏觀價值鏈的重整,甚至導致產業結構的再造。目前已經看得出來的宏觀趨勢是:1)電信網絡必須走上多元融合,才能提供消費者所需的全方位服務(包括數位廣播);2)全球單一業務業者紛紛通過并購等手段,使自己轉化為更具有適應力的全服務業者;3)傳統垂直化(固網、移動分立)的監管架構必須轉型朝水平化發展,否則將成為產業繼續發展的主要障礙。
跨臨界分岔的關鍵性控制因子
復雜系統在無形之手影響下的演化方向具有群龍無首的不穩定性與不可測性;但政策參數的有形之手如果能有效導引系統內在的自組織力量,使它們能一致(alignment)朝向符合政策目標的方向發展,那么產業轉型與價值鏈再造等都可以“因事之理,不勞而成”的方式完成。電信產業要有效走出混沌并開創新局,電信監管當局要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當前全球電信監管機關共同面對的是如何設定以下幾項政策參數的問題。
1.電信發展總體目標的策定:電信政策是國家總體政策的一環,對達成國家總體目標而言,它也只是一個下位的政策工具。因此必須理清,諸如電信發展在國家永續發展的策略上,如何扮演總體發展的基礎平臺角色等問題。
2.具體執行計劃的實踐與檢驗:政策推動講究“知行合一”,有效的執行計劃必然會針對系統內在自組織力量,設計出一套化解阻力、順應助力的策略,使政策目標得以舉重若輕的方式達成。
3.政策控制參數的設計:電信發展本身,不論就服務面與制造面,都必須要有清楚的整體布局的構想與目標。例如:不同區域間平衡發展問題(如:基本服務指標的設定;城鄉間必要的財務交叉補貼等);同一區域內維持必要競爭但又不至于過度重復投資問題(如:經營主體的數量、經營內涵是否設限等);不同電信技術運用于不同區域的策略(如:如何有效利用大型公營事業的既有專網,使之互相聯網作為內陸偏遠地區的骨干網路,再結合新一代低成本的無線技術作為用戶接入網路,來達成普及上網目標);以及國際電信標準的參與和主導權問題等。
- 上一篇: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研究論文
- 下一篇:企業文化發展建議論文
精品范文
10電信工程就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