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無線通信的應用研究
時間:2022-10-17 03:39:14
導語:地鐵無線通信的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基于長期演進技術的應用,使地鐵無線業務的需求在車載閉路電視、車載乘客信息系統以及語音視頻綜合調度三網合并方面得到了滿足,對相應的LTE網絡進行了架構,并基于LTE信道帶寬和其技術優勢,使地鐵無線通信功能得到了極大提高。
關鍵詞:LTE網絡;地鐵無線通信;丟包率
地鐵無線通信技術主要采用3G、GSM、陸上集群無線電、CDMA以及WiFi等技術,主要包括列車控制無線通信、專用無線通信以及商用無線通信3大應用類別。在專用無線通信業務中,又包括閉路電視專用的WiFi網絡、乘客信息系統以及對CBTC進行有效保障的WiFi網絡3部分。基于LTE技術的應用,能夠使無線通信傳輸實現三網合并,使建設、運營以及維修成本大幅度減少,實現網絡優化。
1LTE優勢
1.1抗干擾技術。此技術在抗干擾方面表現優異。與WiFi技術相比,它在干擾避免、干擾檢測和干擾控制3個層面具有明顯優勢[1]。WiFi在干擾檢測方面主要通過檢測和反饋系統帶寬級信號強度實現,而此技術通過均勻分配時頻域,利用導頻設計和OFDM直載波調度,實現時頻域變化跟蹤,從而通過2ms的快速調度響應更準確、更及時地進行干擾檢測。當干擾檢測發現干擾時,可通過IRC、重傳以及完善的編碼機制,根據干擾的實際情況,按照每個終端的信道狀況進行動態資源調度,優先分配信號質量高、干擾小的子帶頻率資源。另外,此技術可根據信道干擾情況,利用AMC自適應調制編碼進行相應的編碼圖策略和自適應調制調整。對于干擾控制,此技術能夠有效控制整個網絡的干擾水平。它完善的功率控制機制擁有多種干擾抵制算法,如CoMP上行干擾控制和ICIC干擾抑制算法,可降低網絡的整體干擾水平。可見,此技術在控制干擾和規避干擾方面優勢明顯。1.2高移動性。與WiFi的移動性相比較,LTE的表現更出色。WiFi在軌道運行中需要對AP頻繁重選和關聯,造成高延時,且覆蓋范圍較小,影響網絡接入的穩定性。此技術中運用遠距離覆蓋、無縫切換算法等技術手段具有高移動性特點,以最高時速運行的地鐵為基準,確保其延時不超過50ms。1.3高可靠性。網絡關鍵數據的可靠性傳輸通過此技術的多級QoS算法保證。此算法在路由器和交換機上進行設置,主要包括限制P2P、ICMP優先級、ACK確認字符、策略以及帶寬等設置。此技術具有9種算法,同時對地鐵用戶業務根據優先級別進行劃分,優先傳輸高優先級別的用戶,低優先級的用戶盡量傳輸。1.4信道。WiFi存在鄰頻和同頻干擾,但LTE技術不存在此類問題。由于空間接口的獨特幀結構,LTE可對同頻網絡節省帶寬進行組建。通過15kHz子載波調度技術,對同頻網絡可采用20MB進行組建,而WiFi需要140MB才能對無干擾網絡進行組建。此外,LTE的傳輸信道還能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動態分配。1.5接收性能。列車運行時,通過WiFi和LTE的接收性能進行測試,可以發現在相同接收頻率,WiFi支持的列車速度明顯低于LTE技術。在相同列車速度時,LTE技術靈敏性表現更高。在接收功率低于-90dBm時,WiFi無法接收數據;在低于-130dBm時,LTE技術對低速數據需求仍能予以滿足。所以,LTE技術與WiFi在同等情況下,具有更高的接收性能和高移動性。1.6地鐵業務帶寬分析。在地鐵無線通信中,語音視頻綜合調度、CBTC系統以及車載CCTV共3部分作為上傳數據,其網絡上行帶寬峰值時能夠超過50Mbit/s,下行帶寬的理論峰值可超過100Mbit/s。通過對PIS、車載CCTV以及CBTC帶寬的計算,可為其預留一定的帶寬額度。通過應用LTE技術,可使3個通信網絡合一,所需帶寬將不超過25MHz,充分滿足地鐵無錢通信功能需求[2]。
2LTE在地鐵無線通信中的應用
作為通用移動通信系統技術標準的長期演進,LTE引入MIMO和OFDM等關鍵技術,增加數據傳輸速率和頻譜效率。另外,在軌道交通中,LTE使用的頻段為1.786~1.805GHz。此技術專用網絡主要作為語音視頻、車載PIS、CBTC以及車載CCTV的綜合調度通道。對地鐵穩定和實時傳輸信號進行有效保證的自動控制系統CBTC,具有性優先級等要求。通過用此技術取代WiFi,針對地鐵無線通信網絡中存在的問題,對車地一網多業務承載、長距離覆蓋、專頻雙網可靠通信進行設計,提高運營效率。應用LTE網絡分別作為匯聚層、核心層和接入層,對底層應用和控制中心進行組網連接,通過數據交互,保障各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在CBTC中的應用探討
PIS和CBTC系統通常采用LAN或WLAN與泄露電纜進行組合,主要依據產品鏈和技術的成熟情況。在CBTC中的應用可以從數據丟包率、安全機制以及接入延時等方面進行分析。3.1安全機制。用戶所有操作通過密鑰協商和認證過程予以實現,主要包括加密密鑰過程和完整性密鑰過程。通過用戶全球識別卡USIM和鑒權中心AUC對所共有的密鑰進行計算,從兩個基本密鑰中得出父密鑰,并利用此密鑰生成其他各層所需的子密鑰。通過這種分層推衍的方式,可有效避免泄露上下級密鑰的情況。LTE中的AKE鑒權過程主要采用Milenage計算方法,與UMTS的鑒權方式相同,利用其鑒權機制的優勢,實現網絡側門和UE的雙向鑒權。對于地鐵中不良偽基站的攻擊,雙向鑒權有著良好的抵抗性。另外,密鑰長度也增加了破解難度,可以更好地滿足CBTC的安全性要求[3]。3.2丟包率。測試過程中,發送的數據包中丟棄的數據包所占的比例稱為丟包率。通過相關測試和調查發現,在最成熟的國外4G網絡中,LTE技術的平均丟包率已經達到30%,明顯存在丟包率過大的問題,因此對于CBTC穩定性和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改善。3.3接入延時。LTE技術在接入延時方面的表現:控制面會在用戶面單項傳輸時延小于5ms時被激活,轉化其原有的睡眠狀態的時延小于50ms,兩種狀態之間的遷移時間不超過100ms,而中斷用戶面的時間小于100ms。根據相關的延遲測試發現,對于地鐵無線通信應用需求,LTE技術能夠滿足大部分需求,主要有視頻流媒體、VoIP以及高清IPTV等[4]。因此,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對于語音視頻、車載CCTV以及車載PIS綜合調整技術要求,LTE能夠很好地予以滿足,但在低丟包、低延時的安全性能方面表現還不夠理想。
4LTE應用所滿足的地鐵需求
4.1車載的安全需求。通過應用LTE技術,可以提供車載CCTV高清視頻車地傳輸業務,可以實時監控車廂內的情況,為各相關部門和公安系統提供有效的數據依據。同時,根據運營安全信息優先使用原則,緊急情況,能夠實現動態輔助性提示。對系統無線傳輸信息,通過車載系統接收、處理后向車輛轉發,并在室內通過視頻、語音的方式進行播放,有效引導正確的服務信息,從而實現軌道交通的安全性和便捷性[5]。4.2車載實時高清需求。通過LTE技術提供的車載高清視頻傳輸業務,車載PIS在重大新聞、電視廣播節目以及重大賽事等的轉播上能實現無延時實時播放,從而有效提高平臺層次和媒體實時性。4.3增加視頻需求。在語音調度基礎上,通過應用LTE技術,可使視頻集群系統TD-LTE升級為綜合音視頻集群通信系統,集遠程監控、視頻調度視頻聯動、視頻會議以及智能分析等功能于一體,提高調度的準確性和及時性。4.4增值業務需求。此技術具有性價比高、主網靈活、業務提供能力強以及擴展性好等特點,提供高清廣告等公共媒體實時信息投放平臺的同時,可實現時間段的細分。廣告投放模式可根據高峰人流量在不同時間段的統計數據進行細化,實現科學化和高效化的管理運營盈利模式。
5結論
LTE技術具有無可替代的應用優勢和特點,對地鐵無線通信的維護管理、系統擴展性以及業務提供等多方面需求予以滿足,同時對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有著良好的適應性。在車載CCTV、車載PIS和語音視頻綜合調度實現無限融合的設計方案中,LTE技術應用優勢顯著,不僅可以減少投資成本,降低運營維護費用,還能提高運營的廣告收益。因此,長期演進(LTE)技術在地鐵無線通信中的應用是城市建設和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地鐵運行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楊小會,魏濤.長期演進(LTE)技術在地鐵無線通信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5,(22):80.
[2]向秀東.地鐵信號系統中LTE技術的應用探索[J].四川建材,2019,45(2):173-174.
[3]周建強.LTE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中的融合應用[J].通訊世界,2015,(20):46.
[4]方建文.LTE技術在地鐵無線通信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5,(24):68.
[5]高彥軍,張來洪,徐淑鵬.基于LTE技術的地鐵車地無線通信的干擾分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5,18(12):46-48.
作者:夏學浩 單位:上海工程局集團新海信通公司
- 上一篇:5G無線通信技術概念思考
- 下一篇:簡述射頻裝置對無線通信的影響
精品范文
5地鐵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