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與法學復合型人才培養分析
時間:2022-07-01 02:29:07
導語:信息安全與法學復合型人才培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發展網絡安全事業,人才是關鍵。2016年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指出,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建設網絡強國,沒有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沒有人才創造力迸發、活力涌流,是難以成功的。2016年7月8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六部委聯合了《關于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意見》,指出人才是網絡安全的第一資源;各地方、各部門要認識到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極端重要性,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將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自2001年武漢大學第一個信息安全本科專業設立以來,網絡安全人才的知識和能力體系以及培養模式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社會需求是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根本動力,也是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制定的根本出發點。
2社會需要網絡安全人才
目前,世界范圍內面臨著網絡安全專業人才高度短缺的現狀,而且這種短缺還在不斷加劇。多個政府和非政府部門的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將有15個與網絡安全相關的職位空缺嚴重。“2017年度互聯網安全報告”[1]指出,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國網絡安全人才總需求量超過70萬人,相關行業還在以每年1.5萬人的速度遞增。但我國高校教育近年培養的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僅3萬余人,缺口高達95%,遠不能滿足網絡安全行業的需要。網絡安全人才的短缺,導致我國網絡安全行業滯后、產品相對匱乏,缺乏有效的國際競爭力[2]。此外,據權威報告顯示[3],目前從業人員存在基本構成相對單一、供需嚴重失衡等問題。這也反映出網絡安全人才知識體系和培養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因此,加快高校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勢在必行,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和培養模式的探索特別值得關注。
3法學基礎是網絡安全人才的重要要求
網絡安全知識體系包含法學知識。網絡安全教育聯合工作組(CSEC2017,JointTaskForceonCybersecurityEducation)的網絡安全思維模型(CSEC2017ThoughtModel)[4]指出,網絡安全學科包括數據安全、軟件安全、系統安全、人員安全、組織安全和社會安全6個知識領域,其中涵蓋了法學的相關知識點。2014年出版的《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要求信息安全專業同時涵蓋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專業知識,其中包括法律方面的知識。規范設置了信息安全法律基礎的課程,并要求覆蓋信息安全法律和法規的概念、隱私權保護、數字知識產權、電子簽名法等知識點[5]。國際上也將法學知識作為信息安全知識體系的一部分。“CS2013”[6]將信息保障和安全領域添加到了計算機知識體系中,并在信息安全和保障領域中強調了法學內容,將社會需求、職業道德、知識產權、隱私和公民自由、信息安全相關政策和法律、計算機犯罪介紹等內容納入其中。重要的就業行業要求網絡安全人才具有一定的法律素養。如文獻[5,7-8]所述,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單位大多是國家的關鍵部門,如國家金融部門、保障部門、基礎設施部門、科研與教育部門和產業部門等。這些單位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要求從業人員具備一定的法律素養,具備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國家法律體系需要網絡安全與法學復合型人才。2016年、2017年開始執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及逐步完善的相關法規和政策,標志著我國開始建立嚴格的網絡安全治理體系,從法律層面保障網絡安全,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與施行不僅意味著信息安全從業人員需要同時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術和行業相關法律知識,更意味著國家法律體系的建成對有強大技術背景的法學從業人才提出了極大的需求。
4信息安全與法學復合型人才培養定位
(1)人才培養定位復合型人才指具有兩個以上專業(或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人才,需要同時具備知識的集成性、能力的復合性以及素養的全面性[9]。以信息安全與法學復合型人才為例,如文獻[7,8]所述,信息安全是計算機科學技術、通信工程、數學、物理、法學、社會學等的交叉學科,而法律是解決信息安全問題的最終手段。綜上,信息安全與法學復合型人才應具備以下知識技能:具有扎實的信息安全專業基礎理論;掌握當前先進的信息安全理念和技術手段;掌握并能運用法學知識探討和解決信息安全中的問題。(2)人才培養規格根據上述國內外社會對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以及信息安全知識體系的要求,高校必須兼顧內外部需求,積極探索信息安全領域復合型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占領人才培養制高點。培養信息安全復合型人才的嘗試,旨在探索培養高水平、復合型、全方位,主要從事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科技金融、安全保障等工作的優秀儲備人才的新模式。高水平是指人才培養的配置以及目標匹配一流大學的教學水平,體現一流大學的教育理念,并且展現學校自身特色,為學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學配置;復合型是指培養復合型的信息安全人才,使學生具有扎實的信息安全專業基礎理論、掌握當前先進的信息安全理念和技術,同時能夠利用相關的法學手段解決遇到的信息安全專業問題;全方位是指從專業知識、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思想理念、人生目標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化培養,使其頭腦、身心均得到拓展,不但掌握相關知識,并且具備較強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建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
5南開大學信息安全與法學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
依據上述關于信息安全人才知識和能力要求的分析,南開大學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科優勢,從教學工作實際出發,自2006年起,創建了信息安全與法學本科雙學位班,至今已為國家培養了信息安全與法學復合型人才近300人,為國家的網絡安全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培養目標南開大學面向本科開設“信息安全與法學”雙學位班,該雙學位班的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數理基礎和信息專業知識、出色的實踐能力、深厚的信息安全法學底蘊,既可在計算機、電子信息、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等領域從事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教學、管理、應用開發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各級政府部門和司法機構從事信息安全法律法規應用與研究工作的復合型人才。(2)生源與規格生源:前期信息安全與法學雙學位班由學校以特色班的形式單獨招生,從高考學生中擇優錄取。實行大類招生之后,雙學位班依照“自主申請,擇優錄用”的原則,在每年計算機學院錄取的新生中,接受個人申請并統一考試,選拔成績優異、理工科基礎好的學生進入雙學位班。(3)課程設置信息安全是計算機科學技術、通信工程、數學、物理、法學、社會學等的交叉學科,法律是解決信息安全問題的最終手段。雙學位班開設信息安全領域必備的基礎類課程,如數學類和物理類課程;信息安全類專業課程,如計算機類的高級程序語言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密碼學、信息隱藏技術、計算機病毒原理及其防治技術、網絡安全技術、信息對抗技術、計算機取證技術等;法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如法理、法史、憲法、信息法學、知識產權法、網絡安全法等。(4)學位雙學位班的畢業生需完成信息安全專業及法學專業的畢業設計并通過答辯,滿足畢業條件的可同時獲得工學學位和法學學位。(5)教學從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來看,信息安全與法學雙學位班是信息安全與法學的交叉,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由南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與法學院聯合制定,教學工作由兩個學院聯合承擔。
6信息安全與法學復合型人才培養情況簡介
南開大學于2006年正式設立“信息安全與法學”雙學位班,已累計培養本科畢業生300余人。筆者統計了2011屆至2018屆本科共245名畢業生的去向(缺少2015屆),主要包括就業與升學兩個方向:共148人考入國內外一流大學繼續深造,其中105人進入國內大學深造,30人選擇出國深造,13人選擇了法學方向;共97人就業,其中,27人進入國家關鍵性部門,包括國家安全局、軍隊、稅務系統、銀行、電力等,63人進入其他行業,主要去向為IT、電子、機械、通信等高薪行業,7人進入各級司法部門工作。從上述統計情況可以看出,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高,且主要分布在一線城市,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滿足復合型人才崗位的需求,許多畢業生進入了國家的關鍵行政部門以及企業的信息安全部門。另外,有較大比例的學生選擇在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等方向深造,說明本專業前景光明。雙學位的設置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更為活躍的思維、更開闊的視野以及更多的選擇。
7結束語
復合型網絡安全人才是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的社會需求,是我國信息安全專業建設的長期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教學改革方向。南開大學從本校的學科布局和學科特點出發,創建了“信息安全與法學”雙學位班,目標是培養網絡安全與法學復合型人才。十多年成功的教學實踐逐漸成為南開大學的特色專業,開創了一條可行、有效的復合型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道路,為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作用。
作者:賈春福 李瑞琪 田美琦 程曉陽 單位:南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上一篇:電力信息系統信息安全解析
- 下一篇:云計算信息安全模型探討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