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研單位網絡輿情應急管理探討

時間:2022-08-04 09:12:21

導語:農業科研單位網絡輿情應急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研單位網絡輿情應急管理探討

摘要:以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為例,分析網絡輿情的定義和分類,討論加強網絡輿情應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論述省級農業科研單位網絡輿情應急管理的主要措施,為加強省級單位的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輿情;農業科學院;管理;應急預案

加強省級農業科研單位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做好突發網絡輿情處置與輿論引導,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網絡輿情的負面影響,掌握網絡輿情應對和宣傳的主動權,對提升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的公信力、影響力和號召力具有重要意義。以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為例,分析網絡輿情的定義和分類,討論加強網絡輿情應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論述省級農業科研單位對網絡輿情應急管理的主要措施,為加強省級單位的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1網絡輿情及其應急管理

1.1網絡輿情定義

網絡輿情是以網絡為載體、以事件為核心,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傳播與互動的集合。其帶有廣大網民的主觀性,未經媒體驗證和包裝,直接通過多種形式(論壇、博客、微博、微信、抖音、快手、新聞跟帖和轉帖等)于互聯網上。現提及的網絡輿情主要指社會公眾在網絡公共空間對省級農業科研單位某種現象、事件、問題所反映出來的多種情緒、意見、看法的交匯與綜合,也包括省級農業科研單位職工通過網絡平臺就公共事務、社會熱點、單位相關事項等發表的觀點、態度總和,是有較強影響力、傾向性的言論和觀點。

1.2網絡輿情分類

根據主題內容、跟帖內容、點擊率、出現時間等,將網絡輿情等級分為四類:常態、輕度風險、中度風險、高度風險。將無負面影響的定為“常態”等級;將出現時間較久、有一定跟帖量和點擊率,造成一定不良影響的定為“輕度風險”等級;將近段時間出現、主帖內容較敏感、跟帖量和點擊率較多、影響較大的定為“中度風險”等級;將突然出現、主帖內容尖銳、跟帖和點擊率特別多、社會影響較大的定為“高度風險”等級。

1.3網絡輿情管理必要性

自媒體時代來臨后,信息傳播自由,缺少權威媒體“把關人”對信息的把關,歪曲事實、夸大事實、蓄意炒作的信息充斥網絡,受眾無法分辨真偽,容易受到某些不良媒體或個人的引導,對事件或人物做出錯誤的判斷,給涉及人員帶來心理上、生理上的極大傷害。例如,28歲杭州女子吳女士取快遞卻被造謠出軌快遞員事件,偷拍者偽造曖昧微信聊天內容,編造“富婆出軌快遞小哥”的劇情,輿情發酵期給吳女士及其家人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傷害。此后,受害者堅持發聲呼吁,社會予以公平正義的支持,媒體給予正面引導,才使此次網絡輿情漸漸平息。負面網絡輿情對個人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對單位的影響更是如此。

2加強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以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開展情況為例進行探討。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始建于1956年,是遼寧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科技創新及科技服務范圍涵蓋種植業、林業、漁業、農機、糧食、加工、農業信息等領域,主要開展糧油、蔬菜、果樹、畜禽、水產、林木、花卉、柞蠶、食用菌等新品種選育,以及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評價和創新工作,同時開展耕作栽培、旱作節水、動植物保護、植物營養與環境資源、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糧食儲藏和干燥、農產品貯藏保鮮加工、農業標準化、生物技術、農村經濟、農業信息技術、森林培育、海洋漁業環境監測保護與資源修復等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咨詢工作。全院下設38個處級單位和5個共建分院,分布在遼寧省的10個市、海南省和新疆自治區,其中管理部門8個、研究機構35個。自2017年以來,遼寧省農業科學院不斷增強網絡輿情應急管理,致力于做好組織領導、構建監控體系、制定處置預案、分析研判輿情、處置負面輿情、建立歸檔和問責機制等工作,并取得較好的成效。

2.1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院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由一名院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院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為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在黨政群工作部,成員單位為黨政群工作部和信息所,負責網絡輿情日常工作。院屬各單位負責本單位日常輿情監測應對和網絡正面宣傳工作,及時落實上級部門關于網絡輿情工作的部署,制定突發網絡輿情處置預案,正面引導網上輿論,落實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報道,向上級領導和部門及時匯報網絡輿情應對處置進展。

2.2構建網絡輿情監控體系

建立健全網絡輿情日常監測制度,監控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貼吧等平臺的輿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所屬單位均設置網絡評論員,主要承擔組織撰寫網絡評論文章、自媒體管理、輿情監測等工作,構建院網絡輿情監控體系。

2.3制定突發網絡輿情處置預案

有序引導輿論,有效預防、減少重大輿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切實提升突發網絡輿情的應對能力,有序處理突發網絡輿情。

2.4分析研判網絡輿情

院屬各單位網絡評論員收集主要網絡平臺輿論信息并匯總歸類,按輿情緊急程度、重要程度、涉及事項等分類管理。院屬各單位分析網絡輿情信息,判斷網絡輿情走向,提出網絡輿情建議,填寫《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網絡輿情信息監測處置記錄表》,將相關情況第一時間上報院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涉及輿情事件的單位時刻監測輿情發展動向,實時掌握輿情動態,直至輿情平息。在監測過程中發現輿情不良發展趨勢時,及時上報院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如果網絡輿情涉及政府相關部門,則需院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與相關部門緊密溝通。

2.5處置突發網絡輿情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涉及輿情事件的單位要高度重視和快速反應,及時制定應對方案并進行分類處置。2.5.1依據網絡輿情等級分類處置對于“常態”輿情,重在了解掌握輿情動態;對于“輕度風險”輿情,涉及單位核實信息后48h之內制定應對方案,并報院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備案;對于“中度風險”輿情,涉及單位24h內制定應對方案,并報院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備案;對于“高度風險”輿情,需第一時間組織研判,圍繞事件本身及社會關注點,統一口徑,4h內做出正面回應,制定應對方案,并報院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備案。2.5.2依據網絡輿情涉及事項分類處置針對信息不屬實的輿情,以官方名義及時權威信息澄清事實真相。信息一時無法核實的輿情,及時采取評論、發帖等辦法轉移注意力,避免影響擴大。信息屬實的輿情,根據網絡輿情情況,適時、規范地權威信息,及時加以正面引導。對推動院改革、發展、穩定工作有重要意義的輿情,要積極采納建議,并按要求予以回復。詢問、置疑、訴求類的輿情,院屬相關單位依法依規進行辦理,提出答復意見,經院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后統一回復。能當即回復的要當即回復,不能當即回復的,要在發現輿情當日提出處理意見,并在辦結之日回復處理結果。屬于涉院某一突發事件或社會熱點、敏感問題惡意傳播或炒作類的輿情,院及院屬單位有權責令關閉,并依法告知事實真相或事件處置情況。對于造成重大負面影響或嚴重損失的輿情,若在告知事實真相、事件處置情況后仍繼續惡意傳播或炒作,由執紀執法部門依紀依法查處。對于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實,惡意攻擊、誹謗農科院聲譽,煽動網民鬧事或涉嫌網上違法犯罪活動的輿情,院及院屬單位有權責令關閉,依法澄清事實真相,并商請執紀執法部門依紀依法查處。

2.6建立歸檔和問責機制

網絡輿情處置方案確立后,涉及單位需依據方案處置輿情并全程跟蹤。處置結束后,將輿情處置相關2021年第4期張玉鑫:省級農業科研單位網絡輿情應急管理探討73資料整理歸檔。對于重大、高度風險輿情不報或瞞報的,或在輿情處置過程中組織領導不力、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單位和個人,視情節嚴重程度,按有關規定予以問責追責。

3結語

當前,做好網絡輿情應急管理工作十分必要,省級農業科研單位要堅持應急處理與主動引導相結合,發揮網絡評論在網絡輿情發生、發展和完結等環節的引導作用,綜合利用網上網下、線上線下多種途徑,有效掌握輿論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有力引導輿論發展方向,為省級農業科研單位的平穩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參考文獻

[1]王奇凡.應對突發事件高效處置網絡輿情[J].中國應急管理,2021(1):60-61.

[2]楊旭.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監測探討[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7(6):67-68.

[3]劉濤.網絡輿情生態視角下次生輿情的科學治理研究[J].中國廣播,2021(1):28-33.

[4]張明明,李群,蔡淑丹,等.網絡輿情應對中政府公信力建設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20(12):124-125.

[5]胡潔,王平.涉農網絡輿情的特點、問題與治理路徑———從網絡化治理的理論視角分析[J].東南傳播,2018(3):61-64.

[6]李敏,楊云斌,沈悅,等.基層科研院所網絡輿情應對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18):193-194.

[7]范秋曄.科學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風險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0(5):27.

[8]傅麗芳,裴城妍,郭永瑞,等.農產品安全網絡輿情演化分析與導控策略[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0,20(7):2801-2809.

作者:張玉鑫 單位:遼寧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