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通信專業人才培育方式
時間:2022-08-16 10:44:38
導語:本科通信專業人才培育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通信行業人才匹配失衡引發的思考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將移動通信和Internet兩項偉大的技術結合在一起,面對著兩個規模達數千億元及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時,未來幾年通信產業將迎來又一個幾年期的高速發展期。市場對移動通信人才的需求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通信人才的價值也不斷提升,而通信行業的人才儲備與產業增長相比卻明顯不足。3G時代的人才需求將集中分布于:擁有傳統數據通信技術的網絡人員;移動通信工程建設、測試、網絡的運行、維護、優化技術類人才;業務運維人員等。伴隨眾多外資電信企業的爭相進入,通信人才將愈發緊俏,工程、技術、研發、銷售、業務拓展等職位是該行業的熱門職位。目前通信行業從業人員已經超過400萬,而僅以年約10%的正常崗位補充與更替的速度計算,就業市場上會有超過40萬的就業崗位。工程技術、維護、業務銷售、行業銷售、后臺運營等崗位,制造著大量的高級技術工人、低端工程師以及具備行業知識的銷售工程師的需求。可以預見,通訊行業的人才將繼續持續成為人才就業的熱門領域。然而,高等學校的通信工程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卻沒有得到明顯的改觀。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的30年間,高等教育在發生真深刻的變革,最直接表現就是大學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過渡到大眾化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是中國教育發展的偉大進步,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實現了人民素質普遍提升。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高等教育也需要解決教育過程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匹配問題[3]。當前通信專業畢業生出現的結構性失業就是這種匹配失衡的集中體現。
2.基于實訓模式的通信人才培養模式
無論是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體系還是澳大利亞TAFE聯盟的情景教學模式,其中的共同特點都需要一種能夠體現時代技術特征的工程實訓環境[5]。因此,高等教育階段的通信人才培養模式在繼課內實驗、綜合設計實踐、創新實踐三個維度后,實訓環境的構建必然成為高等學校實踐教學體系的第四個重要維度[1]。
2.1實訓平臺構建的目標一個現代化多功能的通信與網絡實訓中心,集實驗教學、創新培養、工程訓練、科學研究為一體,囊括程控交換、光傳輸、寬帶接入、數據通信、NGN、3G等若干平臺,通過先進的教學手段將現有主流商用通信系統融入實踐教學。
2.2實訓平臺建設的內容實訓體系硬件建設的原則是以工程技術培訓作為主要目標,綜合考慮資金、場地等條件,以商用的通信設備為基礎,合理的集成為適合實訓教學的硬件平臺[2]。硬件的平臺從網絡類型可分為:程控交換平臺、光交換(傳輸)平臺、軟交換平臺(NGN)、無線(移動)通信、寬帶接入平臺等。
2.2.1程控交換平臺。通過對實際程控交換設備的操作,更透徹了解通信、電路交換等概念;對通信設備程控交換機及其原理和實用技術有較系統的認識;熟練使用通信技術原理。此平臺應具有靈活的組網方式、豐富的業務功能、DSS1信令、隨路信令系統、7#信令系統、綜合接入、綜合尋址、綜合SSP、操作維護、多業務接入等特點。
2.2.2傳輸平臺。該平臺是整個實訓系統的核心部分。光傳輸網絡的規模已非常龐大和復雜,更有專家指出,未來的地球將會被光纖覆蓋。隨著光線網絡的發展,運營商從最初的關心設備的容量,傳輸距離等硬性指標逐漸轉向關注網絡的一些軟性指標,如何快速的開通部署業務,如何有效利用光纖的帶寬,如何簡化網絡的配置和管理,如何增強網絡的生存性,以及如何進行帶寬的動態調整,是運營商目前所關注的問題。
2.2.3寬帶接入平臺。以SDH光交換(傳輸)平臺為基礎建設寬帶接入平臺,使用雙絞線進行ADSL、VDSL等XDSL寬帶數據業務的實訓,使其掌握寬帶接入的業務類型和組網方式。
2.2.4無線通信平臺。移動通信系統目前已經步入3G時代,因此該平臺的選擇應以第三代移動通信的代表系統TD-SCDMA、WCDMA、CDMA2000為主要選型方向。從目前商用網絡的發展前景來看,盡管PHS系統相對于移動通信的主流設備節省百萬資金,PHS所占用的頻譜資源遲早要為3G讓行。無線通信平臺投資量大,可以進行分段建設,如先建設無線側,然后再建設核心測。
2.2.5軟交換平臺(NGN)。NGN網絡通常包含軟交換、接入設備、中繼網關、信令網關、媒體資源服務器、業務服務器、分組承載網等。NGN網絡的構件之間并不需要直接的物理連接,而是都通過分組接口連到分組承載網上,通過分組網實現信令和業務的互通。
2.2.6通信專業教師與通信行業培訓師的雙師型教學方式。一個完善的實訓教學平臺,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師資結構的建設。高校教師往往不乏卓越的教學經驗和深厚的理論知識修養,而多數教師并不具備高素質的工程經驗和工程培訓能力,只有掌握了工程技術的教師個體才有能力從事實訓教學,才能保證教學內容的工程化、教學方式的互動化、教學管理的規范化。通信專業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與通信行業的發展保持同一步伐是通信人才培養的首要環節。
2.2.7優化通信課程體系。傳統通信專業的課程體系層次遞進、十分嚴謹,且注重基礎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知識基礎比較扎實[4]。因此課程體系應在保持原體系的優勢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優化,如教材和實驗指導書的更新等。
2.2.8教學方法的思考。普遍采用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方法,中國教育一直走的是精英教育的路線,偏重理性思維的培養,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學習者具有極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在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的今天,我們可以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以工程技能訓練為目標,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或采取先理論、后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良性循環方式。
3.結束語
基于實訓的本科通信人才培養模式是建立在通信行業發展狀況和人才需求的基礎上的,因此,由此模式培養的工程技術人才將以最短路徑與通信行業接軌,從而改善通信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也緩解通信行業人才匱乏的狀況。同時,由于該平臺采用商用設備,為保證設備的利用率,可以面向通信業的職業培訓開放。該模式是在總結多家教學儀器廠商和幾個設備提供商提供的方案基礎上而進行的,在此表示感謝,同時也希望對該模式的探討對同行研究通信行業人才培養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 上一篇:人保局民生工程宣傳意見
- 下一篇:人保局勞動就業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