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多接入融合組網技術研究
時間:2022-11-26 08:24:32
導語:移動通信多接入融合組網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移動通信技術概述
從第一代蜂窩移動網絡誕生到現在,移動通信技術大約每十年就會有新技術出現。當前,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最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是無線技術的融合,有著數十Gbps的峰值速率以及ms級的端到端時延,能夠支撐106/km2的連接密度要求,具有高容量、覆蓋廣、靈活高效、智能化網絡管理等特點。
二、無線接入技術分析
1、Bluetooth技術。Bluetooth技術是一種通過便攜設備近距離的紅外線鏈路進行的小范圍無線通信技術,具有成本低、功耗小、安全性高等特點。但是由于Bluetooth技術受到距離的限制較大,因此如果與當前的移動通信技術組網會對兩者的融合發展產生一定的阻礙。2、ZigBee技術。ZigBee技術是一種基于IEEE802.15.4標準低功耗局域網協議的雙向無線通信技術,主要的工作頻段為2.4GHz、868MHz以及915MHz,傳輸距離為10~75m。ZigBee技術目前較多應用于智能傳感器中,具有成本低、功耗小、復雜度低的特點,但是ZigBee技術的傳輸速率較低且穩定性較差,因此與移動通信技術組網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3、WiFi技術。WiFi技術是一種基于IEEE802.11標準的無線寬帶接入技術,隨著WiFi技術的發展,目前使用較多的標準有802.11n以及802.11ac等,主要的工作頻段為2.4GHz、5GHz,其最高傳輸速率可到達到1Gbps。WiFi技術目前在住宅區、辦公區、高校區等地區都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具有速率高、組網靈活、成本低、移動性強等特點。
1、融合組網技術。在未來,為了滿足人們對于無線數據傳輸的需要,各種無線技術進行融合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為了使不同的無線系統之間能夠各自發揮優勢,協同工作、提高應用效率,將會進行多系統的融合,包括衛星通信與地面移動站通信系統的融合、蜂窩通信與寬帶接入、數字廣播、短距離通系統等的融合。其次,隨著人們的需求逐漸多樣化,多領域跨界融合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通過將多領域的技術相互融合,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從而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傳輸和共享,使物聯網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最后,為了向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穩定的無線通信服務,會進行多接入、多層次的融合,從而實現靈活在多種制式網絡之間進行切換、降低網絡延時、提高網絡穩定性,并使無線網絡的運營成本降低。2、多接入融合組網技術。1)融合組網的構架。目前,移動蜂窩網絡與WiFi進行融合的方案主要包括以UMA為代表的3G與WiFi融合方案以及基于3GPP2的PDIF固定移動網絡方案兩種。對于LTE網絡來說,通過S2a、S2b、S2c接口將EPC接入LTE網絡,實現移動通信技術與WiFi技術的融合是一種可行性較高的方案。而在移動通信技術與Bluetooth技術進行融合時,一般是通過無線接入網的IP承載來進行的。ZigBee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的融合則尚無較好的搭載平臺,但是可以利用橋接器的方式來進行融合。2)融合組網的關鍵技術。為了解決移動通信多接入融合組網時遇到的一些問題,主要需對以下幾種技術進行重點關注:(1)無感知認證技術。該技術是一種終端自動認證技術,通過自動認證曾經連接到網絡內的設備,能夠使用戶的方便性大大提高。目前常用的無感知認證技術包括PEAP、EAP-SIM/AKA以及MAC地質認證。(2)安全組網。由于在進行移動通信技術與WiFi、Bluetooth、ZigBee技術融合的過程中,會脫離運營商的物理隔離保護,因此就需要通過軟件、硬件、網絡內外以及訪問控制、數據加密等方面對網絡的安全性提供保障。(3)空口能力擴展。由于新的移動網絡對于網絡延時、傳輸速率等有著較高的要求,空口能力擴展也面臨的巨大的挑戰。目前華為公司提出了F-OFDM、SCMA兩種空口技術,可以為移動通信技術融合組網提供重要的參考。(4)綠色低耗通信。在我國的基站布局中蜂窩通信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就需要在保證通信質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降低基站的能耗,通過靈活組網、使用綠色智能設備、對資源的高效調度、多層次網絡部署等實現通信技術的綠色節能發展。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相比于4G網絡具有更高的傳輸速率和資源利用率,能夠對用戶的通信質量進行較好的改善。而多接入融合組網技術能夠使移動通信與無線接入技術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使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坤,紀越峰,戴一堂.面向2G/3G/4G/WLAN融合接入應用的光載無線分布式天線系統[J].中興通訊技術,2012,18(5):16-21.
[2]楊靜.WLAN和蜂窩網融合接入與連接管理的研究與應用[D].北京郵電大學,2013.
作者:毛建洋 陳青松 單位:浙江省杭州市 三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通信技術分析及發展創新點
- 下一篇: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