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網絡安全觀教育思考
時間:2022-09-18 09:52:08
導語:新形勢下網絡安全觀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安全問題是當下的一個熱點問題,許多網絡安全問題的產生與人們對網絡安全教育的缺失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網絡安全觀教育、高度重視網絡安全觀教育。
(一)網絡安全觀教育至關重要
網絡安全觀教育的至關重要性是由它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所決定的,其一,網絡安全觀教育關乎國家安全。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是指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方面的總體安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現已成為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各社會系統正常運轉的基礎,幾乎所有的領域都離不開網絡技術。很明顯,如果網絡不安全則意味著整個國家的安全受到挑戰與威脅,加強網絡安全觀教育就是為了降低風險、減少威脅,最大限度保障網絡安全,從而保障國家安全。其二,網絡安全觀教育事關網絡世界每個人的利益。網絡的使用主體是人,網絡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提供各種便利,網絡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網絡安全與否與網絡世界的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有著必然的聯系。但是網絡安全觀從來不可能自發地形成,它需要我們不斷進行網絡安全觀教育,提高網絡使用主體的安全意識,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能切實維護自身利益。網絡安全觀教育的影響小到個人利益、大到整個國家的利益,所以我們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網絡安全觀教育,從行動上積極維護網絡安全。
(二)網絡安全觀教育必不可少
縱觀近幾年來的網絡安全問題,可知絕大部分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且現狀令人堪憂。首先,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網民網絡安全意識淡漠。網絡信息的“虛擬性”與軟件病毒的“隱蔽性”使很多網民認為網絡很安全,每年因網絡安全意識缺乏而導致的網絡安全事件不勝枚舉。“加強網絡安全必須從培養全民的網絡安全意識基礎入手,只有在認識上高度重視,真正了解到網絡入侵和攻擊危害的嚴重性,公眾才會在網絡空間主動采取相關措施去應對、防范入侵和攻擊,才能化被動為主動,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風險,減輕損失。”因此,加強網絡安全觀教育,提高網絡使用主體網絡安全防范意識便成為維護網絡安全不可缺少的一環。其次,我國的網絡使用量決定了必須加強網絡安全觀教育。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最新統計,我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6.32億,手機網民達到5.27億。網絡安全事件一旦發生,影響范圍是“一大片”,帶來的損失將不可估量。網絡安全問題正在經歷著技術層面的不斷先進、破壞能力不斷增強的突變,如果再不加強網絡安全觀的教育,那么下一個網絡安全問題或許會讓整個“網界”損失更加慘重。通過網絡安全觀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的安全風險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減少互聯網安全隱患人為因素的比重,使每個社會成員為網絡安全貢獻力量,同時切實保障其自身利益不受侵害。
(三)網絡安全觀教育任重道遠
確立網絡安全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網絡安全事故頻發,故網絡安全觀教育的任務變得更為緊迫。根據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的最新報告,僅“2014年12月,CNCERT收到國內外通過電子郵件、熱線電話、網站提交、傳真等方式報告的網絡安全事件7,105件(合并了通過不同方式報告的同一網絡安全事件,且不包括掃描和垃圾郵件類事件),與上月的6,570件相比增長了8.1%,其中來自國外的事件報告有51件。”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輻射范圍越來越廣、影響人數越來越多、造成的后果越來越嚴重。這急迫地需要大力加強網絡安全觀教育,使更多網民懂得網絡的安全使用,提高防范網絡安全的風險意識,教育人們不要成為網絡安全事件的制造者。與此同時,大多數國家都是以安全技術的提高與法律制定來維護網絡安全,但就目前的實際狀況來看,這兩者因其局限性和滯后性都未能充分地實現阻止網絡安全事件發生的目的。網絡安全問題復雜化趨勢明顯,單從“他律”層面加以防護已遠遠不夠,我們更應該加強網絡使用主體“自律”的修養,對他們進行完整系統的網絡安全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提升人們思想道德水平的一門科學,在提升廣大網民網絡安全意識的道路上任重道遠,需下大力氣、大功夫、大決心。
二、新形勢下的網絡安全觀教育的重要內容
新形勢下的網絡安全教育包括網絡道德、網絡安全基礎知識、網絡法律法規、網絡安全防范以及新形勢下網絡安全新的應對策略與要求。在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構建新形勢下的網絡安全觀教育內容體系正當其時。
(一)網絡安全新規約:堅守言論內容的“七條底線”
這是新形勢下網絡安全觀教育的應有之義。2013年8月15日,中國互聯網大會閉幕并發出倡議,全國互聯網從業人員、網絡名人和廣大網民,都應堅守“七條底線”,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自覺抵制違背“七條底線”的行為,積極傳播正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這“七條底線”為: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傳統的網絡安全約束側重于引導網民言論的文明性與合法性,而沒有明確的“底線”約束。“七條底線”的提出正面回答了在新形勢下該如何具體做到言論文明、行為合法。堅守新時期的網絡安全新規約,就是要時刻堅守這“七條底線”,這是我們用網的原則和基礎,也是維護我們自身安全與利益不被侵害的基本保障。網絡世界需要積極、理性、向上的網絡文明與網絡道德,構建這種文明和道德的前提就是每個網民都自覺遵守“七條底線”。加強以“七條底線”為根本內容的網絡道德宣傳教育,有利于營造文明、健康、清朗的網絡環境;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引導廣大網民形成文明上網、科學用網的良好習慣;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減少網絡安全事件發生,降低網絡違法犯罪事件概率,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
(二)網絡安全新領域:維護網絡信息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
這是新形勢下網絡安全觀教育的核心內容。云計算、大數據等網絡運用的出現,使網絡信息作為一種戰略資源而備受各國重視,網絡信息雖不像國家的領陸、領空、領水一樣以有形邊界狀態存在,但卻實實在在已成為國家安全新的主權領域。國家安全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謀求國家安全是每一個國家的最高利益。可以說,維護網絡信息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絲毫不亞于對領陸、領空等有形主權領域的保護意義。網絡信息的安全維護離不開廣大網絡使用主體,這促使我們必須在新形勢下加強網絡信息的國家安全教育,強化信息安全掌控力,捍衛自己的信息主權。而“棱鏡”事件給國際社會敲響了網絡信息國際安全的警鐘,隨著網絡的融合發展,過去相對獨立的網絡已經融合為深度關聯、相互依賴的整體,形成了全新的網絡空間,亟需構建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世界以保障網絡信息的國際安全。網絡信息的國際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全與否,網絡信息的國家安全若得不到保障,網絡信息的國際安全就無從談起。互聯網發展的目的是給人類帶來福祉而不是危害,網絡世界應該是和平的而不能成為實施恐怖主義活動的工具;網絡世界應該是安全的而不能成為攻擊的利器、犯罪的溫床;網絡世界應該是開放的而決不能閉塞隔絕、只顧自己發展;網絡世界應該是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治而不能單個國家獨善其身。加強網絡信息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教育就是要使網絡世界的每個人都自覺維護網絡安全,促進網絡信息化的長遠健康發展。
(三)網絡治理新常態:全面實施依法治網
這是新形勢下網絡安全觀教育內容的重要方面。互聯網進入中國已經有了2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這期間,國家對互聯網的規范與管理有一個逐漸明確的過程。我國在網絡治理過程中,雖然做出了很多積極的行動,但由于整體起步較晚,相應的法律法規也不夠完善,還存在法律缺位與滯后的問題。近年來我國用網人數激增,網絡安全事件頻發,國家越來越重視網絡法治問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這為依法治網奠定了理論基礎,為網絡法治新常態的形成提供了科學依據。“依法治國的重點難點在依法治網,網絡空間法治化不夠嚴重阻礙了現實空間法治化,依法治網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工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增強了依法治網的信心,給依法治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出:“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從網絡安全問題的復雜性與高發性來看,要形成網絡法治的新常態,首先,必須建立健全網絡安全治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如制定專門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針對企業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等。在維護網絡安全的各種手段中,加快我國網絡安全立法是根本保障。其次,要嚴懲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在全社會樹立遵守網絡法律的共識,同步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法治。最后,要教育廣大網民勇做推動網絡空間法治化的踐行者,培育和樹立網絡戰線上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只有用法律來管理網絡,才能統一標準,樹立威嚴,讓意欲利用網絡途徑的違法犯罪分子不敢輕舉妄動。在網絡法治化的路上,做到完善法律法規與動員全社會一起努力兩手抓,堅持網絡法治常抓不懈、嚴抓不怠、狠抓不縱,實現網絡法治新常態。
三、積極探索網絡安全觀教育的新途徑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同樣,網絡安全觀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現實課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它涉及方方面面,是一個宏大的工程,需要在實施過程中講究方法,循序漸進,具體來說就是要在教育過程中落細、落小、落實。
(一)將網絡安全觀教育落細
將網絡安全觀教育落細,就是要細化、要具體。首先,在教育對象上要細分。網絡使用對象按年齡分,有孩童、青年、中老年人;按文化程度分,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等;按工作性質分,有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等等。網絡使用主體的成分構成是復雜的,但他們都是我們的教育對象,教育對象的不同決定了我們使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同。如針對孩童的網絡安全觀教育,我們要從正確認識網絡、正確使用網絡以及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入手,使他們從小養成安全用網、文明用網、主動維護網絡安全的良好習慣。其次,在教育內容上要細致。網絡安全觀教育內容包括幾大方面,而各個大方面里面又囊括了許多小方面,如僅網絡安全教育就包括網絡設備安全、網絡信息安全和網絡軟件安全三方面,所以在教育內容上要細致安排,做到不遺漏不交叉不重復、有針對有層次有系統。網絡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要把教育內容細化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人們的安全意識。如在人們用網時,避免網絡硬件損壞可以設置安全使用的標語提醒;針對現如今越來越嚴重的信息泄露問題可以教育大家平時養成數據備份習慣和防止信息泄露的警告等。最后,在教育目標上要細化。對網絡使用主體進行網絡安全觀教育是為了實現全面提升網絡安全意識、保障網絡安全的目的。而這目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必須在教育目標上加以細化,各個擊破。如針對計算機網絡病毒的防范,就要從病毒來源、傳播途徑、最易感染群與范圍分析入手,教育大家要加強對軟件引入的安全審查,切斷它的傳播路徑,做好安全防范,提醒大家不要從不正規網站安裝下載軟件,不輕易打開陌生郵件,及時刪除信息等。
(二)將網絡安全觀教育落小
將網絡安全觀教育落小就是要從小處著手,以小促大。具體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從各行業抓起。我們正處于“互聯網+”的全新時代,每個行業都希望利用互聯網實現行業潛力的最大挖掘,而只有網絡安全才能保障行業新價值的創造。當下,受網絡安全的危害最多的正是各借助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行業,所以開展網絡安全觀教育就必須從各個行業抓起、逐步建立起網絡安全鏈。對于銀行、電信行業的網絡安全觀教育必須加大加強;對于學校、事業單位的網絡安全觀教育應該使之常態化。每一個行業之間的網絡安全將會促使一個安全、清潔的網絡環境逐漸形成。其次,從可能引起網絡安全的小環節抓起。大部分網絡安全問題都具有由小變大的特點,這就要求網絡安全觀教育要從小環節抓起,防微杜漸。如一個很小的漏洞很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要教育廣大網民平時在用網過程中處處留意,遇到漏洞問題及時修復、經常查殺電腦病毒掃描垃圾文件等。最后,從娃娃抓起。近年來,兒童網絡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上當受騙、網絡成癮、未成年人網絡犯罪、網絡言論失德甚至反動等問題日益突出。正所謂“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要把網絡安全教育、網絡道德教育、網絡法制教育等一整套的安全觀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教學中,從小培養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意識,提高娃娃的思想認識水平,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使之積極維護網絡安全。
(三)將網絡安全觀教育落實
落實,就是要求我們將網絡安全觀教育落到實處,抓出實效。具體來說就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網絡安全觀教育的管理體制機制,在管理上將網絡安全觀教育落到實處。網絡安全觀教育的管理離不開有效的規范體制,缺乏制度管理的網絡安全觀教育必定是收效甚微的。網絡安全觀教育的管理離不開3個因素,分別是誰來管、怎么管以及管什么。網絡安全觀教育的落實,政府和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各大學校尤其應該積極響應,把網絡安全觀教育作為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其次,要將網絡安全防范技術的普及與提高落到實處。當下,許多先進的防范技術掌握在少數精英手中,普通網民雖對網絡安全問題“恨之入骨”,但無奈“技不如人,能力有限”。只有真正把防范技術普及開來,在普及的基礎上借助科學技術的發展再日益提高才是治理網絡安全問題的有效之道。而提升與普及網絡安全防范技術,就需要深入開展網絡安全觀教育,通過網絡安全觀教育,讓廣大網民確立網絡安全意識,真正了解并運用好網絡安全防范技術。最后,要將網絡安全治理的網絡法律法規落到實處。依法管網、依法治網是廣大網民的呼喚、時代的要求,網絡安全治理必須走法治化之路,網絡安全法治化的過程必然是網絡安全觀強化的過程,而這正是網絡安全觀教育的目標。
作者:彭建國 金艷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 上一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習材料
- 下一篇:踐行三嚴三實及紀念建黨94周年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