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質性問題研究
時間:2022-05-26 09:51:12
導語:大學體育質性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體育教育改革如同沒有出口的迷宮,使他們陷入迷茫、無助和困惑之中。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人的行為模式受到價值體系的影響,價值體系受到思維觀念的影響。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往往不僅僅是操作層面的問題,可能已涉及到思維觀念層面的問題。所以,本研究擬從思維觀念的角度來研究大學體育管理和體育教育的實踐和理論,探索破解體育教育改革迷局的辦法。
2大學體育過度量化的危害
本文所指的量性,是指由科學和實證精神衍生的思維和方法論的總稱。它認為事物是客觀的,通過不斷的分析和實證,可以被人們所認知(Neuman,2010)。因此,量性具有“客觀、確定、精確、程序、效率、速度”等特點[1]。一直以來,量性作為一種好的方法,推動了體育科學發展和運動技術進步。但在大學體育中過度追求量性而忽視質性造成了一些問題,特別是人文教化問題突出。
2.1對體育課程的危害
過度量化使課程建設急功近利。課程評價作為最直接評價大學體育工作的參照標準,使學校建設片面重視硬件建設,重視將軟件建設的硬件化,從而忽略了教育的過程性和教育功效的長遠性。課程建設中求新、求異、重特色,重視出成績,忽視體育傳統承繼,忽視體育文化建設[2];重視課程設置,忽視課程建設[3]。這樣導致資源利用效率低,課程建設浮夸風。雖然課程硬件建設取得了進展,但沒有與學生教育同步。比如場館利用率低,大學體育網站不更新。如不加以引導,對師生的務實和真誠品質造成危害,對集體主義思想產生懷疑。
2.2對體育教學的危害
過度量化使體育教學舍本逐末。教學考評脫離教學目的,對文字材料、教學程序和形式的片面強調,使教師重視教學設計,忽視教學體驗[4]。這樣,體育教學與關懷學生漸行漸遠,對文本的修飾和程序的履行卻異常重視。教師業績的量化評定,內容缺乏客觀性,使教師為了業績投機取巧、弄虛作假[5];為了評價請客送禮、拉幫結派。學生學習評價雖然提倡發展性評價,但實踐中還是套用客觀標準。這種預設的、片面的評價使學生為了考試而放棄身心發展[6]。這樣不利于學生養成務實進取品質,日漸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2.3對活動參與的危害
過度量化使體育活動外強中干。只重視成績的體育活動使參加者局限在小范圍中,只有個別體育優秀者參與其中,大量學生對活動漠不關心[7]。程序化的比賽安排和審批程序使體育活動充滿官僚特色,限制了學生主動參與,表現自己的能力。這種官僚化的組織使比賽成為某些人追逐名利的場所,而不是娛樂身心的互動。活動耗費大量資財與人力,可能場面熱鬧,卻不受普通學生歡迎。這種體育活動和競賽,使基層失去了和諧的氛圍和創造的活力,危害了學生民主、平等、自由等觀念的形成。
2.4對體育研究的危害
過度量化使體育研究流于形式。不是雜志賣版權,而是教師買版面;不是教育研究,而是政策鼓手。學位論文要遵守套路和規則,過分強調數據體現,而忽視了研究的目的實現;申報課題需要符合政策,甚至需要人脈經營。教師不是為了教育理想而研究,而是為了職稱、考評而做研究。這樣,教師重視課題申報,忽視課題研究;重視交往顯貴,忽視教學問題研究;重視數據處理,忽視證據真實;重視理論依據,忽視實踐創新。造成研究選題集中,內容雷同,格式規范,結果一致的現象[8],如同廣告包治百病的假藥。這樣的研究浪費人力財力,缺乏創新成果,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危害學生踏實做人的品質,動搖學生實現理想的信念。總之,體育作為基礎課,相對于專業課,更注重人的發展。然而其效果具有隱性和長遠性,不好客觀評定。量性本身的這種“目標取代目的、形式高于內容”的傾向,容易造成浮夸、官僚和虛偽的大學體育風氣,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這一危害潛隱而深遠,非常可怕。
3大學體育回歸質性的意義
本文所指的質性,是指由后現代的各種反科學主義思潮形成的思維與方法論的總稱。它認為事物是反映的,通過自然情境中人的解釋,可以為人們所理解,并獲得意義感[9]。因此,質性具有主觀、情境、自然、整體、反思等特征[10]。質性“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和平民意識,提倡研究者對研究情境的參與,與研究對象共享,通過與研究對象的‘互動’,共同建構研究結果”[11]。質性體育教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與體育參與者展開對話,通過溝通、理解與批判,實現人的發展,獲得自身存在的意義。大學體育改革理念滲透著人文關懷和全面發展的理念,這恰恰符合質性的特點。因此,質性對于反映和解決當前大學體育存在的問題具有實際意義。
3.1質性促進課程建設
質性尊重人的需要,關注人的意義。課程建設的目的是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所以課程建設應該尊重學生的需要,將學生現實需要做為建設的目的和要求。這個要求不能是他人來確定,而是學生自己確定,也可以由學生參與建設,最終效果也以由學生體會來評價。人生首先是獲得意義感,才能有生活的信念,產生生活的動力。所以,課程建設應該重視資源使用的人性化,使學生使用時感到貼心,在舒適和受尊重的環境中學習,不僅提高學習效率,也學會了做事的方法,形成自尊和誠懇的品格。
3.2質性促進體育教學
質性視學習為經歷,視經驗為知識。所以,體育教學就是一個參與體育學習的經驗過程。體育課程脫胎于體育活動,與體育活動的區別是目的差異。前者是為了技能提高,后者是為了精神享受。體育教學不能脫離這個初衷,應立足于運動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體驗。老師作為這個活動中更有經驗的參與者,與其他人共同體驗,分享經驗,獲得體育知識,習得體育技能,領悟生活智慧。這樣,學習參與者的技能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展,情感得到滿足。因為學生已經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并積極發展能力,所以無需對教學進行統一量化評價。這樣的同樂教學,解除了師生的對立,各自的目的和主張在體育活動中得到了統一,不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掌握學習方法,而且使學生學會理解、寬容和分享。
3.3質性促進活動參與
質性的理解建立在尊重主體性的基礎上,沒有認可就沒有理解。因此,管理者應該相信學生不是無知的、恣肆的破壞分子,而是個性的、年輕的時代新人;學校不應該主導和組織各種體育活動,而是為學生組織體育活動提供可能的服務。這樣的活動代表了某個團體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在體育活動中得到展現和理解,不同的主張在體育活動中可以自由表達和溝通。在交流和協調中,學生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覺悟,擴展了知識,提供了創新的機會,而且有利于學生感受自身存在的意義,形成博愛、負責的品質。
3.4質性促進體育研究
質性觀點認為,根據量性方法設計的調查研究實際上擺脫不了主觀臆測,客觀數據得出的結論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提供的解決辦法合理而無效。這樣的研究忽視了大學體育教育的藝術性,屏蔽了體育教育的多樣性,丟掉了教育智慧。質性研究不追求共同的規律,而重視解決現實問題。它盡可能地展現一系列問題的情境,通過這個情境中的人的交流來展示人們對問題的認識,并對作者思維觀念和語言特點進行解構性的反思,最終實現觀念和思維的突破,尋找到解決問題的實際辦法。這樣的研究保留了大學體育生活的完整性,使教師走到學生的大學體育生活中去,不僅有利于教師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提高教育能力,增長教育智慧,而且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養成踏實做人的品質。
4結論與建議
大學體育的質性發展就是認識到量性的不足,找回大學體育生活的完整,以人本的精神、寬容的態度和自然的方法來發展大學體育。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學生的能力,理解學生的文化;還給學生更多的主動,融入學生自然的體育生活,留給學生自由的思考空間,創造學生自發的活動條件;真誠與學生互動,建立相互信任,共同構建融洽的、富有生機的大學體育生活;實現學生全面的、有個性的、可持續的發展。當前國際、國內教育改革都面對像大學體育一樣的囚徒困境,陷入一種量性思維設計的漩渦中難以自拔。飲鴆止渴,欲罷不能。由于沒有動力來打破這種納什平衡,所以問題依舊不能解決。建議對大學體育工作者進行思想啟蒙,讓他們認識到問題所在,敢于使用質性方法解決問題,使大學體育教育實現更快發展。
作者:沈懷準王媛媛工作單位:東南大學體育系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 上一篇:住建局工作計劃3篇
- 下一篇:審計局紀檢監察工作計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