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8 09:03:00

導語: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分析論文

1第三代移動通信(3G)與前兩代的主要是提升了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

3G系統采用碼分多址(CDMA)和分組交換技術。三種主流的技術標準:WCDMA、CDMA2000、TD-SCDMA。主要問題在于:沒有一個統一的世界標準;語音不是在IP網絡結構上;數據傳輸達不到速度要求。

國際兩大3G標準化組織:3GPP和3GPP2。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即3GPP)成立于1998年12月。成員包括歐洲ETSI、日本ARIB和TTC、中國CCSA、韓國TTA和北美ATIS。3GPP的目標是在ITU的IMT-2000計劃范圍內制訂和實現全球性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規范,致力于WCDMA的發展。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2(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2,即3GPP2)成立于1998年12月,成員包括:TIA(北美)、CCSA(中國)、ARIB/TTC(日本)和TTA(韓國)。3GPP2其致力于使ITU的IMT-2000計劃中的(3G)移動電話系統規范在全球的發展,它是從2G的CDMA或者IS-95發展而來的CDMA2000標準體系的標準化機構。

WCDMA有Release99、Release4、Release5、Release6等版本。WCDMA(寬帶碼分多址)采用直接序列擴頻碼分多址(DS-CDMA)、頻分雙工(FDD)方式,碼片速率為3.84Mcps,載波帶寬為5MHz。基于Release99/Release4版本,可在5MHz的帶寬內,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戶數據傳輸速率。WCDMA能夠支持移動/手提設備之間的語音、圖象、數據以及視頻通信,速率可達2Mb/s(對于局域網而言)或者384Kb/s(對于寬帶網而言)。

HSDPA(高速下行分組接入,HighSpeedDownlinkPackagesAccess)技術是實現提高WCDMA網絡高速下行數據傳輸速率最為重要的技術,是3GPP在R5協議中為了滿足上下行數據業務不對稱的需求提出來的,HSDPA是與R99的信道在同一載波上,只是為HSDPA增加了專門的信道,只需要進行軟件升級即可。HSDPA下行峰值速率理論最大值可達14.4Mbps。

HSUPA(高速上行鏈路分組接入,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HSUPA通過采用多碼傳輸、HARQ、基于NodeB的快速調度等關鍵技術,使得單小區最大上行數據吞吐率達到5.76Mbit/s,大大增強了WCDMA上行鏈路的數據業務承載能力和頻譜利用率。HSUPA引入了五條新的物理信道E-DPDCH、E-DPCCH、E-AGCH、E-RGCH、E-HICH和兩個新的MAC實體MAC-e和MAC-es,并把分組調度功能從RNC下移到NodeB,實現了基于NodeB的快速分組調度,并通過混合自動重傳HARQ、2ms無線短幀及多碼傳輸等關鍵技術,使得上行鏈路的數據吞吐率最高可達到5.76Mbit/s,大大提高的上行鏈路數據業務的承載能力。

HSDPA是WCDMA下行鏈路方向(從無線接入網絡到移動終端的方向)針對分組業務的優化和演進。與HSDPA類似,HSUPA是上行鏈路方向(從移動終端到無線接入網絡的方向)針對分組業務的優化和演進。HSUPA是繼HSDPA后,WCDMA標準的又一次重要演進。

CDMA2000即CDMA20001×EV,1xEV的意思為“Evolution”,表示標準的發展,DO意為DataOnly(后來把DataOnly改為DataOptimized,表示EV-DO是對CDMA20001X網絡在提供數據業務方面的一個有效的增強)。CDMA20001×EV-DO(DataOnly),采用話音分離的信道傳輸數據。CDMA20001×EV-DV(DateandVoice),即數據信道于話音信道合一。CDMA網提供兩大類應用,語音和數據。根據應用CDMA2000演進可分為繼續提高語音容量,從CDMA20001X演進到1X增強版或從CDMA20001X標準演進到EV-DO版本0,然后從EV-DO版本0演進到EV-DO版本A以及EV-DO版本B再到EV-DO增強版。

CDMA20001X到1X增強版的平滑演進是利用1/8空白速率幀,使用更有效的閉環功控、反向鏈路提早結束、前向鏈路提早結束、前向鏈路干擾抵消(QLIC)、QOF等技術,采用雙天線接收的話,則每扇區的容量可達120個同時通話。1X增強版顯著增加了語音容量,同時讓網絡和頻譜投資最大化。

從CDMA20001X演進到EV-DO版本0,在原有的1X基站上增加一個專門用來做高速數據傳輸的載頻,還需要增加新的PCF(分組控制功能模塊)。兼容特性使得1xEV-DO可沿用現有網絡的規劃及射頻部件。1xEV-DO基站還可與CDMA20001X的基站合一,并允許用戶經由1X的載波使用高質量的話音服務和通過1xEV-DO的載波使用高性能的移動數據業務。

從EV-DO版本0演進到EV-DO版本A,只需對EV-DO版本0網絡設備進行軟件更新,升級基站中的信道板,基站系統中的其他硬件設備則完全可以保留重用。針對網絡的不同情況,EV-DO版本A標準還支持終端在EV-DO版本A和EV-DO版本0網絡之間的快速切換。終端和網絡的后向兼容性保證了運營商可以逐步向版本A演進,保護了對原版本0網絡和終端的投資。由于EV-DO版本A設備已經成熟,可以選擇跳過EV-DO版本0而直接從CDMA20001X升級為EV-DO版本A。EV-DO版本A到EV-DO版本B,基站和終端之間可以在前反向多個載波上同時傳送數據,從而獲得更高的峰值傳輸速率和系統吞吐量。EV-DO版本B可以通過支持多個載頻的EV-DO版本A基站進行升級來實現,這需要對基站和基站控制器進行軟件更新。EV-DO版本B完全后向兼容EV-DO版本0和EV-DO版本A。EV-DO版本A和EV-DO版本0終端可以無縫接入到EV-DO版本B網絡中獲取服務。EV-DO版本B網絡可以更有效地支持VoIP和可視電話等實時業務。EV-DO增強版完全后向兼容EV-DO版本0、EV-DO版本A和EV-DO版本B。EV-DO版本B、EV-DO版本A和EV-DO版本0的終端可以無縫接入到EV-DO增強版網絡中獲取服務。

2在3G之后,第四代(4G)移動通信更先進的技術旨在建立一個新的全IP化的接入網和與固網融合的純IP核心網,目的是提供寬帶移動無線接入

3G向4G的演進路線為:WCDMA和TD-SCDMA,均從HSDPA演進至HSUPA,進而到LTE(3GPP長期演進項目);CDMA2000沿著1xEV-DO.0、1xEV-DO.A、1xEV-DO.B,最終到UMB,超移動寬帶(UltraMobileBroadband)。

3GLTE使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技術)以及它的后續技術OFDMA(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正交頻分多址技術)是未來無線寬帶技術的基礎。同UMB一樣,LTE也采用了OFDM/OFDMA作為物理層的核心技術,不同的是LTE不再支持CDMA,而UMB為了保持良好的兼容性仍然支持在總帶寬中分出一部分帶寬來支持CDMA。LTE在20MHz頻譜帶寬能夠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區邊緣用戶的性能;提高小區容量;降低系統延遲,用戶平面內部單向傳輸時延低于5ms,控制平面從睡眠狀態到激活狀態遷移時間低于50ms,從駐留狀態到激活狀態的遷移時間小于100ms;支持100Km半徑的小區覆蓋;能夠為350Km/h高速移動用戶提供大于100kbps的接入服務;支持成對或非成對頻譜,并可靈活配置1.25MHz到20MHz多種帶寬。UMB是可以在1.25MHz和20MHz間以約150KHz的頻率增量靈活部署,支持頻段包括450MHz、700MHz、850MHz、1700MHz、1900MHz、1700/2100MHz、1900/2100MHz(IMT)和2500MHz(3G擴展頻段),可與現有的CDMA20001X和1xEV-DO系統兼容,但在數據傳輸速率、延遲性、覆蓋度、移動能力及布建彈性等方面都更具優勢。UMB系統繼承了1xEV-DO系統的自適應編碼調制、HARQ(物理層混合重傳)以及QoS控制機制,結合了CDMA、TDM、QOFDMA(準OFDMA)、LDPC(低密度奇偶校驗碼)等其它先進技術,同時引入了基于MIMO(多路輸入輸出)、SDMA(空分復用接入)和Beamforming(波束賦性)等多天線技術。在4G網絡中將主要使用以下一些核心技術。

正交頻分復用(OFDM)/正交頻分多址接入(OFDMA).OFDM是在頻域內將給定信道分成許多正交子信道,在每個子信道上使用一個子載波進行調制,子載波并行傳輸。每個子信道是相對平坦的,在每個子信道上進行的是窄帶傳輸,信號帶寬小于信道的相應帶寬。OFDM可以消除或減小信號波形間的干擾,提高了頻譜利用率。OFDMA是OFDM調制的一種形式,具有更高的頻譜效率和更好的抗衰落性能。對于低數據率用戶,需要更低的發射功耗,具有恒定而不是隨時間變化的更短延遲。OFDMA會把副載波的子集分配給各個用戶,以信道狀態的反饋能執行自適應用戶到副載波的分配。與OFDM相比,快速衰退、窄帶同頻干擾性能都得到了提高,改進了系統的頻譜效率。

軟件無線電是把盡可能多的無線及個人通信功能通過可編程軟件來實現,使其成為一種多工作頻段、多工作模式、多信號傳輸與處理的無線電系統。也可以說,是一種用軟件來實現物理層連接的無線通信方式。智能天線具有抑制信號干擾、自動跟蹤以及數字波束調節等智能功能,智能天線應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產生空間定向波束,使天線主波束對準用戶信號到達方向,旁瓣或零陷對準干擾信號到達方向,達到充分利用移動用戶信號并消除或抑制干擾信號的目的。多輸入多輸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技術利用多發射、多接收天線進行空間分集的技術,采用分立式多天線能夠有效地將通信鏈路分解成為許多并行的子信道,從而大大提高容量。MIMO系統能夠很好地提高系統的抗衰落和噪聲性能,從而獲得巨大的容量。在功率帶寬受限的無線信道中,MIMO技術是實現高數據速率、提高系統容量、提高傳輸質量的空間分集技術。

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網是一個基于全IP的網絡,可以實現不同網絡間的無縫互聯。核心網獨立于各種具體的無線接入方案,能提供端到端的IP業務,能同已有的核心網和PSTN兼容。核心網具有開放的結構,能允許各種空中接口接入核心網;同時核心網能把業務、控制和傳輸等分開。采用IP后,所采用的無線接入方式和協議與核心網絡(CN)協議、鏈路層是分離獨立的。IP與多種無線接入協議相兼容,因此在設計核心網絡時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不需要考慮無線接入究竟采用何種方式和協議。

綜上,隨著移動通信的發展呈現趨勢傳送寬帶化、應用個性化、接入多樣化、網絡數據化、系統互補化及有線、無線一體化的大趨勢,寬帶無線市場必定潛力巨大,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彭林.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電子工業出版社.【ISBN】750538361.

[2]康桂霞,田輝,朱禹濤,杜娟.CDMA20001x無線網絡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ISBN].978-7-115-16664-7.

[3]張智江,朱士鈞,嚴斌峰,張云勇.3G業務技術及應用.人民郵電出版社[ISBN]978-7-115-14353-2.

[4]羅凌,焦元媛,陸冰.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與業務(第二版).人民郵電出版社[ISBN]978-7-115-15962-5.

[5]田輝,康桂霞,李亦農,徐海博.3GPP核心網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ISBN]978-7-115-16109-3.

摘要:分析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分類特點,闡述不同標準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技術的演進過程。

關鍵詞:第三代移動通信WCDMACDMA2000LTE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