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論文
時間:2022-11-23 11:07:44
導語: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本課程的先修課程為《高等數學》、《電路》、《電機運行與維護》,后續課程包括《電氣設備運行及維護》、《繼電保護裝置運行》、《頂崗實習》等。
二、課程目標的設定
1.專業能力:能全面掌握電力系統的基本知識;能對電力系統有功及無功功率進行控制與分析;能對電力系統頻率和電壓進行控制和分析;能對電力系統各種故障運行狀態進行分析和計算;能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性進行簡單分析和計算;能進行電力系統的規劃設計。2.方法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獨立工作能力;獲得與利用信息,探究式的學習能力;工程意識和靈活思維、創新能力。3.社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組織能力;耐心細致的工作能力。
三、課程設計思路
電力系統運行與分析課程基于電網的實際生產過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歸納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并將行動領域的典型工作任務教學化處理后,按照與實際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內容對應的各學習情境組織內容,并且根據任務的復雜程度,以先簡單后復雜的順序排列各學習情境;在各個學習情境中,又按照復雜程度和實際工作程序化各個工作任務。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適度、夠用的原則,以現場工作任務及工作程序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設計項目教學,教、學、做結合,課堂、實訓、實習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教學項目實施中,由專業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密切配合施教。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講解為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方式的改進
《電力系統分析》課程屬于純理論性的課程,部分理論知識需要較強的想象能力,只能在頭腦中通過想象來給出大概的印象。且由于課堂理論教學模式較為單調,多半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借助于多媒體及仿真系統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來改進現有的困境。如,采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理論教學,比如影像、圖表,使學生在形象的方法下進行深入的學習。潮流計算是該課程的難點和重點,大部分學生在此部分易產生畏懼和懈怠情緒,教師可借助影像系統向學生展示一個實際電力網絡的潮流分布圖[1],讓學生在腦海里建立一個感性的概念,而不僅僅是枯燥的公式和計算過程,或者利用電網運行仿真軟件進行實際電網的模擬演示,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2.理論與實踐訓練相結合以任務驅動教學為主,將理論講授與實踐訓練有效融合,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通過實際訓練融會貫通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等方法能力以及團結協作、交流溝通等社會能力。本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模擬工作情境,使學生深臨其境,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在體驗過程中獲得工作過程知識。3.創新教學模式將“教、學、做”的教學模式貫穿始終,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使教、學、做合理銜接交融。以崗位技能培養為核心,同時注重學生學習能力、方法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分組合作,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結論
電力系統分析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知識面范圍大,是發電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中之重的基本課程。“電力系統分析”的教學方式可采用增強理論的形象性、增強互動式教學、增強企業培養的方式。為構建一個高效的教學體系,一方面必須優化理論課程內容,另一方面必須重視實踐環節設計,進行綜合性實驗,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2]。
作者:辛華 李依凡 王麗 單位: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卞建鵬,“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探索,科教文匯,2014(6)中,46-47
[2]江寧強,問題教學法在“電力系統分析”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8(4):42-45
- 上一篇: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改革研究
- 下一篇:生物學實驗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