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專業課程建設研究
時間:2022-06-21 10:03:13
導語:信息安全專業課程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大思政”背景下,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專業課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明確課程思政的內涵與要求,結合信息安全專業特點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密碼學基礎》是各類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開設的重要必修課,課程設計應充分體現人文素質教育,發掘思政教育資源,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打造在線課程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課程思政;課程建設;金課;混合式教學
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2019年10月,教育部正式了《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2],促使課程思政理念形成廣泛共識,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優化重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淘汰“水課”,打造在線課程與本校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課”。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3],全面推進各高校各學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將其融入專業課程教育,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在當前“大思政”背景下,結合信息安全專業實際情況,打造信息安全專業“金課”迫在眉睫。信息安全專業課程建設過程中應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4],深度挖掘思政元素[5]。《密碼學基礎》是各類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開設的重要必修課,課程講授過程中應體現人文素質教育,發掘思政教育資源,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6],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打造《密碼學基礎》金課。
1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
專業課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授學生專業知識以及培養其實踐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確定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在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應適當融入思政內容,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政教育是高校所有課程教師的共同責任,加強各學科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迫在眉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1加強教師育人理念和育人能力的培養
從學校層面考慮,應當出臺相關制度提升教師的育人意識,將思政理念貫穿于教學中,鼓勵教師在潛移默化中開展思政教育。積極組織教師參加課程思政培訓,增加教師學習的機會,同時,可以邀請專業思政課教師共同交流,讓教師深刻認識到自身的育人職責,善于將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相融合。
1.2教師在教學內容設置時應盡量結合時事熱點
結合信息安全專業特色以及課程要求,教師可以在平時多收集信息安全相關案例,結合行業發展情況、最新科研動態及時更新學習內容,因材施教,讓信息安全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呈現自身特色。
1.3教師適當使用多媒體平臺或網站進行自我充電
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時刻關注形勢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以及政治水平。充分發揮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責任心以及社會責任感[7]。
2挖掘《密碼學基礎》課程思政元素
專業課教師在《密碼學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與要求,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愛國主義及民族自信心教育,把學生培養成專業知識過硬和道德高尚的優秀人才。挖掘思政元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授課主要內容與思政元素之間的映射關系如表1所示。
2.1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等人文素質教育
愛國主義、民族自信心教育是我國重要的教育方針[9]。教師在《密碼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自信心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弘揚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民族自豪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努力奮斗。為保證課程思政的時效性,教師應經常關注國家大事、時政熱點、突發事件等與信息安全專業相關的信息,對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激發學生報效祖國的斗志起到積極的作用。
2.2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科學的思維方式不僅能應用到專業領域,還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讓學生能更理性地思考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三觀,建立健全的人格。同時教師應培養學生敢于挑戰、勇于創新的科研精神,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將信息安全相關技術服務于國民經濟。
2.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規范、專業倫理以及職業道德教育,對其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程教授時要引導學生遵守行業規范,具備安全防范意識,不違背職業道德,不損害公共利益,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以及職業目標。
3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
借助慕課、藍墨云班課、學習通、雨課堂、騰訊課堂、釘釘直播等網絡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主要從課前、課上、課后三個方面進行。
3.1課前環節
教師可以準備與《密碼學基礎》課程內容相關的課件、思政素材、教學實例以及教學視頻等資源,并通過平臺。讓學生課前預習,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學生可以反復學習這些資源,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教師也可以嘗試制作微課,將《密碼學基礎》課程的知識要點用5-10分鐘的形式表現,微課時長短、內容精練、重點突出,這種碎片化的教學方式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加深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
3.2課上環節
教師設置討論環節,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教師根據討論結果分析總結。這樣能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提升思政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騰訊課堂、釘釘等進行線上教學并錄制課程。這種教學方式在2020年全國疫情嚴重時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教學中結合線上提交作業、線上測試、在線答疑等環節,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3.3課后環節
教師布置預習內容,分配不同的知識點讓各小組在下一節課討論。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分配難易程度不同的內容。除了分配內容有差異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分工協作。對于經典密碼算法布置給學生預先學習討論,有些學生數學基礎較好,有些學生編程能力強,有些學生口才更好,這種方式便于學生對算法的理解、實現和講解。同時設計課外思考題,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密碼學基礎》金課實施——以“MD5算法”教學為例
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宗旨,采用先進的混合式教學方法,融合思政元素進行教學[10]。以Hash函數中的MD5算法為例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主要有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4.1課前布置任務
借助藍墨云班課學習平臺,教師在課前上傳Hash函數相關視頻、課件以及與國家戰略相關的新聞報道等,同時標識出重難點。通過視頻的方式回顧信息安全五個目標:機密性、完整性、認證性、可用性、不可否認性。并提出兩個問題供學生思考:(1)加密算法解決了機密性問題,能否解決完整性問題?(2)如何解決完整性問題?從而引出Hash函數,并啟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學生通過自學視頻和課件內容,查閱相關學習資料,做好課前準備。
4.2課上運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學
(1)分組討論。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課前布置的兩個問題,各推選一名小組代表進行詳細解答,并在各小組間展開討論。(2)內容講授。教師接著公布正確答案并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隨后引出Hash函數等概念。對Hash函數中的一個重要算法MD5進行詳細介紹,講解算法的原理和流程、設計細節、工作模式、參數選擇等。(3)實踐環節。教師通過密碼算法的驗證軟件或者使用程序設計語言實現該算法,為學生以后進行密碼學綜合設計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4)融入思政元素。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進一步挖掘思政元素,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在Hash函數研究領域中取得的進展,介紹我國著名密碼學者王小云教授潛心研究MD5系列算法并在Hash函數的安全性分析方面做出的突破性貢獻。然后,進一步介紹,每個行業和領域都有很多像王教授一樣值得敬佩的科學家和從業者,希望學生努力學習,以后在本職崗位上做出貢獻,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使學生樹立振興國家的職業理想。
4.3課后總結
教師介紹MD5算法在數字簽名、區塊鏈等相關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該算法的實際意義,并介紹前沿的研究動態。要求學生自主查閱相關資料,在對MD5算法及其安全性分析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學習報告,上傳到學習平臺。最后教師布置預習內容,為下節課做準備。
5結語
在“金課”標準以及“課程思政”理念的引領下,對信息安全專業課程建設深度思考,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融合課程思政教育,打造《密碼學基礎》課程“金課”,不斷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把學生培養成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和堅定信仰的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
[2]《關于一流本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EB/OL].
[3]《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
[4]江明明,余磊,郭宇燕.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安全專業建設探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20(1):121-123+128.
[5]郭艷燕.計算機類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21(1):80-84.
[6]高珊.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概率論與統計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20(3):101-103+112.
[7]李紅嬌,張凱,彭源.思政教育融入信息安全概論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20,301(1):20-23.
[8]胡愛群,李古月,彭林寧,等.融入思政的網絡空間安全前沿技術教學探索[J].網絡與信息安全學報,2019,5(3):54-66.
[9]竇本年,許春根,金曉燦.密碼學課程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計算機教育,2019,291(3):5-7+11.
[10]汪潔,李敏,何小賢."信息與網絡安全"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0(11):6-10.
作者:郭宇燕 江明明 肖建于 孫梅 單位:淮北師范大學
- 上一篇:經濟法在防范金融風險的有效措施
- 下一篇:高職院校學生語文素質培養探討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