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均等化公共體育論文
時間:2022-02-27 02:59:03
導語:服務均等化公共體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公共體育理論概述
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源于西方,其實踐理論充分、思想源遠流長,是自由主義、新社會主義、現代經濟學中最具思想內涵、實踐價值的理論科學。國內學術界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理論研究不深,研究框架雖初見雛形,但其內容上仍存在諸多漏洞和問題。
2、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發展背景
就目前我國國情來看,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很難實現,一方面,城鄉經濟不均衡,城市建設的格局、發展項目、經濟資源儲備等多方面內容迥異,在這種非均衡的社會環境下,要想促進、完善、落實公共體育服務幾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初期,城市建設關注的是能夠為城市發展帶來生存空間、效益價值的建設項目,而并非城市建設的“不必要條件”——公共體育建設,所以,從建設、發展地位上看,公共體育落后于其他經濟建設項目。因此,只有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公共體育建設才會提上“發展日程”,只有全國各省市城市建設趨向統一水平后,公共體育服務方能實現“均等化”發展目標。
二、影響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因素分析
1、公共體育服務的內涵價值沒有突顯出來
通過閱讀目前的研究資料可發現,目前,我國公民對公共體育服務建設并不了解,他們對公共體育服務的態度存在誤區和偏差。首先,以“理論”為基礎的公共體育服務毫無實踐根據,不能站在公民的視角,制定建設方案、服務計劃,相反,其行為還會被理論性、原則性的內容所累,在政治環境、社會經濟的雙重打壓下,出現諸多紕漏、問題。其次,所有從事公共體育服務的研究人員,普遍具有“過度經濟”意識問題,在沒有充分了解、認識城市建設、公民生活的發展、規劃需求和服務要求時,便著手于規劃、建設,制定出來的方案不僅會有礙社會其他基建工程的發展,還會誘發一系列的經濟影響。最后,政策、法律限制了公共體育服務的內涵影響,社會輿論并沒有明確定義、肯定公共體育服務,即便有所宣傳,其宣傳力度、范圍、效果也有限,如此,會大大改變公共體育在公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同時,也會讓公共體育權利變質。
2、重視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經濟改革,而忽視創建配套的社會體制
當前,我國正在完善公共服務建設的道路上飛速前進,無論是醫療服務、社保服務,還是公共體育服務,文化服務,其項目建設的根本都在于改變社會現有制度模式。然而,受“經濟”意識制約、影響,公共體育服務建設過分依賴于經濟體制改革,希望利用經濟優勢拉動公共體育服務內需,讓全民意識到、認識到公共體育服務的重要性,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財政中心論”強調的建設方法并不適用于公共體育服務建設,因為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要實現“均等化”,也就是說,建設不是最重要的,讓公共體育發揮大眾影響是最重要的。脫離社會體制,創建公共體育服務系統化工程,只會讓它在“均等化”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偏。
3、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標準研究不夠深入
就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現狀來看,均等化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以人均財政投入與人均公共體育服務經費為標準,一是以具體的體育公共設施為核心,總結分析每個體育設施為居民提供的服務時間、內容為標準。但對于不同城市而言,這一標準需要適當調整,應在充分考慮地區差異、城鄉差異、居民差異、社會環境差異之后,在最低標準的基礎上,定義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建設方案、項目,以及目標任務。由此可見,均等化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由多種復雜因素構成,干擾、影響因素越多,其所需的、產生的服務需求、效果差異越大。
三、完善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若干建議與對策
上述提到,公共體育服務需要社會背景、社會資源做支撐,方能逐步實現建設計劃。為改變、糾正現代社會對于民生生活的錯誤理解,我們將結合多部文獻資料,總結、分析影響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因素,拋開社會背景、資源等基礎要素,探究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新路徑。
1、挖掘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理論價值,提升其內涵與影響
研究、分析其他公共服務項目,從基礎理論入手研習、調查,查找影響現今社會影響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發展的原因與核心問題,逐一解決。(1)建立綜合動態理論體系。引入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哲學、政治學等理論,從經濟視角、政治視角、社會視角、民生視角等多角度,探究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內涵價值和深層含義,圍繞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原則,解讀這個未來發展道路的優勢和劣勢,以創建出一個融合了多個學科、調查了多個視角、探尋了多個問題的綜合動態理論體系。這一理論能幫助公共體育服務建設找出現階段的發展問題,預防后續研究工作的難點和不足,突出熱點話題。(2)確立均等化標準的研究地位。制定衡量、考評公共體育服務的標準體系,讓公共體育服務建設擁有確定、統一、科學合理的建設目標。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等級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政治環境,擬定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最低標準,這一標準將作為依據、參考,分發給各省市,作為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基礎模板,開展工作。此外,從國內外其他公共服務建設領域借鑒經驗,摘出重要的服務項目和元素,增添標準化的規定“等級”和服務要求,如:城市居民參與公共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市內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的建設密度、城市經濟水平與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規模配合度、城市總體發展情況與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程度對比等。
2、建立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制度體系
推動公共體育服務的制度化改革、系統化改革、規范化改革,依照國情、國家服務體系建設環境與背景,創設制度體系,把公共體育均等化與經濟發展,社會參與和體育權利改善放在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中去設計和考慮。(1)政府、社會積極協調。政府應引導社會企業、公共服務機構、社區等基礎部門,整合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需要,在社會制度允許的情況下,發揮指導影響、提升改革價值。政府通過惠民政策、激勵制度,提高公共體育服務建設項目的發展地位和優勢,將其擺在與經濟建設、民生發展同等的地位上。在政府、社會積極協調的環境下,鼓勵體育管理部門、體育非盈利組織、公共管理者、民間體育運動組織等參與到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發展中來,共同完善體制改革,使其具有一定的社會性特質,能滿足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2)關注制度的“進展”與“發展”。在市場化、社會化的經濟環境中,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創建的制度勢必會受到管理渠道的限制和制約。為此,要想讓公共體育服務社會供給與我國政治、文化、經濟、法律等條件相契合,就應拓寬制度的管理渠道。一方面,結合不同地區、不同等級的城市發展水平,提出相應的供給路徑,構建以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為目標的實現體系,吸納更多服務元素進入到管理渠道中來,為未來發展提供便利服務;另一方面,在“進展”中探究“發展”問題,應加強對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改革、創新方面的考核、總結、評價工作,做到早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錯誤、認真彌補不足。
總之,通過對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理論、問題、對策進行系統分析可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公共體育服務事業已積累了許多重要成果。未來,政府、企業、公民都應為公共體育服務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以幫助其早日實現完整的、科學的、高效的“均等化”。
作者:龍專羅敏吳四貴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體育藝術部
- 上一篇:散打專修課程高校體育論文
- 下一篇:武術散打公共體育論文