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輿情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zhàn)
時間:2022-08-04 09:17:00
導語:網絡輿情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zhàn)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當前的信息環(huán)境社會下,大學生的生活不可避免的會受到互聯網信息的影響,并且隨著愈發(fā)增多的信息獲取渠道,大學生在社會信息的接觸上也增加了越來越多的渠道。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網絡輿情的出現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新時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網絡輿情,如何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成為了一個新的挑戰(zhàn),既要有效展開網絡輿情影響下的有效高校思政工作,又要確保能進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網絡輿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在當前社會背景中,隨著快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高校大學生受到互聯網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大學生群體不僅高度關注互聯網信息,并且還是互聯網的忠實用戶[1]。因此,大學生既是網絡輿情的主要影響對象,也是生成網絡輿情的主要力量,這就為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高校想要有效開展思政工作,就必須要全面研究網絡輿情的影響例,根據其影響提出改革措施,才能保證提供一個良好的支持培養(yǎng)高校人才。
一、概述高校網絡輿情的含義
簡單來說,高校網絡輿情就是大學生通過各種社交平臺針對某一事件或者某些問題發(fā)出的自由評論及意見。相較于網絡輿情,高校網絡輿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傳播主體以大學生為主,具有較強的傳播能力[2]。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如果步針對網絡輿情方面對大學生做出正確引導,很容易影響到大學生的思想認知。而在高校網絡輿情中,主要的特點就是突發(fā)性、復雜性以及情緒化。大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集中在學校以及宿舍中,因此會較為集中的訪問網絡站點,一旦發(fā)生突發(fā)事件大學生就會在網絡上集中發(fā)表意見,進而造成輿情影響,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發(fā)生校園極端事件。
二、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新挑戰(zhàn)
(一)思政教育教師權威受到挑戰(zhàn)
在新時期的網絡輿情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受到挑戰(zhàn)的就是思政教師的權威。站在職業(yè)身份的角度分析,思政教師的職業(yè)身份在網絡輿論中充斥著各種戲稱,對其職業(yè)也多有刻板的認識[3]。在一些不稱職和不負責的教師影響下,他們的不良行為或者言論對高校中的教師群體造成了影響,在輿論風口的個別案例也被當成了教師群體中的普遍行為。學生也因此對當代教師產生了不信任,甚至對教師的所言所行提出了質疑。大學生在這個階段時期是極其叛逆的,他們追尋個性,而網絡輿論中的生動性滿足了他們追求個性的要求,與他們心中想要的現實生活不符的課堂學習生活導致其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產生了放棄以及排斥的心理,他們更傾向于網絡上的輿論導向,而排斥教師的教學思想。也就是說,大學生更多的是受限于教師衡量其學業(yè)的權威,而不是真正意義上尊重教師權威[4]。
(二)大學生思政教育接受結果受到挑戰(zhàn)
當前階段的大學生正處于一個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趨于完善的階段,他們尚缺乏辨別能力以及選擇能力,而網絡輿論中又恰恰擁有眾多良莠不齊的各類信息。因此,大學生在沒有自辨能力的情況下很容易被這些信息所影響,動搖他們的思想價值取向。當前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多元化的網絡輿論會影響到大學生的思想,使他們受到自由主義或是外來社會思潮的影響,在判斷是非的標準上僅是依靠自身的第一感覺,或是受同輩群體思潮的影響[5]。這種片面的判斷標準是極其不理性的,無法讓大學生能對我國國情發(fā)展理論有正確的認識。一旦大學生被網絡輿論世界中的負面社會影響所迷惑,就會脫離現實社會,產生道德迷失和行為示范,嚴重的話就會產生違法行為。而站在輿論的角度,分析其數量以及時效性,可以明顯看出,網絡輿論所具有的龐大信息基數,不僅負面留言、謠言等信息眾多,還具有較長的存儲時間,學生很輕易的就能搜索。在網絡信息中,哪怕其不良信息極其微小,都能得到快速傳播,并且在全網范圍內以幾何量級對其進行覆蓋。
三、加強網絡輿情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策略
(一)進一步促進網絡輿情隊伍管理能力提高
大學生在這個階段就具有較為活躍的思想,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高,因此需要正確面對網絡輿情自由性特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針對當前思政教育現狀,積極探索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6]。在實際工作中,高校要想實現優(yōu)化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工作,首先需要建設一支專業(yè)的探索網絡輿情的隊伍,確保能全方位掌握和了解高校中的網絡輿情發(fā)展以及變化情況,思政教育工作者能根據其掌握到的變化情況,再結合高校對網絡輿情的實際控制情況,適當的提出有效調整思政教育內容,進而實現全面貫徹落實思政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在建設網絡輿情隊伍管理的基礎上,還需要提高整體管理網絡輿情能力以及控制能力,高校一方面需要全面實施對網絡輿情的掌握,一方面也需要堅持紅色旗幟,既要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有效控制,又要促進學生提升接觸紅色教育信息的概率,確保學生能接受來自正能量的影響[7]。此外,在網絡輿情下,高校還需提供全方位信息正確引導學生能客觀判斷其相關事物,促進學生能結合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察,幫助其能正確認識網絡信息。只有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認知,才能提供良好的支持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整體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效果。
(二)加強引導管理網絡輿情
大學生既然信息網絡表現出了高度依賴性,高校教師在改革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工作時,就需要對網絡輿情的動態(tài)變化密切關注,才能在及時掌握網絡輿情動態(tài)變化的基礎上,教育和指導大學生的思想工作,實現有效引導管理網絡輿情,確保大學生能正確認識網絡輿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條件來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以及社會信息判斷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師在網絡輿情引導管理工作的開展中,需要認識到環(huán)境的作用,良好的環(huán)境才能對塑造優(yōu)秀的人才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積極的環(huán)境。思政教師需要在實踐探索網絡輿情的引導管理工作中,進一步強化校園論壇的功能和定位,并在其輿論引導工作中融入網絡輿情引導,確保校園文化環(huán)境能發(fā)揮良好的作用。
(三)完善網絡輿情應對機制
在網絡輿情下的思政教育工作開展中,高??梢猿浞掷眯@網絡平臺,通過該平臺對各種輿論實時關注,進而能及時掌握大學生群體中的問題來源,避免無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引導調控。在具體實施中,第一,是需要建立一個收集、分析和報告網絡輿情的機制。學校方面可以由宣傳部進行牽頭,院系輔導員及學生骨干組成一個輿情收集三級工作體系,確保信息傳遞能保持通暢[8]。如果發(fā)現在大學生群體中有出現傾向性的問題,學生骨干需要第一時間將相關情況報告給輔導員,再經輔導員上報給院系,院系在對情況有詳細了解后,則需要上報給宣傳部等學校層面。第二,高校需要建立一個輿情聯系點制度。在某些特殊時期,需要對特殊學生群體加以重點關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干預可能發(fā)生的事件。第三,是需要建立一個應急管理網絡輿情制度。為了避免無法處理網上的突發(fā)事件,高校應在校園網絡輿情方面加強建設應急預案,全方面做好相關的調查工作,針對問題需聯合學校黨委宣傳部統(tǒng)一口徑,將事實真相在第一時間公布出來,用具有權威性的解釋杜絕在網上傳播的流言、謠言等。第四,則是需要建立化解網絡輿情制度??梢越ㄔO意見箱、校長接待日、網絡訴求平臺等,對學生反映的意見、建議等及時收集、整理,確保學生能將各種利益訴求通過有效渠道表達出來,避免學生缺乏有效渠道表達訴求,只能通過網絡渠道不良信息。
四、結語
從本質上說,社會輿情的重要表現就是高校網絡輿情,在新事情指導和教育大學生的思想工作時,高校思政教師需要對網絡輿情有一個正確且重要的認識,及時了解到其對大學生造成的重要影響,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且有效的措施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實施中,思政教師可以從網絡輿情隊伍建設方面、網絡輿情引導管理方面、網絡輿情應對機制等方面做詳細分析,確保能建立一個積極、健康的環(huán)境,幫助大學生在這個特殊階段能對網絡輿情形成一個正確認識,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其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高,進一步深化其思想認識,才能做到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未來成長。
參考文獻:
[1]謝子琛.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zhàn)及對策[J].智庫時代,2020(12).
[2]姚志琴.“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J].法制博覽,2020(20).
[3]鄭全旺.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高校輿情管理融合路徑探討[J].長江叢刊,2020(5).
[4]鄭皓.網絡輿論碎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應對研究[J].知識經濟,2020(12).
[5]譚金杏.“微時代”背景下,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及對策研究[J].魅力中國,2016(23).
[6]張志剛.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分析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引導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7).
[7]李博,許鴻,陳爍楨.基于網絡輿情事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研究[J].山西青年,2020(12).
[8]周衛(wèi)娟.高校教育輿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20(4).
作者:徐睿祎
- 上一篇:新形勢高校網絡輿情應對策略
- 下一篇:新時代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