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比較研究

時間:2022-07-08 10:23:32

導語: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比較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比較研究

摘要:伴隨國家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實施,隊新時期大學階段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體育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也在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探索,不同的教學模式,對于大學體育課程教學而言帶來的影響也不相同。本文總結分析了目前大學體育課程不同的教學模式的異同,同時結合實際提出了具體的應用發展對策,以期為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方法;比較;應用

當前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國民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推動體育強國事業的發展,國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強體育事業建設,在大學教育階段,體育教學也備受關注,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不斷提升體育教學成效,更好地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成為當前大學體育教師關注的重點。不同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產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加強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研究,并總結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特征,對提高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成效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參考意義。

一、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分析

在大學課程體系中,體育課程教學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內容,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體育教學的模式比較單一,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不濃,很多大學雖然開設了相關的體育課程,但是總體上看主要是以理論教學和體育自由活動形式為主,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意識,也不利于學生體育素養的全面提升。當前伴隨國家高等教育改革進程的有序推進,越來越多的高校在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有益嘗試,教學理念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日益呈現多樣化的特點,這是新形勢下更好地貫徹國家體育強國理念的重要體現,也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體育專業化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總結分析,目前大學階段體育課程教學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根據行政班級劃分來開展班級體育教學。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通常采用的模式就是根據學生所在的行政班級來進行班級體育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沒有打破現有的班級管理體系,教師可以為班級為單元對班級的學生進行體育課程的實施。通常情況下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以體育教師為主開展針對性授課,教師的主體作用比較明顯,這樣以班級為單元開展體育教學,可以便于體育教師及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教學計劃的安排,有效掌握整體的教學情況,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沒有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興趣、體育基礎等差異,針對性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這樣不利于全面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更好地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生成和發展。(二)以不同年級來開展分類教學。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除了以班級為單元開展體育課程授課以外,經常應用的一種方式是以年級為單元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施,在大學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同的階段,針對學生的成長規律來設計不同的體育教學項目,有的還會設置公共必修課和選修課,這樣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選擇感興趣的體育課程進行學習。當然這種模式也是目前大學校園非常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應用以年級為單元的體育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成長規律,進行針對性授課,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高層次階段的教學中,一些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將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從而不利于教學成效的整體提升,依然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三)以選修課為主要類型的教學模式。開展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目前隨著高校擴招,學生的就業壓力也比較大,對于專業學習方面往往投入的精力更多,對于體育學習的重要性依然認識不足,高校在教學發展過程中同樣面臨多方面的壓力,對于專業學科建設重視程度遠高于體育教學方面的重視程度,所以為了完成相關的體育教學任務,一些高校將體育課程設定為選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否來學習這門課程,這種以選修的模式來開展體育課程教學的做法,有利有弊。根據學生上課的時間,將體育課程分成兩個或者四個學期來進行授課,在授課期間體育教師不會更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和興趣等來選擇喜歡的體育課程,有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主動學習意識,當然也有助于培養更多的體育專業化人才,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將一個體育項目通過在不同的學期來進行統籌設計和分步組織,可以有效地構建學生的體育認知體系,不斷提高他們體育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此外這種教學模式也可以建立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充分,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得也將更好,所以這種模式目前在一些國內的大學也逐漸被引入和推廣應用。當然這種模式的不利于全面提升全體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一些基礎比較薄弱或者對體育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往往不會選擇體育選修課這門課程,這樣將不利于提升他們的體育素養。對于選擇進行體育學習的學生,由于自身的體育技能相對較低,往往會存在很大的抵觸排斥心理,不利于提高體育學習的自信心。(四)以體育項目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根據體育的不同項目來設定不同的教學班級,這樣可以讓大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時間選擇喜歡的體育特長班,進而進行選擇性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突出了不同體育項目的不同特點,將不同體育項目和體育教學內容在一個學期中進行設置,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多樣化選擇,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針對性設定不同的體育教學項目并以此加強相關的教學設施配置,便于不斷提升體育教學活動的資源配置成效。當然這種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有的體育項目或者體育教師口碑較好,比較受歡迎,開設該專業課程的體育教師面臨的教學壓力往往比較大,教學任務比較多,在教學質量和教學積極性引導方面需要加強相關的制度建設,如果考慮不到位,將會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成效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提前進行意見征集的形式,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設具體的課程授課體系,以此提高教學的科學性。(五)俱樂部模式的體育課程教學。在開展體育課程教學中目前比較前衛的一種教學模式就是采用俱樂部方式進行教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在班級、年級等相關的局限性,為不同興趣的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在教學課程時間拿牌等方面往往也比較靈活,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但是需要考慮很多的現實條件,比如對于體育場地資源配置、師資力量建設等方面要求較高,如果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將會起到反作用。這種教學模式還會增加體育教學的難度,教學時間靈活性,也不利于加強學生的日常管理,加上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學習參與性以及持續性等方面還需要進行嚴格考核,這樣才能避免影響教學成效。

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特征分析

總結分析目前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的模式,可以看出主要特征有:一是學生對體育課程選擇的自由性不斷提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針對性的體育課程,有助于提高他們體育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二是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學校和教師而言,不僅需要考慮學生的需求,還要針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體育教學模式的合理性,體育設施的配置,以及教學情況評價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這樣才能構建更加系統科學的體育教學課程體系,為體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奠定基礎。未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實施,大學體育課程教育模式將向著更加多元化的趨勢發展,一方面將會在體育項目的教學課程配置和教學教師隊伍建設和體育設施等資源設置方面將不斷優化,為日常體育學習鍛煉等提供強大的資源支持,另一方面在教學模式方面將更加靈活,打破常規的按照班級、年級等不同的限制,更有助于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選擇,培養更多的專業化體育人才和綜合性人才。

三、結語

總之,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也將不斷呈現多樣化的變化,無論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模式,都需要結合實際,聯系學生具體情況,在教學體系設置,教學資源配置以及教學目標評價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深入研究,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欣,韓新君.中外大學體育教學模式分析與我國大學體育教育的創新發展[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6):111-114.

[2]陳鵬.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4):73+75.

[3]劉佳.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比較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7(4):45-46.

[4]盛建國.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96-99.

[5]朝日格圖.淺析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比較[J].當代體育科技,2016(31):119-120.

作者:曾賓 單位:興義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