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體育思想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

時間:2022-12-20 03:16:28

導語:終身體育思想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終身體育思想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

[摘要]終身體育思想除了可以有效幫助大學生強身健體之外,同時還可以讓其學習到更多的體育技能與體育知識,它與快樂教育、健康教育、技能教育以及素質教育都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科學的方式對體育知識加以學習,并且將其運用于生活當中,以此來適應社會的基本發展。基于此,無論對于高校學生的成長還是高校體育教學而言,終身體育思想都屬于不可缺少的主要思想。文章從終身體育思想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基本作用展開研究,對教學改革模式加以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教育;終身體育思想;教學改革

“運動與體育教學是終身體育的基本內容,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可將其當作某人一生中某一個既定時期的短時行為,同時也不可將其作為一類肌肉活動來看待,而使體育活動與其他相關的文化活動分割開來,將其與社會、現狀、藝術、道德的活動相結合,讓它統一實施于終身體育的全部中”。這是保羅•朗格朗(法國著名成人教育學家)提出的觀點。終身體育思想是以社會歷史為前提,在人們主觀、客觀對體育具有一定需求的基礎上產生的。

一、終身體育思想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就大學體育教學來看,終身體育思想的基本目的在于讓學生除了在學習過程中健康科學地鍛煉,在其完成學業、離開校園后還可以形成優良的體育鍛煉習慣。優良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不僅僅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擁有較為健康的體魄,而且還能夠幫助他們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與人格。將終身體育思想融入體育教學中對于大學體育教學本身來說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由于終身體育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大學體育教學體制的不足,促使大學體育教學的意義與價值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而體現出大學教學的基本價值。終身體育思想可以推動學生養成優良的鍛煉意識,讓學生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轉變過來,并使得人們的壽命得以延長,這也是體育教學比較有價值的方面。此外,作為比較重要的教育思想,終身體育思想可以幫助院校體育完善其基本的教學理論體系。這是由于終身體育思想是我國長時間以來體育教學過程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而且還是具有我國本土特色的一類體育教學思想,它促使體育教學從體育知識教學向培養體育精神與體育意識方面進行轉變,從而實現社會體育與教學體育的有效連接,這也是我國傳統體育教學理念中所欠缺的部分。基于此,終身體育思想正好可以彌補此方面的不足。

二、如何運用終身體育思想對大學體育教學實施改革

(一)強調終身體育思想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就大學體育教學來說,要想真正采用終身體育思想實施具體的教學改革,首先要使學生懂得終身體育思想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在具體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以及其他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時刻強調終身體育的教學思想。轉變觀念需要時間,要想讓學生真正在短時間內完全接受此思想并且將其運用至日常鍛煉與教學中,耳濡目染是有效的宣傳方式。耳濡是指讓教師與學生在平常的學習與生活中不斷“聽到”終身體育的運動理念,而目染是指加強終身體育這一詞匯在教師與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當中的出現頻率。這兩類宣傳效果的實現離不開院校的支持,學校可以運用已經存在的傳播渠道以及傳播平臺,如宣講會、廣播臺等,或者目前最為時興的信息交流平臺,如校園微博、公眾號等來深化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以此來推動學生觀念的轉變。(二)增加院校體育理論課時,使課程內容得以充實。根據高校學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點,與他們多交流,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這也是最為直接可行的方法。除此之外,高等院校體育理論教材還需要把體育欣賞、身體鍛煉、體質評價以及體育衛生等方面的知識補充進來,以全世界體育的普及情況、競技類體育的關注度與體育歷史故事等相關內容的探討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基于此,展開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活動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首先,在體育課程體系中增加理論課課時。當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在體育理論課的安排上十分欠缺,因此應增加相應的課時。其次,在體育課程中必須融入終身體育的鍛煉觀念。如今高等院校的1.5小時實踐體育課中,語言交流的機會通常為組織管理、錯誤糾正以及示范講解等方面,為此,在展開具體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增加鼓勵、表揚、提升學生興趣等方面的內容,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與意識。最后,設置相關的理論課考試。考試的具體內容可以選擇獨立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專項理論知識、終身體育認識類以及裁判知識類考題,將此成績歸入學期的體育成績中,能推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促進大學生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與鍛煉技巧。大學體育鍛煉的項目正以多元化的狀態呈現出來,有部分體育項目對于技巧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為此,學生如若未完全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以及鍛煉技巧,他們在活動時極有可能誤傷自己,并且會因為害怕受傷而放棄對此項運動的訓練,這與終身體育的基本思想是不相符的。基于此,在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強調對大學生體育知識與體育鍛煉技巧的培訓,只有學生基本掌握了體育知識與鍛煉技巧后,他們才可以針對具體的情況選擇更加合適的運動方式來實施具體的運動,同時,學生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基礎上才能放心大膽地進行訓練。據有關研究表明,在我國,有少數院校在實施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以“形式教學”來敷衍上級領導以及學生,只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形”,并沒有真正讓學生了解到體育運動的內在知識,這也是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四)培養學生養成優良的體育鍛煉習慣。終身體育除了是一種思想外,同時它也是一種習慣,只有在學生將其當成一種習慣時,終身體育才能夠在他們的人生中保留下來。為了使此目的得到實現,體育教師需要在具體的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優良的體育鍛煉習慣,讓體育鍛煉成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通過相關的體育活動以及組織體育運動來完成此目標。比如,對于剛進入校園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組織晨跑運動,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有效培養了學生的體育意志,而且更鍛煉了他們的運動習慣,此項運動無論對哪位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適合的,也是一類高回報、低成本的優質運動,值得推廣。(五)在體育課堂上培養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過程中,體育綜合能力是其中的前提條件,它通常指的是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體育創造能力以及自我鍛煉能力。首先,體育學習能力。是指學生掌握體育技能、知識以及技術的一類本領。可以與教材相結合,通過一些典型整合為體育價值觀的教育,以此來推動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并且懂得人體與體育之間的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地在體育鍛煉的基礎上提升其基本體能。其次,體育創造能力。學生對已經具備的體育技術、知識進行創造性地運用,教師在課程上可以創造相應的環境,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比如,經過教師的指導提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使動作得以完成。同時,學生還可以自行創編相關的體操,制定自我鍛煉計劃等,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并提升學生的創造力。最后,自我鍛煉能力。它主要指的是學生將學到的體育技能與知識進行完美的結合,并讓其在自身條件以及客觀環境下得到自然的運用,最終形成自主獨立的鍛煉能力,同時也是一種自評、自學與自練的好方法。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除了能夠影響到學生的身體情況,同時也能影響學生的生活狀態,為此,大學體育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學習期間養成優良的體育鍛煉習慣,同時還需要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與鍛煉技巧,使學生在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健康成長。

作者:楊楊 單位:黃淮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